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詩話雜談:助你寫出好詩詞

詩話雜談:助你寫出好詩詞

詩話雜談:助你寫出好詩詞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阿默軒雜識》(上卷)

作者:中微子

簡序

老伴笑我:得了老年痴呆症。我即以此戲名為阿默軒,取阿爾茨海默症之意。雜識者,讀書學習心得筆記也。 此文沒有筆者獨創見地,能將前人的詩話,詞品等學個一知半解,吾願足矣,

未列出參考書目,請諒。

(一)

詩詞寫作,立意在先。意者,文之魂。立意宜高,且貴約、貴新、貴深,就是說意要簡明集中,一詩一意,如果二意二出,是為駢枝也;意要新,言前人所未言,發前人所未發;深,即是挖掘客觀事物的本質。

杜甫,高適,岑參,儲光羲曾相繼登過大雁塔並寫下詩作。高適:「盛時慚阮步,未宦知周昉。輸效獨無因,斯焉可游放。」 岑參:「凈理了可悟,勝因夙可宗。誓將掛冠去,覺道資無窮。」 儲光羲:「俯仰宇宙空,庶隨了義歸。崱屴非大廈,久居亦已危。」 杜甫:「泰山忽破碎,涇渭不可求。俯視但一氣,焉能辨皇州?回首叫舜虞,蒼梧雲正愁,惜哉瑤池飲,日晏崑崙丘。」四人思想境界不同,立意高下一目了然。

「鏟卻君山好,平鋪湘水流」,寫得豪邁但沒什麼深意,不如老杜的「吾將罪真宰,意欲鏟迭嶂」。

又如,崔塗的《孤雁》:「幾行歸塞盡,念爾獨何之。……」就不如杜甫的《孤雁》有深意:「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群。……」

(二)

詩_高雅的文學藝術。詩言志,詩緣情,詩品即人品,詩格即人格。故詩者亦應有所戒:一戒譏訕。謔語嘲歌,易被認為是輕薄之作;二戒諂諛。不諂不諛,乃詩者人品。三戒鄙俗。鄙在立意,俗在造句。有氣骨者,不肯蹈之。四戒纖褻。此戒條,詩者可自察之。五戒剽竊 。宜慎之。

詩的風格即是人格。李白豪放無羈,杜甫穩健沉鬱,李賀瑰麗奇崛,王維雅秀,李商隱悱惻,蘇軾豪放,李清照婉約……。

司空圖的《詩品》把風格分為二十四品(雄渾,勁健,綺麗,飄逸,清奇,豪放,自然……)。劉勰《文心雕龍》把風格分為八體(典雅,遠奧,精約,顯附,繁縟,壯麗,新奇,輕靡)。總之,形成個人的風格,是作者成熟的標誌。寫作的過程中,切忌模仿和抄襲,對創作的根本要求是「自得」。即自己真情實感。王若虛(金)詩:文章自得方為貴,衣缽相傳豈是真。已覺祖師遜一籌,紛紛法嗣復何人?

(三)

寫詩要工於發端。開頭可有不同筆法,但必須切題以統領全篇。

有一種起筆突兀,出人意外。如杜審言「獨有宦遊人,偏驚物候新。」又如曹植「驚風飄白日,忽然歸西山。」再如岑參「送客飛鳥外,城頭樓最高。」等例是也。

有以大氣包舉,籠罩全篇的,如高適「將軍族貴兵且強,漢家已是渾邪王。」又如杜甫「將軍魏武之子孫,於今為庶為清門。」是為此種開頭的代表作。

再有以境界闊大,即景生情來開頭的,像謝朓「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是也。又如杜甫《送遠》:「帶甲滿天地,胡為君遠行?」。王維「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柳宗元「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等等。

再有以刻劃氣氛,用作烘托的開篇手法,例舉曹植「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王維「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

總之,好的開頭並不只上述幾種,只要一開頭便能抓住讀者的心,並能與全篇內容相結合,這就足夠了。

(四)

律詩的承轉兩副對偶句是詩的重點。好多人說三四句寫景,五六句抒情。這只是一種寫法。頷聯可寫意、寫景、寫事、引證;頸聯也可寫意、寫景、言事、引證等等。其實好的謀篇架構的精采處是承句可緩和,轉句再突起,這樣有波瀾,有起伏,避免平鋪直敘。當然,並非必須如此,關鍵是只要有波瀾起伏就好。例如李商隱的《籌筆驛》開頭抬起,承句下抑,五句承首聯,六句承次聯,是一揚一抑,整首波瀾起伏 。

