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上適君意,下防泛濫:看管仲的處世之道

上適君意,下防泛濫:看管仲的處世之道

竹枝詞

笙音未止

雙笙

00:00/03:21

作者:談馬

管仲病了,病得不輕。齊桓公抓急,萬一仲父一走,國政該由誰來接任?

君臣一商議,桓公自然把易牙也提出來徵求意見。

管仲就對齊桓公說,您就是不問,我也得說,易牙、豎刁和開方這仨人,一定不能親近他們,一定一定。重要的事說三遍。

桓公納悶,這仨對自己忠心耿耿的呀,有圖有真相,仲父您給評評。

管仲逐一否定。

桓公就奇了怪了。仲父,他仨侍奉我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了,平時我也沒聽您說過他們一個字呀!

管仲說,我沒說他們,不就順應您的心意嘛!我打一比方,如果他們是水,我就是一長堤,為您做好堤防,不讓這水泛濫。現在堤防沒有了,那就有大水橫流的憂患了。所以您一定要疏遠他們。

那麼,問題來了:易牙、豎刁和開方是何許人物?為什麼管仲對他們如此提防呢?


一、不近人情而專為迎合對方的舉止,一定隱藏著不可告人的目的

此三人行為獨異,常人難以複製。

易牙烹子獻糜。

易牙善烹飪。長衛姬厭食,豎刁推薦易牙做了一碗湯。湯到病除,胃口大開。好「東西」要大家分享,長衛姬把易牙推薦給了齊桓公。

易牙大顯身手。他精於調味,齊桓公吃出了舌尖上的幸福,重賞易牙,視為親信。真是收住了桓公的胃就收住了桓公的心。

還有更絕的。聽齊桓公說沒嘗過人肉是什麼滋味,易牙就把自己三歲的兒子殺了,精心做成了一盤肉糜,獻給了齊桓公。

豎刁自宮以侍。

豎刁出身低微,自小就在宮中充當僕役,侍奉齊桓公的寵妃長衛姬等人。他長到十多歲的時候,按規矩,應該離開後宮,因為他不是宦官。

但豎刁寧可捨身也不出宮。於是自行了斷,把自己給閹割了。這就創造了與君王親密接觸的機會。所以說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據說這是有記載的自宮第一人。

開方去國事齊。

開方本是衛國的太子,在齊國作人質。作人質也要講職業道德,他把人質作到了極致。去國十五年,沒有回過一次國,連父母去世也不回國奔喪。

常說非常之人,必有非常之事。這三人的行為,讓桓公感動得稀里嘩啦。

但是,管仲有他的看法。

他認為,違反人性、不合人情的行為舉止,而且目的僅僅是為了迎合討好對方,那麼這個行為背後的動機就大可值得懷疑。

齊桓公認為,易牙烹制自己的兒子來滿足我的口味,他愛我勝過了愛他的兒子,還值得懷疑嗎?

管仲說,講人情的話,沒有能超過愛自己的兒子得了,對自己的兒子都能忍心捨棄,對你還會顧惜嗎?

桓公認為,豎刁自己施行宮刑來侍奉我,這是愛我超過了愛惜他自身。

管仲說,按人情來說,沒有比自己的身體更重要的了。連自己的身體都忍心毀損,那又怎麼會愛你呢?

桓公還說,開方以千乘大國太子的身份給我當臣子,以我的寵愛為榮幸。連他父母死都不去奔喪,愛我勝過愛他的父母,這是無可懷疑的了。

管仲告訴桓公,講人情,沒有比父母更親的了,對自己的父母都能狠下心腸,對你還有什麼不能狠心的呢?況且獲千乘大國之封,這是人最大的慾望。捨棄千乘而到你這兒屈就,那他的慾望還有超過千乘之封的。你親近他的話,他一定會禍亂國家的。

