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飲食 > 台灣著名醫生:癌症病人不是病死的,是被庸醫嚇死的!

台灣著名醫生:癌症病人不是病死的,是被庸醫嚇死的!

我相信,

健康和疾病都是吃出來的。

「我30歲才開始認真學習吃飯這檔事」,姜淑惠醫生說:「因為一場球賽造成腿傷,當回過頭重新檢視自己的飲食習慣時,才意外發現自己30年來一直吃錯飯這個驚人事實。」

01

姜淑惠醫生其人

姜淑惠醫生,1956年生,中國醫藥學院(台灣)中醫系、醫學研究所碩士班畢業。中央研究院(台灣)生物醫學研究所細胞免疫學,及預防醫學研究所中藥免疫功能研究。曾任職省立桃園醫院13年(內科、腎臟科),彰化基督教醫院2年。取得二個執照,中醫和西醫,一個碩土學位。

在醫院服務十五年,最初的十年,都是病人什麼病,開什麼藥方,後來的五年,她發現到一輩子這樣看病太辛苦,看到病人受苦,自己又無能為力,沒有真正的幫助到病人,尤其是癌症病人,什麼病開什麼葯,不是一種根本的治療,真正的治療是從飲食上改變,個人心態、行為上的改變,換一句話說,病人必須要有一種懺悔心,一種善待的態度以及無量的信心。

她曾這麼說過,癌症病人不是病死的,是嚇死的。別人不好的經驗在嚇他,他自己也天天在嚇自己。所以,信心是非常重要的,要對自己的病有信心,善待身上的瘤,信心其實就是葯。

02

通常都開三帖藥方

姜淑惠醫生是台灣著名的提倡素食的醫生,為風靡台灣的「生機飲食運動」的理論墊基人之一。由於她的醫德聲望和,來找她的病人非常多,尤其是癌症病人。病人來看她,她通常都開三帖藥方:自然療法、信心、一顆佛心。

姜淑惠醫師吃素是在大學時代。那次受傷的當時,在醫院照X光的時候,醫生告訴她:「你的骨頭斷了,一定要上石膏。」醫生的話讓她大吃一驚,沒想到一次小小的意外,就會導致骨折!這一定跟不健康的飲食習慣有關。

「我相信健康和疾病都是吃出來的。」諳熟醫理的她,在檢視自己的飲食以及行醫過程中的經驗,越來越肯定飲食和烹飪才是操縱健康的幕後之手。至於吃藥,乃是不得已時的下下之策。

姜淑惠醫生說,智慧的中國古人早就在《神農本草經》中說明了這個事實,而西方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也斷言說:「食物是最好的藥物。」其實,我們每天吃進肚子里的佳肴美食,既可能是毒藥,也可能是保證健康的仙丹妙藥,差別只在如何選擇及如何料理。

03

自家廚房就是最好的藥房

多年來,姜醫生透過親身體驗,極力倡導「肉食不如素食,熟食不如生食,預防勝於治療」的觀念,並稱「自家的廚房就是最好的藥房,要把上妙飲食當成最好的藥物。」

她對病人採取的自然療法是盡量攝取有機蔬果,即使無法完全做到「有機」,也不妨調整觀念,盡量選購少農藥的作物,不買那種看起來肥肥美美的、色澤無瑕的蔬菜水果。

對沒有辦法吃全素的人,則應先從減少肉、奶、蛋的攝取開始,使原本無肉不歡的人,從餐餐吃、一餐吃一盤,減到幾天吃一次,一次一小塊,慢慢向素食行列靠攏。

舉凡甜膩、重咸、厚油以及高蛋白質的食物,都容易造成對身體失衡的壓力,故姜醫師稱之為「高壓力食物」。

在營養攝取上,除了注意質和量外,還要加進「凈化」的概念,尤其普遍吃得太好、太多的現代人,一定要有「清除」之道,富含纖維的蔬菜、水果,正是最好的「清道夫和腸道刷子」,其中又以生食提供的豐富酵素最具清潔之效。