總之,承筆與起筆的銜接不可松泛,點醒題意全在承聯並且還須留有不盡之意以開轉筆。可作典範的一例,張巡《軍中聞笛》:「嶢岧試一臨,虜騎附城陰 。不辨風塵色,安知天地心。……」。而對於轉筆來說,其寫法可進一層,可推一層,亦可反轉,只要能與前後相呼應,活而不板,即為佳構。杜甫的《春望》「……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是轉筆的範例。

(五)

一篇之妙在乎落句。也就是結句當如撞鐘,清音有餘。總括地說,最常用的有兩種,一是以景結尾,一是以情結尾。無論哪種結法,其構思可有三種情況。(一)就題目收住。如張說的《幽州夜飲》:「不作邊城將,誰知恩遇深。」用邊城結幽州,用夜飲結恩遇。(二)宕出遠神。如王維《酬張少府》「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不回答問話,而似說一無關的景象,這種回答是很含蓄的。(三),放開一步。如杜甫《畫鷹》「何當擊凡鳥,毛血灑平蕪。」這是把畫鷹當做真鷹來描寫,所以說是放開一步。

從寫作技巧上,再具體舉幾種常見的。

道破想表達的思想或內在涵義:杜牧「無人知是荔枝來。」 李商隱「不問蒼生問鬼神。」

以蘊含哲理的句子做結。如王安石「只緣身在最高層。」。朱熹「依舊青山綠樹多。」。

以景結情,展現一種意境深遠的景色。如黃庭堅「一江風月趁漁船。」。毛澤東「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以問句啟發讀者去思考詩的主旨。如秦觀「又豈在朝朝暮暮?」。李賀「若個書生萬戶候?」。李白「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等等。

總而言之,以言有盡而意無窮者為佳構。

細細品評劉禹錫的《蜀先主廟》「……凄涼蜀故妓,來舞魏宮前。」餘韻悠然也。

總結之:起要率直,承要舂容,轉要變化,合要淵永。

(六)

山水風景是寫詩最常見的題材,好寫也難寫。唯情景相生,「互藏其宅」方為佳詠。

景中無情,徒見其鋪排,架屋疊床,索然無味。

此類詩,寫作手法多樣。一種是情景分寫,上句側重寫景(情),下句側重寫情(景)。寫情宜纏綿悱惻,寫景宜蘊藉沖和。一種是情景合寫,雖渾括一氣,卻仍分析清楚。其實,不必太強調分寫合寫,都是有所側重,情景相映而已。如杜甫的《登岳陽樓》中,「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寫洞庭湖的浩渺景色,含有漂泊無歸的情感。即情隱於景中。「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寫投老無歸的感情,含有湖上漂泊的景象,即景藏於情中。

沒有情的景不要寫,寫了也無味。同一景可表達出不同的感情,這是從不同角度去觀察的結果。換言之,是帶著自己的感情去觀察的結果。如任希古的「回眺牽牛渚,激賞鏤鯨川」,是以悠閑欣賞的心情描寫長安昆明池的景物。杜甫在《秋興》里也寫了同一景物:「織女機絲虛夜月,石鯨鱗甲動秋風」感嘆長安亂後的荒涼,抒發出自己的悲哀。

情景相生的寫法變化多端,不可拘泥,寫的生動就好。

還有一種特色的手法寫絕句:四句景物並列,沒有相互關係卻構成一幅完整的畫面,或象把幾幅畫掛在一起,構成一組畫。前者如杜甫的「遲日江山麗,春風花鳥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後者如歐陽修的《夜涼吹笛》「夜涼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種花。棋罷不知人換世,酒闌無奈客思家。」(夢中作)

(七)

詠物詩的特點是托物言志,或緣物言情。以不離不即為妙,不離於物,又不太粘著物上。以東坡《水龍吟》為詠楊花之妙篇。是寫楊花也是寫人,「思量卻是,無情有思」,是人在思量,也是寫楊花。隨風萬里也是說楊花,恨落花難留又是說人,最後「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即寫楊花又寫人。

