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中國對魚鰾需求持續增加,東非國家已形成價值百萬美元產業鏈

中國對魚鰾需求持續增加,東非國家已形成價值百萬美元產業鏈

據《東非人報》1月6日報道,目前,尼羅河鱸魚胃貿易利潤豐厚,但該地區漁業機構的一份新報告稱,這種好處並不會公平地從供應鏈中滲透下來。烏干達、肯亞和坦尚尼亞三國每年從尼羅河鱸魚身上總共賺得大約8600萬美元。

中國對魚鰾需求持續增加,東非國家已形成價值百萬美元產業鏈

在東非,魚鰾曾被認為是一種廢物副產品,但由於亞洲的需求日益增長,它正慢慢成為一種價值數百萬美元的出口產品。

烏干達、肯亞和坦尚尼亞三國每年從尼羅河鱸魚身上總共賺得大約8600萬美元,尼羅河鱸魚已經成為中國、日本和其他亞洲國家非常搶手的商品。

Fish maw是商業術語,指尼羅河鱸魚等大型魚類的魚鰾。其他有類似魚鰾的魚類有鯰魚、黃花魚和鱘魚。它們是體內充滿氣體的器官,幫助魚類生長、下沉或保持靜止。

中國對魚鰾需求持續增加,東非國家已形成價值百萬美元產業鏈

乾魚鰾在中國是一種美味佳肴,在中國的海珍品中排名第五,僅次於蛤蜊、牡蠣、海參和魚翅。國際市場上乾魚鰾的價格在每公斤450美元至1000美元之間,具體價格取決於其大小、質量和市場實力。在2017年,烏干達出口了價值4000萬美元的乾魚鰾,該地區有17個貿易商和20個出口商,在貿易中處於領先地位。去年,坦尚尼亞賺了4200多萬美元,肯亞出口了560萬美元。

東非的加工企業佔據了魚鰾業務的最大利潤,而且該業務還提高了中國魚鰾加工和出口公司信任的魚鰾貿易商、中間商和代理商的收入。為了向中國企業供應魚鰾,這些代理商暗中創造了一個利潤豐厚的手工行業。他們建立了一系列的商業聯繫,從城鎮的中間商,到小型採掘者,再到登陸點和村莊的流動魚鰾收集者都涵蓋其中。

中國對魚鰾需求持續增加,東非國家已形成價值百萬美元產業鏈

然而,中國需求增加以及價格上漲帶來的好處並沒有公平地分配到魚類供應鏈中。

比如說,坦尚尼亞和肯亞的工廠提出的要求以及烏干達最近的一項指示,即所有捕獲的魚都要提供給加工廠,這就是利潤分配不均的緣由之一。當地政府認為魚鰾這一鏈條中的許多參與者都有非法行為,一些人為了尋求更好的價格甚至走私魚鰾。雖然在坦尚尼亞姆萬紮有11家中國人操作的魚鰾加工廠,但在該國只有一家加工廠獲得了當地經銷執照。這些經營中心收集魚鰾並將其出口到烏干達。此外,還有一些當地貿易商還與烏干達人合作,從坦尚尼亞非法出口魚鰾。

肯亞缺少中國買家、對區域出口商的嚴格許可和坦尚尼亞的稅收制度,以及與烏干達魚鰾貿易相關的監管制度鬆懈,都被認為是魚鰾被大量走私的罪魁禍首。

為了貿易利益最大化,維多利亞湖漁業組織(Lake Victoria Fisheries Organisation,簡稱LVFO)建議肯亞,坦尚尼亞和烏干達將魚鰾與魚類分開,視為新商品。同時也建議當地政府以及其他行業參與者能夠設計一個合理的利潤分享機制,確保產業鏈的利益穩定。另外如果魚類加工廠無法負擔魚鰾價格應該將其退還給供應商,還要為魚鰾產業鏈的所有參與者制定許可批准程序。同時政府還應該提高當地漁民,供應商以及代理商對魚鰾價格的認識,要對他們進行貿易培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英國英鳥 的精彩文章:

美國哈士奇三次嗅出主人患癌驚恐萬分,女子即時診療得以挽回生命
印度3歲女童遭保安誘騙性侵受重傷,民眾激憤失望多地舉行抗議

TAG:英國英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