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華為突然傳來大消息,聯手袁隆平進軍農業!

華為突然傳來大消息,聯手袁隆平進軍農業!

導讀:時代在拋棄你的時候,連一聲再見都不會跟你說。哪怕是幾千年傳承的農牧行業,亦是如此。

作者:陸銘-金融好望角

這是最好的年代,也是最壞的年代。近些年,互聯網資本正加速湧進農業。

就在2018年,阿里、京東、百度、騰訊等互聯網大佬都紛紛進入農業領域,想改變傳統農業現狀,或者說延伸自己的產業。

現在面對農業大金礦,華為也不甘示弱,終於出手了,正式進軍大農業!

據華為輪值董事長鬍厚崑透露,華為將與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合作,培育海水稻,讓鹽鹼地上長出水稻,從15億畝鹽鹼地里改造出1億畝的良田。

華為輪值董事長鬍厚崑透露,鹽鹼地改良的核心技術是「四維改造法」,包括培育新的水稻品種、對植物和土壤進行調節,整套方法的基礎是「要素物聯網系統」,華為正在參與這一建設。

華為方面解釋,這一技術除了改造鹽鹼地,還可以對現存的18億畝耕地進一步優化。

眾所周知,在中國的新疆、黑龍江、山東、陝西有大量的鹽鹼地。全國共有15億畝,相當於國土面積的10%。

從另外一個數據對比來看,2006年,全國人大確定了18億畝的耕地紅線。這條線,一邊是15億人口的糧食供給,另一邊是城市化、工業化對土地的需要,怎樣找到平衡點?

據我所知,現在有一批了不起的人正在做一件了不起的事,從15億畝鹽鹼地里改造出1億畝的良田,而且要種上水稻。他們取了一個通俗的名字,叫「海水稻」,其實就是一種耐鹽鹼地水稻。

「海水稻」是耐鹽鹼水稻的俗稱,並非直接生長在海水裡,而是在海水經過的土地種植,具有不需施肥、抗病蟲、耐鹽鹼三大特性,因此可讓荒地變為良田。

這個項目是由袁隆平院士主導和推動的。袁隆平院士說,按改良後每畝產量300公斤來計算,改造1億畝鹽鹼地,可以多供給300億公斤糧食,這相當於湖南省的全年糧食總產量,能夠多養活8000萬人口。

據北京電視台報道,袁隆平的「海水稻」首茬收割,畝產量高達549公斤!遠超預期!!!

不虧是中國偉大的企業。華為做農業的目標也很偉大:解決全球饑荒問題。

數據統計,到 2030 年,全球人口預計將突破 85 億。解決全球糧食的供給,已成為國際社會面臨的一大挑戰。

與此同時,洪水和酷熱等極端天氣阻礙了農作物的生長,導致某些地區農作物減產超過 20%。面對水資源短缺、氣候影響與耕地面積減少,亟需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優化資源配置,擴大糧食產量。

同時,由於歷史原因,農業創新面臨諸多障礙。在發展中國家,農業市場主要由以家庭為單位的小農場構成;在發達國家,主要由中小企業主導。這些農場主由於資金不足,無法大力投資新技術,也無法快速收回投資。

因此,智慧農業將成為世界農業的「救命稻草」。

華為農業布局突破口:袁隆平的「海水稻」

農業領域,華為需要證明做農業的「可行性」!

另外,解決全球饑荒問題,先從「糧食安全」開始。

目前,袁隆平的「海水稻」的事業如火如荼,也是華為選擇合作夥伴的的關鍵。

據悉,華為與袁隆平雙方將共同研發並向客戶提供農業物聯網系統解決方案,計劃今年在國內部署兩到三朵「沃土雲」,位於青島城陽的沃土雲平台已經基本搭建完成進入試運行狀態。

那麼,在海水稻上,華為到底是如何做的呢?

在「海水稻」的培育過程中,能讓鹽鹼地上長出水稻,除了需要培育新的水稻品種外,還需要對植物和土壤進行調節,而這一套系統的基礎就是華為所參與的「要素物聯網系統」。

那麼什麼是要素物聯網呢?

