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淺議元代民窯青花瓷與官窯青花瓷的差異

淺議元代民窯青花瓷與官窯青花瓷的差異

元青花瓷(又稱元青花),即元代生產的青花瓷器。青花瓷生產於唐代,興盛於元代,成熟的青花瓷出現在元代的景德鎮。元青花瓷大改傳統瓷器含蓄內斂的風格,以其大氣豪邁氣概和藝術原創精神,將青花繪畫藝術推向了頂峰,確立了後世青花瓷的繁榮與長久不衰。

1 燒制特徵方面的差異

民窯在燒制特徵方面與官窯(有些文獻稱之為「御窯」)有著顯著的差異。由於民窯青花瓷器燒制的目的與官窯有著明顯的差異,其與製作精良的官窯相比,民窯青花瓷器重點還是面向生活、面向百姓。元代民窯青花瓷器就成為景德鎮最為普遍的瓷器品種,在製作方面以樸實為主,在色調方面以柔和為主,實用的同時又不失美感。不過其與官窯青花瓷器製作成本不計代價、製作流程精益求精、製作工匠優中選優相比,民窯明顯在材質、工藝、藝術成就等方面都不如官窯,但是其在「民族化」「大眾化」方面存在優勢。由此,民窯的劣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整體而言,工匠和藝人技能熟練程度、工藝水平均不能與官窯藝人相提並論;其二,由於大量已開發的優質陶土資源均被官窯所佔據,從而難以找到優質瓷土、釉料作為材料。正如張德仁所言「凡上乘瓷土,多被列入『官土』,禁止民窯使用」;其三,制樣規範少,挑選尺度大。與官窯(含「官搭民燒」情況)相比,民用青花瓷顯然不能無止境地追求精美,要綜合考慮工本以及大眾化的口味。總之,民窯青花瓷器在民間資本的支持下以生產日用瓷為主要目標,在有限的人力、物力、財力條件下,如何兼顧產量和質量,才是燒制的主要目標。從而民窯青花燒制特徵呈現出少花時間、多出成品、兼顧藝術質量的形態。市場競爭環境造就了民間青花瓷畫大膽揮灑,不拘形似,簡練樸拙,瀟洒奔放的藝術風格。同時其在表現手法上既吸收了中國民族圖案的特點,又融進了中國畫的技法。採用寫意形式進行裝飾,利用鈷料濃淡暈散的多變色調,獲得水墨畫一樣的美感。

圖1 菊紋鼎式連座爐(萍鄉博物館藏)

2 器形和紋飾特徵方面的差異

從整體上而言,元代瓷器造型上的特點是渾厚凝重、氣魄雄偉,特別是高級的細瓷,包括至正型青花,這個特點尤為明顯。這與蒙古人豪爽的性格有關,同時也與它是出口品有關。青花在紋樣上的總特點是既帶有一些西亞美術的裝飾形式,又有濃厚的我國傳統民間圖案的面貌,它布局繁密、風格華麗熱烈,與當時織金錦的圖案和效果極為相似。元青花的紋飾不但數量上遠遠超過了宋代磁州窯黑彩的圖樣,表現技法也十分熟練高超,畫面精美生動。

民窯的器形和紋飾特徵

在元代,民窯比較有代表性的器形是「至正型」。「至正型」雖然以元代至正皇帝命名,但是並不是官窯器件。至正型青花瓷器多發現於海外,加上其紋飾頗具伊斯蘭文化的遺風,學者們普遍認為至正型青花瓷器應為民窯生產的外銷瓷。民窯青花瓷器體現出胎體厚重、挖足粗簡、足底厚、圓器圈足內缺乏釉質保護、青花料研磨不均等特徵。從繪畫風格方面來說,民窯青花瓷器在元末多以繁密、寫實的繪畫裝飾為特點,以勾、塌、塗、染的畫法為主。相比官窯紋飾,民窯青花瓷常見的紋飾為三爪、四爪龍紋和製作較粗的器物。如圖1所示,此器件為菊紋鼎式連座爐,淺盤口,紋絲狀雙耳,束頸,鼓腹,三乳狀足,六邊形須彌座式足,足內空。頸部繪捲雲紋,腹部繪折枝菊紋兩朵,座束腰處繪變體回紋,青料濃艷處呈黑色。

