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被原生家庭影響的她,是怎麼走出來的?

被原生家庭影響的她,是怎麼走出來的?

文丨任麗

本文:丁丁心理服務號(Hisun-xlkt)

1

第一次做母親

很多年前,我的一位來訪者小文找到我,她想解決跟母親之間的問題。

她是家中的獨生女,卻從來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甚至一度懷疑自己是撿來的。

從小她就跟母親衝突不斷,但小時候的她對母親敢怒不敢言。長大了,她似乎有力量去頂撞母親了。

結婚後,她跟母親的關係仍然沒有太大的改善。

帶著孩子回娘家,母親既不待見自己,也對孩子不冷不熱。看到孩子被自己的媽媽這樣對待,她說不出的心疼,對母親又新增了一些怨恨。

在記憶中,母親尖酸刻薄,永遠都是挑最難聽的話說。

有一次,她帶著孩子興沖沖地回娘家,結果,母親說她的孩子沒有教養。

這句話一下子激怒了小文,她跟母親發生了激烈的爭吵,最後甚至大打出手。母親情緒異常激動,竟然撞得頭破血流。母親就勢坐在了地上,大呼小叫,場面完全失控。

被原生家庭影響的她,是怎麼走出來的?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2

第一次做女兒

作為諮詢師,我希望天下的母女都能夠從內心接納彼此。

隨著女兒長大成熟,為人妻、為人母,或許早年與母親之間結下的芥蒂,能夠慢慢解開,並最終達成和解。

有一段時間,我還嘗試著這樣的工作,希望通過了解母女彼此的成長經歷,看見彼此的關係模式,並且嘗試去理解對方,接納對方,通過自己的改變,去促進關係的改變。

我們每個人都期待有一個圓滿的結果,但有時卻適得其反。

當來訪者努力地做出想要跟母親和解的友善的姿態時,母親的態度並沒有太多的改變,這讓她感到非常挫敗,非常傷心,也感到異常的無力。

母親對於她的干擾,已經成為了她生活中似乎無法擺脫的一部分。

小文與母親發生激烈的衝突,母親因頭部撞傷而住院,父親因為這些而遷怒於她。

很長一段時間,她與父母都不再來往,甚至連電話都沒有。

她開始把更多的關注放在自己的小家庭上,她專心工作,照顧孩子和老公,內心反而變得更加輕鬆起來。

她不再像過去一樣,總是小心翼翼維護自己與原生家庭的關係。

她有了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關注自己跟孩子之間的關係,刻意避免把自己在原生家庭中養成的一些固有的模式帶到自己的小家庭中。

她漸漸感到生活越來越充實,而父母對她的影響似乎也變得越來越小,父母在她內心的分量好像不再那麼重了。

被原生家庭影響的她,是怎麼走出來的?

3

她是不成熟的母親

雖然我為她現在的生活,感到欣慰,但內心隱隱覺得,她跟父母的關係,總會有些缺憾。

最近看了美國心理學博士,資深的臨床心理學家林賽﹒吉普森的新書《不成熟的父母》,發現:這個母親就是一位不成熟的父母。

情感成熟的人,一般有著善良的同情心,良好的情緒控制能力,以及較高的情商。

他們有自己的興趣愛好,他們願意分享,並且待人真誠。與他們相處,總是讓人感到很舒服。

而情感不成熟的父母,通常固執、偏激,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經常以自我為中心。

比如這位母親,永遠都認為她的女兒不孝順,認為自己當年吃了很多苦,把孩子養大,孩子就應該對她百依百順,孩子就應該一切以母親的意志為中心。

她對孩子現在日子過得比自己好會心生妒忌,甚至怨恨。

有一次,小文回到娘家,幫媽媽用洗衣機洗衣服。

她發現父母家裡的洗衣機還是老式的,不好用,隨口說,這個洗衣機不太好用,自己小家的全自動滾筒洗衣機方便很多。

母親聽了這句話非常不高興,一下把臉拉得老長,告訴她說,你家的好用,你自己回你自己家去,我們沒錢,買不起。

小文聽到媽媽這些刺耳的話,感到很傷心。

她覺得自己並不是在母親面前炫耀什麼,女兒過得好,不是每一個當媽的都應該感到高興的事情嗎?

