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為歷代敬慕,中外聞名,僅僅是因為他的詩詞寫得好嗎?

忘塵谷
半壺紗
劉珂矣
00:00/03:46
文/趙心放
筆者喜歡業餘研究文史,酷愛欣賞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畫家蘇軾(1037—1101年)的作品,特愛收集他的逸聞趣事,捉刀寫過有關他的好幾篇拙作。以前始終有個問題沒細細探究,在古代文豪級人物中,為啥他特能得到後世歷代人的敬慕,「坡粉」不少呢?在此給讀者聊聊一管之見。
(一)他不整人,包容仇人、感化仇人,是個胸懷十分開闊的人
蘇軾知識淵博、詼諧風趣,不管對平民百姓或是朝中同僚,都天性使然的喜歡開玩笑。
野史載,某天他在路途中看到一個為丈夫送飯的老婦,頭髮亂蓬蓬的,穿著露出乳房的破衣,雖然素昧平生卻開起了玩笑,隨口吟道:蓬髮星星兩乳烏,朝朝送飯去尋夫。殊不知老婦反唇相譏道:是非只為多開口,記否朝廷貶汝無?當時蘇東坡被謫貶到廣東的事幾乎家喻戶曉,顯然這當地老婦知道是他,毫不留情地揭了他「蚊子遭扇打,只因嘴傷人」的老底。和老百姓開玩笑,反被嘲弄成張大紅臉是小事,與朝中同僚開玩笑就可能出大問題哦。中書舍人劉貢父晚年得了一種怪病,頭髮眉毛脫落,鼻樑塌陷(筆者旁白:似麻風病癥狀吧?)有天同僚一起飲酒作樂,都是飽讀詩書之士,酒酣耳熱後旁徵博引互相逗樂。蘇東坡篡用劉邦詩云:大風起兮眉飛揚,安得猛士兮守鼻樑!頓時滿座皆樂,有的笑得把剛喝進嘴裡的酒都嗆了出來。劉貢父滿臉通紅,氣得牙崩,「恨悵不已」。這麼開玩笑,如遇心胸狹窄且政見有異的同僚,就要覓機給他過不去了。
他心胸十分開闊,在互相開玩笑不忌諱方面是小事,從人品來說,他不記仇不整人,包容仇人、感化仇人,甚至化敵為友。蘇軾步入仕途正值王安石變法的那些年間,因與新黨在改革思想和方法措施等方面存在一些分歧,成了對立面舊黨中人,被一貶再貶,離京城越來越遠,由於心中不服,忍不住寫出詩文譏諷新黨新法,成為歷史上著名的「烏台詩案」欽犯,被關押御史台,受盡折磨,險遭極刑。實話實說,王安石可是老蘇仕途上的頭號政敵啊!
熙寧九年(1076年),王安石辭官歸隱江寧,居住在鐘山附近的半山園,過起了閑雲野鶴式的隱居生活。元豐七年(公元1084年)的一天,聽說蘇軾要來看自己,王安石雖然非常吃驚,但想到都曾是同僚,應當禮數為重,旋即趕到百里外的渡口去會他。
嗨!兩人不談論時政,很快就流露出銘心刻骨的惺惺相惜。兩人越聊越有興趣,據說聊了一通宵哩。胸懷天下、口快心直的蘇軾終究離不開時政話題,聊天中對當前朝廷不斷用兵和濫施刑獄等表示不滿,建議王安石上諫。王安石以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為由加以拒絕。蘇軾使用激將法:皇上待你不薄,你要倍加忠誠地報答皇上才行!王安石其實也是個有德有才之人,頓時就點頭承諾去上諫。
王安石把蘇軾一家接到府上暫居,兩人一起遊山玩水,作詩唱和。王安石大為讚賞游蔣山時蘇軾寫的詩句:峰多巧障日,江遠欲浮天。並作詩和之,還建議蘇軾與其為鄰共度晚年。
蘇軾告辭後,王安石對人說:不知還需多少年,方能有如此人物出現!筆者十分敬重蘇軾那常人難以企及的開闊胸懷!