不能不說管仲察人之准,識人之深。

管仲一走,隰朋、鮑叔牙先後接任。沒有那三個人陪伴,桓公玩得很不開心。叔牙病重,桓公把那仨又弄回身邊。叔牙眼一閉,管不了那麼多了。

管仲的話應驗了。

齊桓公病重不起,易牙、豎刁等人,驅散桓公身邊的侍者,在桓公居室外築起高牆,將他禁錮在裡面,斷絕和外面的往來,一代霸主活活餓死在裡面。此後,三人又在王位繼承上興風作浪,慫恿、操縱幾位公子爭鬥不息,國家內亂至桓公去世後達三十年。

君主要成大事,不可不有堤防。


二、成為堤防,要有君臣的互信

人臣而為君主的長堤,當然首先要有君主的信任。歷史上,受君主信任的人臣不乏其人,但登峰造極者非管仲莫屬,恐後世無出其右者。

能夠達到這種地步,我們且先不說桓公如何,單說管仲在接受委任時就把話說在了前面。

他說妨害君主成就霸業的行為有以下幾種:不能識別賢能;識別了又不能使用;使用卻又不委以重任;委以重任卻又讓小人參與其間。

這個話,桓公倒是聽進去了。所以說,管仲很有遠見。

另外,慘痛的現實教訓讓桓公徹底服了管仲。

管仲本來在魯國手中,被齊國用計騙回還拜了相。魯國那個氣呀,只能靠打仗來出了。

齊國聽說了,決定先發制人。管仲勸說你新即位,軍事政治都還沒有安定下來,用什麼來打仗。

桓公不聽,派兵攻魯。結果魯國用了曹劌的謀略,把齊國打得大敗。

這下該聽話了吧?桓公還沒有。又聯合宋國去打魯國。這次又打了敗仗。

齊桓公這才接受了教訓。

所以說,想當霸主,並不在於他本身一定是神人,其實他只要會用人就行了。

齊桓公就這點好,一旦認識了就馬上改正。他規定,國家大事先報告仲父,其次才報告自己;國事施行過程中,全憑仲父裁決。然後,自己就放心玩樂,喝酒打獵泡美女。

易牙、豎刁曾經離間過這種信任。但是齊桓公說:「寡人於仲父,猶身之有股肱也。有股肱方成其身,有仲父方成其君。爾等小人何知?」

正因為有了這樣的信任,管仲在齊國毫無顧忌的實施新政,用了三年多的時間,終於使齊國大治。


三、上適君意,下防泛濫是一種藝術

君王身邊,少不了佞臣。怎樣對付他們,管仲與鮑叔牙不同。

管仲重在防。防的基礎是來自君主充分絕對的信任。有了這個基礎,小人無法參與其間,猶如一道長堤,堵住了洪水的泛濫。

君王喜好聲色犬馬,需要小人陪伴。你把這股「水」截斷了或把它導出去了,君主不習慣,心頭不高興。上意不悅,長堤就會受到巨大的外力衝擊。

所以重在防字。只要你無法參與到我的政事處置中來,不出格,不過分,我懶得管你。這樣上下都可相安無事。

鮑叔牙則不同,正像管仲評價,說他善惡過於分明。追求善是可以的,但是厭惡不好的事物太過分,誰也就不能承受了。見了別人有一點惡行,就終身不忘,這就是他的短處。

這是從當政處事的角度來評價,應該不是個人道德評價標準。

鮑叔牙當政,趕走了這三個小人。應該,無可非議。這體現另一種風格。

但是,如果驅趕不走呢?

所以說,對有的人有的事,有時候可以容忍。忍的度和量,以不動搖自己的根本為標準。

不是還有「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的說法嗎?

【作者簡介】許維平,筆名談馬、馬談。寫作愛好者。

擅長詩文歌舞,美中有善、才貌雙全的梅妃為何輸給二婚的楊玉環?

歷史上真的有香妃嗎?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傳奇女將軍婦好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閱讀悅讀之寫乎 的精彩文章:

蘇軾這個人到底有多愛吃?
治水英雄共工為什麼會成為替罪羊?

TAG:閱讀悅讀之寫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