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誰能明白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誰能明白

作者:坐照入神

歷來對天地的認識就有很多誤區,只是很多人不承認而已。

質樸的古人,相信天地非同尋常,要祭祀天地,泰山就是首選地。

在《山海經》中,天下最神奇的山是昆崙山,是天帝討論天下大事的地方。各種神秘觀念由來已久,近代哲學家們認為都是人類用想像力征服自然的結果,不能當真。

昆崙山的種種傳奇還是走進了歷史,無法消失在時光長河中。有一段時間,周穆王駕駛著天下最快的八匹馬到達了昆崙山,還見到了傳說中的王母。從這段記載來看,我們中國人還是很喜歡週遊世界,尋根問祖的。

在春秋時,祭祀天地是很嚴肅的事情,遠不是我們現在婚禮上喊出的「一拜天地」那麼簡單。祭祀天地要有特定祭物,要沐浴更衣,要選日子。

當年有兩個人觀看祭祀活動,各講了一句話,結果影響了中國人的價值觀。

少年孔子觀看祭祀活動後,回家還不忘記操演祭祀禮節。長大後,孔子反思祭祀事宜說了一句話:祭神如神在。

寫《道德經》的老子觀看了祭祀天地儀式,面對祭祀完被扔到一邊的草編的豬狗祭品,沉思了很久。後來,老子在寫《道德經》中感嘆: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芻狗,就是草編的豬狗祭物。這些觸動了老子的道心,凝集成一句驚天動地的話。

在歷史上,有種種有關天地的人為理解方式,比如跟著李自成闖天下殺人如麻的張獻忠,後人傳說他的天地人生觀,在傳說中他打造過七殺碑,碑文煞氣衝天:天生萬物與人,人無一物與天,殺殺殺殺殺殺殺……

碑文真假有待考證,這種天人觀念多少與中國古文化的天人合一背道而馳,不是多少個殺字能解決危機的。

今天,有很多網路小說,也喜歡用「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這句話,好讓主角憤世嫉俗,逆天改命,卻並不完全清楚老子的本意。

老子的本意,只有精讀《道德經》方才能明白。老子是深通易理的,對於福禍、吉凶等對立概念有自己獨到的理解和判斷。在考察了「道」的根本問題之後,老子對世界的偽善、文過飾非、假道義等都瞧不上眼了,因為老子的心與宇宙大道同在,細枝末節不在他的探討範圍。

這樣看來,這句話老子本意是這樣的:大道是根本,天地對待眾生萬物與對待祭祀後扔掉的草狗沒什麼分別。天地是無私的,面對眾生萬物,沒想著下雨要求眾生回報,也沒想著陽光普照要收能源費。可以理解為天道不以感情好惡來影響世界走向。

而人因為慾望和心理波動會對境遇產生種種是非善惡觀念來,人所認為的善惡常是自私的認識。

仔細想老子的天人觀念,是超然的。而立足人類本身,人類還是生怕天地不仁的,稱霸地球的恐龍滅絕了,那麼人類能走多久呢?

或許《道德經》是鼓勵人類,成為超然的存在,方能及時躲過未來的危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許多年後我還會想起 的精彩文章:

道德經奧秘:有些善良人為什麼不幸福,沒照過一面鏡子
諸葛亮「八陣圖」憑什麼發威?為什麼只擺了一次

TAG:許多年後我還會想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