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肝臟硬度檢測方法及意義

肝臟硬度檢測方法及意義

文·曹艷平 延邊大學臨床學院

肝臟硬度反映肝纖維化程度,肝纖維化是肝臟損傷修復時致病因子所致肝內結締組織異常增生的一個病理髮展過程,長期進展為肝硬化。肝臟硬度檢測對於慢性肝病、肝硬化患者衡量、阻斷及逆轉病情發展、治療效果具有重要意義。

肝臟硬度可以通過肝組織病理活檢、生化學檢測、影像學檢查來評估。

肝組織病理活檢是明確診斷肝纖維化的「金標準」,是對肝臟損傷的炎症活動度分級、纖維化程度分期的唯一手段。但是肝穿刺作為一種局麻下的創傷性檢查,由於受到適應症、穿刺取樣技術水平、費用及不良反應等條件限制,使得其適用對象比較局限,臨床上一般進展為肝硬化的少部分患者會接受肝穿刺病理活檢,對於慢性肝病的患者則會忽略肝纖維化的問題。生化學檢測主要通過肝纖四項、APRI評分、FIB-4指數來評估。PCⅢ(Ⅲ型前膠原)與肝纖維化形成的活動程度密切相關;Ⅳ-C(Ⅳ型膠原)反映基底膜膠原更新率,含量增高可較靈敏反映出肝纖過程,是肝纖的早期標誌之一;LN(層粘連蛋白)為基底膜中特有的非膠原性結構蛋白,與肝纖維化活動程度及門靜脈壓力呈正相關,慢活肝和肝硬變及原發性肝癌時明顯增高;HA(透明質酸酶)可較準確靈敏地反映肝內已生成的纖維量及肝細胞受損狀況,是肝纖維化和肝硬變的敏感指標。

肝纖四項可以反映體內任何組織的纖維化,肝纖四項的增高可能是由於其他組織纖維化引起,且肝臟炎症活躍時破壞肝細胞的同時降解細胞外基質也會引起肝纖四項的增高,因此,肝纖四項缺乏特異性,不能在臨床上廣泛應用。另外,利用常規臨床檢驗項目谷丙轉氨酶(ALT)、穀草轉氨酶(AST)、血小板(PLT)計算的比率指數APRI評分及FIB-4指數來評估肝纖維化和肝硬化,只需將相應檢查結果代入公式即可直接得出,簡單易行,但不夠直觀,且由於肝病患者使用降酶葯對轉氨酶水平的影響較大,服藥情況下並不能客觀地反映肝纖維化的程度。

影像學主要通過B超、CT、MRI檢查可以發現肝臟包膜增厚、肝臟表面不規則呈結節狀、肝實質信號的改變、脾臟厚度增加、門靜脈脾靜脈增寬等改變,簡單方便無危險性,但是只能在肝纖維化晚期可看到明顯的影像學圖像,不能明確診斷肝纖維化及肝纖維化的程度,臨床上影像學提示肝硬化患者通常到了肝硬化中晚期。這些檢查方法受到操作者技術、經驗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並且沒有辦法量化,並不能客觀準確的反映肝纖維化情況。

隨著臨床對肝病患者肝臟硬度檢測的需求,近年來無創診斷肝纖維化得到迅速發展。基於瞬時彈性成像技術的FibroTouch和FibroScan檢測技術,可以在身體外面直接探查肝臟的硬度,利用瞬時彈性成像技術評估肝臟的硬度值,千帕(kPa)表示,彈性數值越大,表示肝組織硬度值越大;利用受控衰減參數理論評估肝組織的脂肪變數值,值越大,表示脂肪變數值越大。瞬時彈性成像檢測實現了對肝臟硬度及脂肪變性的量化,肝纖維化程度按照彈性數值分為F0、F1、F2、F3、F4 五個等級,F0表示沒有纖維化,≥F1表示輕度的肝纖維化,≥F2表示中度的肝纖維化,≥F3表示重度肝纖維化,F4表示肝硬化。

根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更新版)》建議:膽紅素正常沒有進行過抗病毒治療者肝硬度測定值(LSM)≥17.5kPa

診斷肝硬化,LSM≥12.4kPa(ALT

我國是肝病大國,慢性肝病患者經過及時的診斷、合理的治療,能夠阻滯或逆轉肝纖維化的發展,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改善肝病的預後。基於瞬時彈性成像技術的肝硬度檢測方法的發展,大大提高了患者肝纖維化、肝硬化及脂肪肝的檢出率,為肝纖維化、肝硬化的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和預防提供了可能。目前FibroTouch在我國大型醫院使用率較高,基層醫院普及率較低,需要加強基層醫院宣傳培訓及推廣力度,使其惠及更多患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肝博士 的精彩文章:

慢乙肝患者應如何安排一日三餐?
乙肝病毒母嬰傳播,哪些問題你還不明白?

TAG:肝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