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四大畫僧,搜盡奇峰的苦瓜和尚——石濤
吳冠中曾指出"中國現代美術始於何時,我認為石濤是起點。"
石濤,一位中國繪畫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對揚州畫派和近現代中國畫的發展有巨大影響。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石濤(1642年-1708年),清初畫家。明宗室後裔,原名朱若極,小字阿長,削髮為僧後,更名元濟、超濟、原濟,自稱苦瓜和尚。善繪畫、工書法,能詩文,與弘仁、髡殘、朱耷並稱"清初四僧"。
作為歷史上吃苦瓜最有名的人物,餐餐不離苦瓜。甚至還把苦瓜供奉案頭朝拜。不由的讓人想去了解他的經歷與心境。
動蕩的一生,造就了"矛盾"的石濤
他身處佛門卻心向紅塵,身為明朝皇室後裔,兩次接駕康熙,山呼萬歲;他主動結交名門望族,意圖出人頭地,卻並未如願。
石濤 《法李成溪山寒林圖》
他把波折的一生與矛盾的內心,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個人風格。最為人推崇的,是他畫中奇險兼秀潤的獨特風格,筆墨中包含的淡淡的苦澀味。一種和苦瓜極為近似的韻致。
石濤 《黃山紫玉屏圖》
遁入空門,從此登山臨水,雲遊四方,漂泊或居留於異鄉客地,足跡達半個中國。自然景觀的長期熏陶,身世不定的感念,從各方面作用著他的藝術觀和人生觀。
石濤 《千山紅樹圖》
他吸收傳統文化的精髓,但不受傳統精神束縛,反對墨守成規,敢於破陳法。他的畫風獨樹一幟,筆墨恣肆縱橫,超凡脫俗,不拘一格。
因而他的畫藝不僅高出於同時代許多畫家之上,在中國繪畫史上也是出類拔萃、屈指可數的。
石濤 《松風草堂》
他提出"筆墨當隨時代""我自用我法"的見解,極富禪學思想,並以此痛斥那些閉門造車、摹仿古人、投機取巧的庸才狂徒。
石濤在他的著名畫論《畫語錄》中,進一步強調「一畫之法,乃自我立」「夫畫者,從於心者也」,在當時無異于振聾發聵,對此後中國畫的發展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這一幅《蘭竹圖》就是由八大山人畫蘭石,石濤後寫竹,整幅畫和諧統一。
石濤對後世影響極大,作品歷來為藏家所鍾愛,歷代石濤贗品也經久不絕,但大多技藝低劣,屬"皮匠刀"的筆法,很容易辨真偽。但現代畫家張大千曾精研石濤,仿其筆法,幾能亂真,他有不少仿畫流傳於世,極難分辨。
點擊下方鏈接直達:關於「五百年來一大千」張大千的文章


※病歷是天書?現代醫生看了會慚愧的古代藥方書法
※康生瞧不起郭沫若書法,繪畫不服齊白石!如此狂傲?
TAG:夷微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