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太空規則將由誰來制定?美國人:中國後來者居上,最有可能獲勝

太空規則將由誰來制定?美國人:中國後來者居上,最有可能獲勝

北斗系統

從2018年到2019年,要說哪個任務最引人注目,那肯定是嫦娥四號任務了,人類第一次嘗試在月球背面實施軟著陸。其他方面,北斗的定位精度和授時將進一步得到改善和提高,未來還會補充更多的衛星構建全球星座,而回顧2018年的中國航天,可謂是成果豐碩。

國際宇航聯空間運輸委員會副主席、中國航天科工二院研究員楊宇光表示,算上私人公司發射的,2018年中國發射次數首次獨居世界第一位,商業航天方面,那些私人航天公司已經向軌道發射的服務領域進軍;空間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部分對地的遙感星座逐漸成熟起來走嚮應用;空間科學方面,張衡一號發射成功;國際合作方面,中國和國外的溝通勢必會更進一步,未來的合作項目將會越來越多。

張衡一號

美國曾經在太空領域「至高無上」,但中國的發展讓其地位面臨挑戰,美國奧本大學研究中國太空計劃的專家說,在地球上,中國和美國是對手,在太空領域,兩個國家也是主要的競爭者,太空的巨大資源誰能獲得?貿易路線的安全誰能保證?最關鍵的是,太空貿易的規則將由誰來制定。而她認為,在這場太空競爭中,最有可能獲勝的是中國,理由是未來幾十年中國都制定了明確的目標。

雖然2003年進行了首次載人航天飛行,比當初蘇聯和美國第一次實現這一壯舉晚了42年,但明顯是後來者居上。中國為了征服太空投入了很多,比如資金支持這塊兒,全球所有太空機構中,論資金充裕程度,中國國家航天局僅次於美國國家航天局。12月27日,北斗三號建成,開始提供全球服務;12月29日,鴻雁星座首顆試驗星發射成功,12月30日,嫦娥四號進入預定的月球背面著陸準備軌道,美國對中國反衛星武器等軍事能力的發展,和那繁忙的任務日程感到震驚。

中國航天

對美國航天領域比較了解的應該知道,美國曾經準備放棄載人航天計劃,支持無人探索,但是後來立場又改變了。另一位美國專家表示,雖然在決策者眼中,太空再次變得重要起來,但美國的努力已經失去了重點,從里根時代開始資金一直不足。2011年太空梭項目結束以後,美國宇航員進入太空都是靠的其他國家。某些分析人士表示,美國想要實現2023年送宇航員上月球,2033年送上火星的目標很難。

不過難不難和我們沒關係,中國的航天事業正穩紮穩打,一步步走向輝煌。我們按自己的節奏做自己的事,某些人卻總以為中國做的事是要「挑戰」,或許就像網友說的,不是正經得來的東西,總覺得別人會再搶回去?(立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艦艇科普 的精彩文章:

殲20為何能短期內首飛?首席專家給出答案,官方宣傳片透露玄機
嫦娥4號沒用美儀器,美網友:中國向世界展示什麼叫越封鎖越超越

TAG:艦艇科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