而在對食物有烹調上,應多選擇鹵、煮、蒸的做法,謝絕煎、炸,傳統炒青菜也不妨換種方式,將高溫油炒改為滾水燙後,拌油調味,減少維生素C的流失。

姜淑惠鼓勵大家一定要學習生食,因為生食具有凈化功能,可以改善容易致病的酸性體質,排除身心毒素,尤其是具有高能量的有機蔬菜,唯有生吃才能完全吸收其中的「生機」。

很多人怕生菜太過寒涼,姜醫師說:「這毫無問題,因為我們並不完全生食,至少米飯一定是熟的」。

至於日常飲食調配,她建議道:最好一半生、一半熟,「最不濟也要準備一盤生菜。」怕生冷的菜葉子太寒,可以通過有機果醋、芝麻、杏仁、醬汁以及天然香料來做搭配中和。

04

斷食、斷念,斷生死

在自然療法里,她提倡斷食,以達到身體、心理、靈性的凈化。在斷食里,她提到很重要的一點,斷食,就是進一步斷念、斷生死。

念頭不斷,一再輪迴,唯有斷念,才能了脫生死。什麼是念呢?就是心中的電影院,自己就當坐在戲院里,一幕又一幕的鏡頭輪流出現。斷念也就是你可以選擇不要看這部電影,這些鏡頭,你沒有慾望要去看。你不去看,你也很自在,你不會感到掛礙。

一些師父也常提到說不只是壞的念頭不要執著,好的念頭也不要執著,例如你覺得咖啡很好喝,那也不可以,由此可知,斷念在了脫生死上,是很重要的。通過斷食、斷念,就可以斷生死。

若能在飲食上保持覺醒,那麼就是很好的修行。斷食就是飲食上的覺醒,在斷食之前,我們先要舍掉肉食,在飲食上做一個改變。

她說,素食不僅是養生,也是養心,環保人更要素食,而且還要有一部份生食。每一餐熟食中再加入一點生食,這之後才能談到斷食。

05

修行從桌子上開始

在佛陀時代,就提倡修行人過午不食,月里有所謂的大齋日,六天過午不食,只吃一餐,這就是一種斷食的變法。從擇日斷食再增加到終生斷食,有規律性的斷食。

或者選擇每周一天半的過午不食,每季做七日斷食,配合你的佛七、禪七,或者個人團體的修行,一年斷食九十五天,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里有四分之一的時間,在凈化身體和心靈。

雖然,斷食有這麼多的好處,是否每個人都適合斷食呢?這也不然。這些都因人而異,姜淑惠醫生也勸告要斷食的人首先要有合格醫生檢查,再有專人指導,而且最好是漸進的,從部份生食、減食,再到斷食,斷食可以是一天的斷食、三天的斷食或七天的斷食。斷食期間以米湯、蔬菜果汁裹腹。

姜淑惠醫生擁有中、西醫執照資格,並廣泛涉獵歐洲、印度及中國西藏醫學,學識背景紮實豐富。從小即十分景仰史懷哲,9歲的時候,母親罹患癌症病逝,更影響了她日後行醫時認真、慈善,與病患感同身受的態度。

苦口婆心的她,不斷倡導正確的健康觀。她認為疾病與飲食有密切的關係,尤其飲食是一輩子的事,每個人都應該好好認識周遭的食物,重視「吃的效率」。

姜淑惠醫生是一位主張素食、生食、斷食飲食改革,尊重生命,以人為本,非常具有環保概念的醫生。

她深信醫生的使命在於教育、指導及諮詢;醫生最極至的境界,就是做好預防醫學的工作。著有《這樣吃最健康》、《這樣生活最健康》、《這樣料理最健康》、《這樣養育孩子最健康》、《如何重建真正的健康》、《現代飲食的危機與陷阱》、《正確的斷食觀》等等。

姜淑惠醫師說:

修行從桌子上開始。每個人都要吃飯,若每一口飯都是覺醒,行住坐卧都是覺醒,念念都是覺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原生素 的精彩文章:

香港4位女明星,40歲的年齡20歲容顏,凍齡秘方送給你
經典素菜的做法大全,每天不重樣,大人小孩都喜歡吃!

TAG:原生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