華為給出的解釋:要素物聯網其實就是土壤數字化。

該系統地上部分配有小型氣象站、通信模塊、高清攝像頭,地下、地表則通過各種感測器(射頻技術)對光照、溫度、鹽鹼度、等信息進行收集,然後傳送到華為雲端大數據中心,通過AI人工智慧系統和專家診斷,提供靶向藥品、定向施肥,大幅提高用水量,施肥量。

華為提出「互聯網農場」概念

早在 2017 年 10 月份,華為 X Labs 發布了智能農業白皮書——《聯網農場智慧農業市場評估》,重點闡述了運營商在通過智能農業助力數字化轉型的市場發展潛力。

報告指出,到 2020 年,智慧農業的潛在市場規模有望由 2015 年的 137 億美元增長至 268 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達 14.3%。

同時該報告還指出,智能農業豐富的 IoT 應用給運營商帶來了市場機遇。其中包括精準耕作、可變速率技術、智能灌溉、無人機、智能溫室、產量監測、畜牧監測、支付系統、信息平台和農業貿易平台等。

其實,這就是華為構想的「互聯網農場」的概念。

華為大力推進物聯網智慧農業,它的優勢,具體說來:

氣候變化-在該因素作用下,農業產量將大幅縮減。以巴西農業大州馬托格羅索為例,據估計,到2050年,該州大豆和玉米的產量將縮水18%至23%。而受極熱天氣影響,美國中西部和澳大利亞東部等地區的糧食產量也會大幅下降。為應對極端天氣的影響,擴大收益並提升效率,基於物聯網的解決方案將在農業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節約用水-現如今,水資源短缺已經成為世界各國共同面臨的危機。農業作為消耗全球淡水資源高達70%的產業,如何在農業生產活動中實現科學用水、高效用水,是各國亟需解決的問題。科技的有效利用能夠使水資源消耗量降低10%。智能灌溉系統等應用有助於節約農業用水。藉助物聯網技術實現科學用水將成為未來農業發展的主流。

效率提升- 智慧農業助農場主有效降低成本、減少體力投入,同時優化種子、肥料、殺蟲劑、人力等農業資源配置。先進的技術有助於降低能耗和燃料用量。智慧農業引導農場主巧妙平衡時間與資源投入,以獲得最大產量。

應用案例:越南智能農場的應用挑戰和解決方案

ViettelMobile、MobiFone和VinaFone等運營商在支持數據傳輸方面更進一步:從無線感測器到感測器平台,最終再到雲伺服器。越南一家大型水產養殖場在應用實施監測技術前的統計數據如下:

-商用養殖水箱中的幼魚:2,000千克

-六個月後的實際收穫:30,000千克

-每千克魚的價格:1.5美元

-營業額:45,000美元

效果

-應用實時監測後魚類死亡率降低40%至50%

-應用實時監測後六個月的實際收穫達42,000至45,000千克

-營業總額高達63,000至67,500美元

-節約費用高達18,000至22,500美元

未來的華為布局農業領域,不僅僅是與袁隆平合作,也將會涉及大型的農場或農產品基地。

放眼現在的社會,無論你是誰,掌握了什麼資源,積累了多少家業,總有一種變革針對你,總有一款危機適合你。

在未來,人們還能過上安穩的日子嗎?很難。

因為科技一直在創新,尤其是在資本和效益的催促之下,各種發明創造會一個個來襲,各種傳統會被不斷顛覆,進而導致社會秩序的不斷重組。

以前,市場雖然很殘酷,但我們最起碼知道誰是敵人、誰是朋友。

現在,你不知道你的敵人在什麼時刻、從什麼方向冒出來!

他甚至是你從未謀面過的陌生人,他們和你無冤無仇,卻順手牽羊的就把你給滅了。

在這個跨界打劫、迅速迭代的時代,我們就好像在大浪里航行的船,要學會和風浪抗衡,而不是隨遇而安。

如果有一天你覺得很累,請不要難過,那是因為你正在走上坡路!

如果有一天你覺的太過安穩、順水順風,那可能意味著你正在走下坡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政商參閱 的精彩文章:

雷軍輸10個億?格力今年營收將達2000億,董明珠稱毫無意義
一年虧損千萬元,中國首個搞全城免費WiFi的項目難以為繼

TAG:政商參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