(二)他與人為善,喜歡幫助他人,與不少布衣和世外之人是好朋友
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幫助高俅,與佛印成了鐵哥們。
高俅原來是蘇軾手下一名普通工作人員。元祐八年蘇軾從朝廷調到中山府任職前,給他另外介紹工作。先介紹到曾布那裡去,曾布以自己不差人手為由婉拒,於是蘇軾又把高俅推薦給了自己的鐵哥們王詵(即王晉卿)。高俅有了新的發展平台,加上機遇好會鑽營,以後就飛黃騰達了。
為啥老蘇如此盡心儘力地給高俅介紹工作呢?高俅長像雖然一般,算不上帥哥俊男,但他情商高討人喜歡,既會吟詩作賦揮毫,也會騎馬舞槍弄棒,是個多面手哩。老蘇本愛幫助人,把他視為人才就更加關懷了嘛。
由於受古代傳統小說的影響,後世歷代人對高俅的印象不好,但我們不能因為後來他變壞,就認為老蘇的忙幫錯了哦,凡事千萬不能單純以結果來評價過程。高俅這人雖壞,據史書載,對其有過恩惠的人,他還是講義氣的。雖然蘇軾一生仕途不順,他一直「不忘蘇氏,每其子弟入都,則給養恤甚勤。」
(蘇軾書法作品)
蘇軾和佛印可以稱為「梁山泊好漢不打不相識」。那年蘇軾再度被貶到瓜州,第一次看到佛印,就充分展示自己博學多才、能言善辯的特長,講了一個多時辰不停嘴。佛印認真聽卻不說一句話。心高氣傲的老蘇叫佛印評價一下自己。佛印說水平大大地高過貧僧。老蘇譏笑佛印是在裝神弄鬼,佛印也不說啥。得意洋洋的老蘇回家給蘇小妹講。蘇小妹說這是別人有修養的表現,使老蘇一下子就明白了佛印是個有淵博學問的得道高僧。對於有學問合性格之人,老蘇更樂於結交,沒過多久,兩人就成了鐵哥們,給後世留下了不少逸聞趣事。
晚年蘇軾被貶到海南。古代的海南是個貧窮落後的化外之地,政敵們都認為這下子老蘇可是有去無回了。老蘇剛去時的確很凄惶,過的是「食無肉、病無葯、居無室、出無友」的苦日子。但他憑自己倍兒棒的親和力,不僅很快結交了一批化外之地的人士,還與那裡的一條狗成了朋友。「烏嘴」本是一條流浪狗,老蘇收留它後,十分關照它,即使自己吃不飽飯,也要專門留下一些喂它。狗特會感恩的,沒過多久「烏嘴」就成了老蘇形影不離的好夥伴。每天24小時當貼身保鏢,「晝訓識賓客,夜悍為門戶」,外出遊玩時,欣賞它表演「跳踉趁童僕,吐舌喘汗雨」。狗也特有靈性,見主人遇赦要返回北方時,「知我當北回,掉尾喜欲舞」。蘇軾是個著名的吃貨,但他從來不吃狗肉。
(三)他當官勤政謀政,雖然是個吃貨,但不少菜品是為老百姓設計製作的
元祐四年蘇軾第二次到杭州,任知府(市長),見西湖的葑草瘋長,已佔過半湖面,湖水快乾涸了。按現在話說,已嚴重影響了生態環境。於是他在次年上奏朝廷,請求疏浚西湖,並爭取到了100道僧人「度牒」頒髮指標。「度牒」就如現在的工商執照,想出家的人辦了「度牒」後才能合法出家。辦「度牒」需交一筆費用。當時地方政府財政收入少,搞公益事業等靠這些辦法籌資。老蘇籌措到資金後,徵招民工開湖,總計花了20多萬人工,用打撩的葑草和挖出的淤泥在湖裡築起條長堤。後人為緬懷他的功績,稱此堤為「蘇公堤」,簡稱「蘇堤」。清代查容詠蘇堤詩云:「蘇公當日曾築此,不為游觀為民耳。」
紹聖年間,蘇軾被貶到嶺南惠州,他聽當地人說離此不遠的廣州只能飲苦鹹水,在春夏季節有很多人得病。有錢人出錢找人挑山溪水,窮人就沒法了。蘇軾幾次寫信給自己的朋友、廣州太守王敏仲,建議他在廣州城外的蒲澗山滴水岩下開鑿一個大石槽盛山泉,然後用大竹筒接通相連當輸水管道,將山泉引入廣州城裡,並還介紹了籌措維修資金等辦法。據史載廣州是古代中國第一個擁用自來水設施的城市。
元豐三年,老蘇貶謫湖北黃岡,當地豬多肉賤,他悉心研討豬肉菜品的做法後,作《食豬肉詩》云:黃州好豬肉,價賤等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他自美。每日起來打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浚修西湖「蘇堤」時,杭州百姓感其恩德,送來了豬肉和酒。東坡批條子給手下,叫「酒肉一起送」給那些浚修西湖的民工。
廚工粗心看成「酒肉一起燒」,用美酒將豬肉燒得紅香酥爛,令人垂涎欲滴。老蘇將錯就錯,經過幾番調味,將這肉修成了正果,得到「東坡肉」的美名。但是若據此以為他耽於享樂溺於口福,則大錯特錯了,老蘇吃一撮鹽,一碟生蘿蔔,一碗飯的「三白」餐也很有樂趣的。細細推敲他的美食詩文,大多數寫的是民間的家常菜肴,在教老百姓豐富自己的飲食,提高生活品質哩。
(四)補白
蘇軾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所取得的成就和領軍地位,世人皆知,中外聞名,在此不贅述。
王弗、王閏之和王朝雲三位美麗善良的女性、對其痴心不改,幾乎接力陪伴了他一生。觀其仕途雖然坎坷,但在婚姻家庭生活方面,蘇軾是幸福的,令人羨慕。
綜上所述,這就是蘇軾深得後世歷代人敬慕的原因吧!
【作者簡介】趙心放,筆名趙式,重慶市南岸區作家協會會員,四川閱讀悅讀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簽約作家。
上適君意,下防泛濫:看管仲的處世之道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傳奇女將軍婦好
《水滸傳》中晁蓋如果沒有戰死梁山將會出現什麼局面?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紅樓夢》里的尤氏為什麼對妹子尤二姐袖手旁觀?
※《紅樓夢》里襲人被賈寶玉踢得吐血,與元妃賜婚有沒有關係?
TAG:閱讀悅讀之寫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