圖2 青花雲龍纏枝牡丹紋獸耳蓋罐(高安市博物館藏)

官窯的器形和紋飾特徵

在元代,官窯彙集了數不清的頂尖工匠,依據官方要求,製造出最精美的瓷器。官窯燒制出的瓷器具有一流的器形、品質、風格等,這促使民窯青花瓷不斷擴大新品種,提高產品質量。在元代延祐元年之後「雙角五爪龍紋、麒麟、鸞鳳、白兔、靈芝」等紋飾的使用被嚴格限制,普通官吏和百姓不能使用。此類紋飾只能出現在官窯青花瓷和「民窯官燒」兩種特定的情形下。當然,官窯並不僅局限於上述紋飾,官窯器件中也存在一部分不用此類紋飾的情況。官窯的青花瓷器形主要包括盤、碗、洗、罐、缸、抱

月瓶、天球瓶、八角燭台、花澆等。在紋飾技法上,官窯的青花瓷器畫面秀麗典雅、題材豐富。植物中的纏枝蓮、牡丹、靈芝、月季,動物紋中的龍、鳳、麒麟、海獸等都成為具有特色的題材,裝飾效果更接近於中國水墨畫的藝術特色。如圖2所示,此器件為青花雲龍纏枝牡丹紋獸耳蓋罐,其洗口、溜肩、鼓腹、淺圈足,器底無釉,有數塊釉斑。肩部貼塑獸首銜環雙耳。蓋有子口,蓮苞鈕。器身用進口青料從上至下繪回紋、纏枝菊紋、變體覆蓮瓣紋、雲龍紋、纏枝杜丹紋、錢紋和變體仰蓮瓣紋。蓋面亦用變體

覆蓮瓣紋和卷草紋裝飾,蓋珠上繪有螺旋狀曲線。獸耳的眉、眼、須均用青花描繪,口中銜環尚完整保留。器形厚重,胎質細膩,釉色光潤,青花妍麗。

自宋朝以來,瓷器就有了「官窯」與「民窯」之分,「官窯」嚴格按照宮廷要求進行生產,窯址的地點、生產技術嚴格保密。「民窯」則相反,製作隨心所欲,瓷器大部分是人民大眾日常生活所需品,民窯瓷雖顯粗糙,但情趣自然,別有一番韻味。綜上所述,元代作為一個少數民族統治下的朝代,民窯青花瓷與官窯青花瓷之間的差異具有明顯的時代特色。

窖藏出土的6件元青花梅瓶

窖藏出土的9件元青花高足杯

窖藏出土元青花蕉葉紋觚

窖藏出土2件元青花荷葉蓋罐

參考文獻

[1]陳冲.沉船所見景德鎮明代民窯青花瓷[J].考古與文物,2017(02):101-114.

[2]林岳倫.擬民窯青花寫意[J].衡陽通訊,2017(04):47.

[3]陳春,周星.論晚明民窯青花寫意花鳥的風格及成因[J].陶瓷學報,2016,37(06):759-762.

[4]馮寧.河北博物院藏明代民窯青花瓷鑒賞與研究[J].收藏家,2016(06):12-16.

[5]蔣聚波.景德鎮明代民窯青花瓷碗足式初探[J].新美術,2016(05):124-126.

[6]陳燮君,陳克倫.幽藍神采:元代青花瓷器特集(修訂本)

[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12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術開端 的精彩文章:

明清瓷器上的仕女嬰戲紋和植物紋,有意思!
中華民國三年七分面簽字版銀幣推薦

TAG:藝術開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