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北京這塊地原本專門用來埋太監,郭沫若改了一字後,成了中國矽谷

北京這塊地原本專門用來埋太監,郭沫若改了一字後,成了中國矽谷

隨著經濟結構和人們購物方式的改變,互聯網等高新技術行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一些抓住機遇的小公司搖身一變成為了一個新行業的領軍者,比如我們所熟悉的幾個互聯網巨頭。因為趕上了時機,藉助科技的力量,這些行業的利潤讓傳統行業望其項背。而提到互聯網,提到高新技術,大家肯定會想到美國的「矽谷」,但是我們中國也有一個與之比肩的地方,那就是中關村。

北京這塊地原本專門用來埋太監,郭沫若改了一字後,成了中國矽谷

中關村是我國第一個高新技術園區,隨後全國各地紛紛模仿,各種研發高新技術的經濟特區如雨後春筍一般出現在中華大地上,引發了一場巨大的科技革命。時至今日,中關村在我國科技行業的地位仍然無可撼動,這裡入駐了大量的企業、科研機構和高校,迸發出強大的活力。

回顧中關村的歷史,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這裡還只是一個賣電子產品的商業街,而且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大部分都是假貨,劉強東就是在這裡堅持賣真貨才得到顧客的認可,賺到了成立京東的本錢。那時候改革開放剛剛起步,我國的領導人敏銳地覺察到了科技的在未來重要性,於是決定設立科技創新園區,中關村就這樣登上了世界的舞台。

北京這塊地原本專門用來埋太監,郭沫若改了一字後,成了中國矽谷

因為國家的大力支持,中關村的發展非常快,不久便成為了全國知名的高科技產業基地。再加上其周邊高校眾多,其中不乏清華、北大等頂尖院校,這為中關村的發展注入了持續的活力,而且還有實力強大的科研機構,奠定了中關村在高新行業的地位。

在這麼一種趨勢下,入駐中關村的企業數量直線上升,並且發展迅速。到今天,中關村裡的企業都是一些規模龐大,資本雄厚的大企業,其中就包括我們所熟知的百度、聯想等。在未來,中關村必將吸引更多的大企業入駐,為我國經濟的騰飛再做貢獻。

北京這塊地原本專門用來埋太監,郭沫若改了一字後,成了中國矽谷

今天,中關村早已成為發展與創新的代名詞,是很多高校畢業生夢寐以求的平台,對外呈現出一番欣欣向榮的景象。可誰能想到,就在一百多年以前,中關村還只是一個專埋太監的墳場!

太監是我國封建時期的特殊產物,但是在民間卻被人們所不恥,人們認為一個人做了太監就是對父母的不孝,對家族的背叛。所以一個太監在年老之後,既不能留在皇宮養老,也無法回家面對家人,更不能在去世後埋入祖墳,所以他們只好拿著多年攢下來的錢財在宮外購置房屋獨自生活。去世後就在此地埋了,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個專門供這些太監退休後生活和死後埋葬的地方,被人們叫做中官村

北京這塊地原本專門用來埋太監,郭沫若改了一字後,成了中國矽谷

大革命的一聲槍響,封建王朝成為過去式,太監這個特殊時期的產物也隨之消失,因為再也沒有人成為太監,活著的也越來越少,漸漸地中官村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義,當最後一批住在這裡的太監去世以後,這裡就成了一片真正意義上的太監墳。

北京這塊地原本專門用來埋太監,郭沫若改了一字後,成了中國矽谷

直到新中國成立之後,中官村周邊的區域被規劃成了教育園區,有大批的高校要遷到這裡來。這時候再保留中官村的叫法似乎有些說不過去了,於是大文學家郭沫若就提議改地名,他只改了一個字,把「官」改成了「關」了,改名之後讀音不變但意義卻大不一樣了。

如今的中關村人才濟濟,處處透露著生機,與往日的凄涼形成了鮮明對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曉雨歷史觀 的精彩文章:

中國這一麻袋紙非常珍貴,每一頁都堪比黃金,曾經卻當作廢紙賣掉
皇帝老爸去世,太子高興地準備登基,結果皇帝不是自己,還被賜死

TAG:曉雨歷史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