更何況,小文從第一次拿到薪水開始,就不斷地貼補父母的家,即使是結婚以後,也會時不時地給娘家買一些東西,過年過節給父母一些零花錢。

自己做的這一切,好像媽媽從來看不見。

與這樣的父母相處,是極其困難的,需要很高的應對技巧。

但在我們的成長經歷中,這種缺陷型的父母往往無法教會我們,如何與他人建立高水平的人際關係,也不太可能培養出一個情商高的孩子。

所以,母女關係成為了生命當中令人痛苦的關係。

很多人都期待自己能一直扮演一個孝順的孩子,討好自己的父母,想像終有一天,父母良心發現,自己錯了,願意做出改變。

而這往往是一個幻想。

我們無法期待別人做出改變,我們只能改變自己。

在心理諮詢中,我們要幫助的是那些期待自己想要改變的人,幫助那些在關係當中感到痛苦的人,而不是幫助來訪者如何去改變別人。

不成熟的父母,他們從來沒有意識到,自己需要改變。在關係中,他們也較少會體驗到痛苦。

所以,很大程度上,改變父母幾乎是不可能的。

被原生家庭影響的她,是怎麼走出來的?

4

你要做成熟的孩子

那麼如何去面對不成熟的父母,擺脫不成熟父母對於自己情感上的控制與影響呢?

  • 我們擁有暫停接觸的自由

受中國百孝為先的文化影響,很多人會認為父母永遠都是對的,孩子必須尊重父母,即使父母不尊重孩子的底線。

不與父母聯繫,似乎是一件很大逆不道的事情。

這會讓作為子女的我們有強烈的罪惡感。

但林賽﹒吉布森在《不成熟的父母》這本書中提到:

如果傷人的父母拒絕尊重你的底線,你可以暫停和這位父母接觸。即使這個人是你的親生父母,也並不意味著你必須和這個人維持感情或社交聯繫。

我想,這句話可能會給很多深陷於父母關係糾纏的孩子內心極大的心靈自由。

從不健康的角色和關係中解脫出來,重獲真正的自由這一過程,始於我們的內心,始於我們的選擇。

我們當然期待有一個完美的人生,但事實是,人生並不完美。

我們可能擁有成功的事業,幸福的小家庭,卻可能會擁有一段糟糕的母女關係。

生活本來可能就是這樣。

被原生家庭影響的她,是怎麼走出來的?

  • 我們擁有設限和給予的自由

也許我們想躲開父母,但父母卻用各種方式繼續干擾我們的生活。

解決的辦法是控制和父母接觸的頻率,通過給自己與父母之間接觸設置限制,就可以分出更多的精力來關心自己的需要。

當我們不再像過去一樣慷慨,把更多的精力和時間放在父母身上,他們會感到憤怒,但不管如何,我們都要堅持這樣的底線。

我們是自己人生的掌控者。我們當然可以給予父母愛,但是否給予,是我們的自由。

有時對不斷索求的人設限,並不是自私的表現,因為每個人的人生,其實都是為自己而活。

而我們的責任是先照顧好自己,而不是別人希望我們為他做什麼。

人與人之間要做到彼此的尊重,即便那個人是我們的父母。

假如Ta試圖讓你感到羞愧、內疚,讓你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以他至高無上的父母的權利,對你為所欲為,你完全可以無視Ta對你的影響。

與不成熟的父母建立關係,首先要有非常清晰的自我邊界。

當我們明白哪些情緒是父母的,哪些情緒是自己的,就不容易被父母的情緒所捲入。

接受父母的真實面貌,不對他們寄予期望,以一個旁觀者的眼光看待父母的成長經歷,了解父母的關係模式,或許,你就可以從與父母糾纏的關係模式中跳出來,保持中立的態度。

被原生家庭影響的她,是怎麼走出來的?

如果你不再嘗試委屈自己,不再想著改變他們,他們反而可能會用成人的方式去對待你。

當你足夠強大,當你不再需要他們的認可,當你不再試圖去吸引他們的注意,當你不期待從他們身上獲得關心,當你只是把他們當做熟悉的陌生人時,或許你們的關係已經開始發生悄悄的改變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涵妮媽媽育兒經 的精彩文章:

還愛著對方卻不得不離婚時,孩子又是什麼狀態?
孩子戴防霾口罩致肺炎: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千萬別瞎戴!

TAG:涵妮媽媽育兒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