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自古以來都忌食「發物"!沒想到「發物」用好了,竟能救命!

自古以來都忌食「發物"!沒想到「發物」用好了,竟能救命!

問世間何為發物~

相信大家常聽見這樣的一句話

「這是發物,不能吃。」

忌食發物是在古代以來就是民間廣為流傳的一種說法,現今日很多時候患者會被告知不能吃「發物」,不然不利於疾病治療和機體康復。

平時看著都流口水的美食就這麼變成了禁忌

到底發物指的是什麼?

吃了真的會對身體有害嗎?

發物比對單

從中醫角度,所謂「發」,可以理解成「誘發、引發、助發」。發物是指富於營養或有刺激性特別容易誘發某些疾病(尤其是舊病宿疾)或加重已發疾病的食物。發物禁忌在飲食養生和飲食治療中都具有重要意義。

「發物」具有激蕩人體氣血的作用,容易導致人體氣血失常,使疾病惡化或反覆發作,通常泛指辛辣、燥熱、生冷、肥甘厚味的食物,具體分為以下幾類:

1

發熱之物

如薤、姜、花椒、胡椒、羊肉、狗肉等

2

發風之物

如蝦、蟹、鵝、雞蛋、椿芽等

3

發濕熱之物

如飴糖、糯米、豬肉等

4

發冷積之物

如西瓜、梨、柿等各種生冷之品

5

發動血之物

如海椒、胡椒等

6

發滯氣之物

如羊肉、蓮子、芡實等

7

民間長期實用結論性發物

如魔芋,芋頭,泡菜,香菜,韭菜等

是不是「發物」,因人而異

清代黃宮綉《本草求真》中記載:「食物雖為養人之具,然亦於人臟腑有宜不宜……食物入口,等於葯之治病同為一理,合則於人臟腑有宜,而可卻病衛生;不合則於人臟腑有損,而即增重促死。」

對於發物,是需要否忌食,要因人、因病、因治法而異。

因人而異

對健康人來說,所有的食物都不是發物;有病之後,那些會引起疾病複發或加重的食物才是發物。

肥胖痰濕體質,忌食肥甘厚膩以免助濕生痰;

虛寒或陰盛體質,應忌食生冷,防止寒邪積聚體內,損傷陽氣;

虛熱或陽亢體質,則忌食羊肉及煎炒油炸等辛辣溫熱食物,以免傷陰動火;

濕熱體質,忌食煙酒,少食辛辣之品,避免助濕生熱。

因病而異

崩漏帶下、月經過多、吐血、咯血、皮下出血、尿血、痔瘡等病症,不宜食用胡椒、羊肉、狗肉、燒酒等。

如蕁麻疹,丹毒、濕疹、中風、頭暈目眩等症症,不宜食用海鮮魚、蝦、蟹、貝、豬頭肉、雞肉、鵝肉、雞蛋等。

因不同治法而異

術後患者氣血虧虛,不適合食用煙酒、腥燥、生冷之物。服中藥的人要注意葯食禁忌,如人蔘忌食蘿蔔、半夏忌食羊肉等。

巧用「發物」幫助防病

如果把發物的功能反過來用,還能收到防病的效果。

寒性體質吃動火發物

生薑、花椒等調味品,羊肉等溫補腎陽的食物,易耗動氣血,愛上火的人應少吃。

而反過來,對於易受寒,體質陰寒的人來說則可以多吃。

熱性體質吃積冷發物

每到夏季,人們免不了會吃很多西瓜、梨、冰激凌等食物,這些能降體溫的食物就是積冷發物。

儘管積冷發物有不少壞處,但在炎熱的季節,對熱性體質的人來說,可以適量吃一些。

陽氣下陷吃動風發物

蝦、蟹、魚、貝、雞蛋、牛乳等食物屬於動風發物,往往具有腥膻味,能升發陽氣,引動內風,誘發皮膚病,且容易引發頭暈目眩、手足心熱。

但是,動風發物對陽氣有很好的托舉作用,可以用於防治陽氣下陷,如內臟下垂、食欲不振、四肢無力、下肢浮腫等。

陰虛體燥吃助濕發物

身體睏倦、吃飯不香、大便黏膩等癥狀提示身體有濕。這些癥狀經常在三伏天濕氣最重時出現。

像糯米、豬肉等屬於助濕發物,易生濕熱。反過來,助濕發物有滋潤的功效,可生津止渴,如果你有口乾舌燥、乾咳、肌膚乾燥等陰虛癥狀,就可以適當多吃一些。

風濕頭痛吃動血發物

喝酒就上臉,或者酒後感覺血管突突地跳,這是因為酒是動血發物,經常拿血液出氣,誘發各種出血癥狀。屬於動血發物的還有海椒、胡椒、可食用昆蟲類。

這些食物有非常好的通經活絡、活血化瘀的療效,可用於防治頭痛、肩周炎及各類風濕性疾病。

氣急易怒吃滯氣發物

吃大豆、芡實、蓮子、芋頭、紅薯等食物之後,容易腹脹、積食。因為這類食物有滯澀阻氣的作用,容易讓人出現胸悶、腹脹、厭食等不適。

不過,這些食物可固腎澀精、補脾止泄,有助緩解遺精、白帶量多、小便不禁、腹瀉等病症。

「發給第一個你想到的人」

養胃、氣血不足、高血壓、白髮、過敏、泡腳、脫髮、貧血、咽炎、脾虛、口臭、宮寒、脾胃、感冒、咳嗽、失眠、怕冷、腰痛、祛濕、補腎、頸椎病、心血管、祛斑、體寒、痛經、等

診斷:手診、舌診、面診、手指發麻、腎陽虛、腎陰虛、脫皮

穴位:腎俞穴、足三里穴、天柱穴、關元穴、湧泉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活常識 的精彩文章:

每天這樣吃三個雞蛋,營養健康好處多多!
蘋果這樣吃,功效翻10倍,保護心血管,一天一個就行!

TAG:生活常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