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關月月:俄羅斯網路媒體中「孔子」形象考察

關月月:俄羅斯網路媒體中「孔子」形象考察

中國儒家文化在俄羅斯的傳播已經有近三百年歷史,從18世紀初開始,經過伊拉利昂·羅索欣、比丘林、瓦西里耶夫、阿列克謝耶夫、齊赫文、米亞斯尼科夫、季塔連科、佩列洛莫夫等數代俄羅斯漢學家孜孜不倦的努力,孔子及其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俄羅斯得到了充分關注。《論語》《大學》《中庸》《孟子》等儒家經典相繼被不同漢學家翻譯成俄文,其中《論語》譯本更是多達8種。新世紀,隨著中俄兩國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確立,兩國人民之間的交流越來越頻繁,近些年已舉辦了多項活動,如中俄文化年、中俄旅遊年、媒體交流年等,兩國已連續多年互派留學生進行交流訪學。俄羅斯漢學家的研究以及近年來交流活動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儒學在俄羅斯的傳播。

為考察儒家文化在俄羅斯的傳播狀況,筆者以「孔子」為關鍵詞,在俄羅斯大型動態網路文本語料庫共計搜索到99條話語信息片段,信息來源包括社交網路、博客論壇、網路雜誌等,年限跨度為2000年到2015年。總體來看,信息片段反映出的「孔子」形象具有以下特點:

第一,將「孔子」作為教育家、哲學家、思想家的話語片段數量最多,此類篇章對「孔子」形象持正面、積極評價。話語片段有如下特點:1)「孔子」辭彙前多有「智者」「偉大的」等詞修飾,且上下文中多出現「尼采」「亞里士多德」「柏拉圖」等哲學家的名字。2)篇章中多引用孔子的思想格言來證明自己的觀點或指導自己的行為規則。如在一篇關於「俄羅斯總統護衛隊遊行」報道中提到,負責人認為恢復護衛隊的傳統儀式非常重要,因為孔子論述過關於「禮」的重要性。同時也存在將「孔子」作為宗教領袖的話語片段,但相對來說「新聞」類片段較少(在99條中只有1例,且為積極評價)。這些話語片段,有的持正面積極評價,有些持消極評價。持正面積極評價的話語片段多將「孔子」與其他宗教領袖「摩西」「真主」「佛陀」並列。篇章多為宗教文學、文化評論主題。持消極評價的話語片段多出現在「網路雜誌」「博客論壇」平台中。該類話語片段多對孔子思想有所誤解,將中國封建社會中產生的陋習糟粕歸結於孔子思想。如網路雜誌中出現的關於「20世紀20—30年代蘇聯出現的大量劣質反宗教文學」作品中,直接將孔子與其他宗教領袖列為被批判的對象,再如博客平台流傳較多孔子論述「一夫多妻與一妻多夫」的笑話,事實上這則笑話並非出自孔子語錄,而是出自辜鴻銘,他以茶壺和茶杯的典故來表明傳統妻妾制度存在的合理性。

網路文本中「孔子」既是「哲學家」又是「宗教領袖」,這種雙重身份首先與儒家文化引入俄羅斯的方式相關。俄國漢學興起於東正教駐北京的宗教使團。將中國典籍翻譯成俄文的漢學家大多具有宗教背景。例如著名的漢學家波波夫出身牧師家庭,本人就是傳教士,因而他在翻譯《論語》時,將「仁」翻譯成具有基督教教義色彩的「愛」,對「弟子」翻譯為「我的孩子們」。其次,雙重身份的闡釋與俄羅斯漢學家對儒家學說實質的解讀相關。事實上,不止俄羅斯,包括西方歐美國家對儒家學說的哲學與宗教性質都有不同爭論。上世紀60年代,蘇聯漢學家曾對此展開過討論,持「宗教」觀的學者認為儒學(儒教)有追隨者(弟子)、有教義(典籍)、有宗教儀式(祭典),符合宗教的特徵。認為儒學只是一種哲學思想的學者則指出,孔子是無神論者,儒學中沒有對神的理解,沒有關於神的教條,他只是一種理性的哲學思想。其實,不管作為何種身份,「孔子」在俄羅斯乃至世界上的形象都是偉大的,並且客觀來講,從宗教視角解讀翻譯「孔子」學說,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孔子」思想與國外本土文化融合,有助於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認可和接收「孔子」思想,有助於儒學對外傳播。

當然,我們也不能忽視儒學被片面宗教化解讀的問題,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加強對俄羅斯文化及思想的研究,找出兩國文化的「和」與「不同」,增加彼此之間的相互了解,在合作中達到互利互惠,和諧共處。

