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奉道行事 止惡揚善——大道理都懂,做到卻不易

奉道行事 止惡揚善——大道理都懂,做到卻不易

作為一個道教徒,學會「奉道行事」,就可以「度人度己」、「積功累德」以至「長生久視、得道成仙」。

「道」的本性就是「善」,貴在「真」,體現在萬物即為「德」。但是「道由人顯」,我們要秉承「道」的「真」、「善」,在做到口善、心善、行善的同時,要用真心善利萬物、普濟群生,真行感化世人、抑濁揚清。

道教經典無不以「止惡揚善、行善積德」的教化為宗旨。《道德真經》中說「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太平經》中說:「善自命長,惡自命短」。也就是說,天道至公至正,長養萬物而沒有親疏之分,但是對善於發現天道運行規律而一心行持、真心向善的人來說,卻常常會得到恩惠福報。

行善之人本性純真、行動磊落、心無邪思、慈愛萬物、恭敬一切,則正氣長存,命自然長;而為惡之人真性泯滅、行事暴戾、邪欲充心、違反自然、忤逆眾生,則邪氣常隨,命自然不長。

道教認為人人皆有「道性」,只是因後天生存環境的紛擾,有的人本性圓明,獨具慧根;有的人卻迷失本性,常沉苦海。為此,道教從維護人的本性、修養人的德行、維護人倫和諧的關係出發,致力利益人倫、純厚風俗的基本,教化人要祛惡存善,返樸歸真。

我們通常講「做好事不留名」、「施恩不圖報」等就是「陰騭」,即「常善」、「上善」,道教稱為「陰德」。積陰德善功用不著求人知曉、招搖過市。

人應效法天道,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慈心於天下萬物,「矜孤恤寡,敬老憐貧」。同時做善事也要順應自然規律,分清客觀事實,對違反社會道德、破壞人倫和諧的人和事要堅決抵制、及時糾正。

俗話說「善要給善人行」。給本性未滅的人予以幫助,是幫助他們明了善心,發揚善行。反之,給本性泯滅之人予以幫助,那就會助長他們的惡行,增加他們對社會、人類的危害,是有違「道」之本性的,上天不僅不會賜以福報,還會降以災殃。所以說止惡即是修善。(轉載自 道悟求者微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龍虎論道 的精彩文章:

道教的治國觀
飄飄洒洒映初雪,銀裝素裹天師府

TAG:龍虎論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