詠物詩最忌浮泛或俚俗,以切實幽雅為佳。其架構謀篇可有明詠與暗詠兩種。明詠即起句就點醒題面,以下句句明寫。例杜甫的《黑鷹》「黑鷹不省人間有,渡海疑從北極來。……」。所謂暗詠,就是通體不點破題目而寫物情,以曲筆達之,以深意襯之。使讀者一見便知題目。鄭谷的《鷓鴣》乃是最佳。

暖戲煙蕪錦翼齊,品流應得近山雞。雨昏青草湖邊過,花落黃陵廟裡啼。遊子乍聞征袖濕,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喚湘江曲,苦竹叢生春日西。

此詩第一句寫形,二句寫品,三句寫過,四句寫啼,五六句生出遊子佳人兩意,未二句為鷓鴣寫照。

詠物詩常用的有兩種寫法,一,形神俱似,運用正面描寫和反襯手法,二,運用側面烘托和反襯手法。前者以史達祖《雙雙燕》為例,後者以姜白石的《齊天樂》詠蟋蟀為例。(原作略)本文僅涉獵詠物詩之一二,皮毛耳。

(八)

理趣及議論是詩的又一門類。寫這類詩最忌枯燥的抽象議論。一般來說,採用托物喻志和擬人化手法較好 。在描寫景物中含有理趣,這才有詩味。杜甫「江山如有待,花柳自無私。」以此說出了大自然是無私心的道理。「水深魚極樂,林茂鳥知歸。」說的是環境的重要性。用詩來說理的著名例子是蘇軾的《題西林壁》其後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更是膾炙人口的說理名句。再舉一哲理詩名篇:王之渙《登鸛雀樓》20個字,用形象思維的方法,把情、景、人、物融為一體,揭示出登高才能望遠的哲理。又如李商隱的《樂游原》,也是千百年來眾口傳誦的名篇。紀昀評此詩說「百感蒼茫,一時交集,謂之怨身世可,謂之憂時事亦可。」此評可謂中肯。佳例多多,不勝枚舉。寫此類詩關鍵在於自己心中必須對某一哲理有深刻體會,向壁虛構是絕對寫不出來的。

(九)

這篇及以後幾篇,說說幾個寫作方法的事。

本篇說「以少總多,以小見大」。

寫詩切忌瑣細的描繪。李東陽有首題墨竹的詩很值得細細品玩:「莫將畫竹論難易,剛到繁難簡更難。君看蕭蕭只數葉,滿堂風雨不勝寒。」

「嘗鼎一臠,可以盡知其味。」引幾句耳熟能詳的例子:「山僧不知數甲子,一葉落知天下秋。」「千枝萬枝紅一點,動人春色不須多。」

再說說以小見大。通過具體的小景物來顯示大的景物是詩人通用的技法。「柳葉開時任好風」,這裡柳葉是小景,任好風是流露出春回大地的大景。「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一帆高掛是小景,以此顯示出在大江中駛船的大景。「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是小景,但這景象只有在極廣大的山區才可見到,即以此小景寫出終南山的廣大,也是以小見大。

(十)

來看一首詩:

鄉心新歲切,天畔獨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歸在客先。

嶺猿同旦暮,江柳共風煙。

已似長沙傅,從今又幾年。

這是劉長卿的《新年作》。看其頸聯,說的是早晚只有猴子相伴,整天只有柳樹一同領略江上風光。以此表達出作者的孤寂心情。

這種寫作手法,就是「化實為虛」。化景物為心思。其關鍵就是謂詞的運用。以「同」,「共」兩個謂詞把客觀景物轉化為情思,這就遠比單純的寫情豐滿多了。再舉一例,「猿聲知後夜,花發見流年。」同樣,用「知」和「見」二個謂詞,從景物中滲透出了感情。再如王維的「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除了「咽」和「冷」兩個謂詞外,其他的都是景物的具體的詞,靠這兩個謂詞寫出了幽靜深僻的境界。王維詩中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當然,這種以謂詞來化景為情的筆法並不是唯一的手法。也有只用景物的鋪排就可達到同樣效果的。如「雞鳴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這樣的例子畢竟是很少的。

本文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

更多詩詞資料,盡在:詩詞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