第二,網路文本中引用「孔子」思想的話語片段佔有非常大的比例。作者或直接引用孔子話語,或根據個人理解間接闡釋孔子思想,其話語片段具有以下特點:

話語片段涉及詩歌、散文、回憶錄、文學評論、小說、書評等不同方面。關於孔子思想的介紹,大多數情況下是積極正面的,且符合孔子原意。比如關於六藝的介紹,或者關於「樂」和「樂(悅)」的論述。有些作者引用孔子的觀點作為人生格言,如「恭而無禮則勞」「不知禮、無以立」「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等等。這說明孔子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已被俄羅斯知識分子階層所接收和認同。當然,也存在一些闡釋不當之處,主要表現為以下方面:

把「孔子」看成是儒家思想的符號,所有與儒家相關的思想歸結為孔子所說。例如,在《論語》中雖然體現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但系統論述該問題是在《大學》中,作者把此歸為孔子所說。

文化核心術語詞的理解和翻譯問題。比如「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中的「朋」在古代漢語中多指志同道合者。和現代意義上的朋友所有不同,引文將其解釋成久別重逢的朋友,屬於理解有偏差。《論語》關於該句的俄譯本多從這個意義上來理解。

作者錯誤引用問題。文本中引用的思想並非孔子所述,如「不要想徒勞的事情」,該句與「未知生,焉知死」意義有相通之處,意思是要做好眼前的事情,不要空想還沒有實現的事情。但孔子的意思在於反對盲目崇拜鬼神,更反對不把人世間的事情做好而把時間、精力、金錢都花費在敬奉鬼神上面,提倡以人為本的人本主義精神,而作者原文意思在於說明自己做人的原則是不去想那些子虛烏有的事。再如「如果詞的意義搞清楚了,事情就解決一半了」與「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有相似之處,但孔子指的是正名的重要性。作者則意在說明,搞清楚概念相當於成功一半。

第三,新聞話語片段中「孔子」除了具有「哲學家」「宗教領袖」形象外,與其相關的「孔子學院」報道也佔有一定比例。報道內容多關注「孔子學院」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指出「孔子學院」在促進文化交流,增加民族了解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如一篇關於「2008年亞美尼亞外交報告」的新聞中著重強調,為加強中國與亞美尼亞的相互了解,將在本國高校開設「孔子學院」,以方便漢語教學和了解中國文化。再如一篇題為「中國是否享有拯救歐洲的權利」的新聞中,作者認為,當下的歐洲恐懼中國的強大,認為中國正在像當年他們蠶食中國一樣在逐漸瓦解歐洲,消除這種認知的途徑就是增加文化了解,這適用於中國與英國,為此英國政府正在積極鼓勵英國人去孔子學院了解中國文化。

新聞語篇中,「孔子」還具有另一種身份——中國傳統文化的符號。此類新聞多是報道中俄之間的文化交流活動。報紙中「孔子」形象儼然成了中華民族文化的代表。如,Риа新聞平台中關於「俄中友誼之路:中國之旅」的報道,為加深中俄兩國人民的相互理解,中俄記者團將共同參與中國的主要旅遊區,其中孔子家鄉曲阜市也在參觀之列。再如俄羅斯盧卡加州關於設立孔子像和描述孔子生平的石碑報道。報道稱,為了讓俄羅斯人熟悉中國人民的生活、傳統和文化,該市的文化和教育旅遊中心設立了專門從中國運來的孔子像以及刻有孔子生平事迹的石碑。

第四,博客論壇、社交網路平台多為普通民眾,且大部分用戶為青年群體,此平台上的信息片段一般比較短小精鍊,無過多闡釋,多是借用孔子思想指導自己的行為規範。如一篇名為「孔子的九條人生借鑒」在兩個博客平台的轉發率非常高,這說明孔子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被俄羅斯普通民眾所接受,具有普世價值。但博客平台中比較詳細深入介紹孔子思想的話語片段多來自在俄華人,其內容比較散亂,翻譯質量良莠不齊。在博客平台深入介紹儒學思想的學者並不多,正確深入的儒學思想貌似只高高端坐於俄羅斯學術殿堂,如何讓其走下神壇?走向具有廣大青年群體的社交博客平台?也許中俄不斷加強的高校合作辦學及互派留學生訪學給我們提供了一條道路。高校與高校之間可以互建交流平台,然而真正的文化交流還應在民間,中國大學生與俄羅斯大學生交流過程中表現出潛移默化的國學素養,才是展示儒家文化的最好名片。如何提高當代大學生的國學素養,這也是中國教育所面臨的一項重大課題。

(作者系曲阜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儒學海外傳播文本資料庫建設及傳播話語研究(17AYY00)」階段性成果)

精彩推薦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責任編輯:李想 排版編輯:李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中國經濟運行與政策國際論壇2018」在香港舉行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