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道教法器之磬

道教法器之磬

磬是道教宮觀在科儀中常用法器之一種。中國古代就以磬作為樂器。磬以石、玉或金屬為質,矩形,懸掛於架上,以木石擊之,能發出清脆的撞擊聲。《說文》稱,"磬,樂石也",中國古代禮儀均須擊磬,《孟子》有雲「金聲玉振」,形容奏樂時以鍾始,以磬終。

磬用於道教壇場法器始於南北朝以後。早期道教儀禮比較簡單 ,並無擊磬的記載。到魏晉南北朝時代,道教宮觀在科儀中開始用磬配合鐘行儀,形成鐘磬交鳴的莊嚴場面。《洞玄靈寶三洞奉道科戒營始》中對磬的質地有六種描述,「一者玉,二者金,三者銀,四者銅,五者鐵,六者石。或兩角、四角,或九角、無角,若狀若鉤,並題所識,永為供養。凡鐘磬,皆須作虛懸之」。

現在道教宮觀在儀壇上,已經用缽盂狀銅質磬代替矩形石玉質磬,並且有體積較小的碗狀銅磬,稱碗磬;還有附在木柄頂端的,可以持之以行走的手磬,稱為引磬。

科儀中用磬的作用有二。一是為了溝通人神;二是為了警戒人眾,「節度威儀, 容止所要」。《洞玄靈寶道學科儀》記載磬的作用是「有懸鐘磬,依時鳴之,非唯警戒人眾,亦乃感動群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龍虎論道 的精彩文章:

大知閑閑,小知間間——修口則是非不生

TAG:龍虎論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