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日新之謂盛德:從嫦娥四號登月說創新

日新之謂盛德:從嫦娥四號登月說創新

經過26天的「長途跋涉」之後,「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軟著陸在月球背面,成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在月球背面成功著陸的人類探測器

從嫦娥奔月的美麗傳說到這個傳說的一步一步地實現,體現了航天人不懈的科學探索和創新精神。在我國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創新精神似乎被遮蔽了,其實,人民群眾中從來都不乏創新精神。

從我國文化的活水源頭《周易》所說的「日新之謂盛德,生生之謂易」,到《詩經》的「文王在上,於昭於天。周雖舊邦,其命維新」;

從《大學》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到《孟子》的「盡信《書》,則不如無書。」思想的提升、科技的進步、社會的發展,都離不開創新精神。

陰陽的相互作用和轉化,產生了萬物。「日新」即不斷地更新,「生生」就是不斷地產生新事物。萬物的新陳代謝,生生不已,此為「變易」。世界就是這樣一個不斷更新,生生不已的變化過程。

各行各業都離不開創新,在創新中進步,在進步中又有新的創新

孔子首辦私學,魯班發明了鋸子,華佗發明了麻沸散,杜詩製造出水排,黃道婆改進了紡車,趙過推行了代田法,李冰父子創造性地修築了都江堰,史官編寫的《世本》是我國第一部譜牒專著,司馬遷首創了紀傳體通史,等等。

創新離不開思維方式的改變,不能停留和局限在以往的思維方式上

20世紀70年代,中國科學家在發展火箭技術時遇到了一個難題:火箭的推動力不夠,擺脫不了地心的引力,不能把大型的人造衛星送入運行軌道。怎麼辦呢?

當時不少人提出了很多解決辦法,比如改進火箭助推劑,或者增加火箭串聯的數量,以進一步增強推動力。但事實證明這些都解決不了問題。

後來,科學家集思廣益,突破了以前的思維習慣,產生了一個新的設想。就是在火箭的下面再捆綁四個小型火箭,以增加火箭飛行時的助推力。

經過嚴密的計算、科學的論證和幾次實踐的檢驗,這個方法終於獲得成功,從而使中國的航天技術迅速在國際上處於領先地位。這就是中國新型的捆綁式長征系列火箭,為以後的載人飛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想要創新就必須要先有創新精神,創新精神是一種具有根源、動力和活力,不斷追求改進、提升和完美的精神

趙翼《論詩》:「滿眼生機轉化鈞,天工人巧日爭新。預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覺陳。」

大自然和人類社會不斷的運動發展,新事物,新思想層出不窮。

朱熹《觀書有感》:「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今天的我們,也許不能像科學家、發明家那樣研究出新的理論,創造出新的發明,但是我們可以試著讓我們的生活,每天都有一點新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說千年石鼓書院 理儒學發展脈絡
林紓:做人須得一個勇字 又須得一個忍字

TAG:騰訊儒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