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藝 > 又是食用又是入葯,人類是不是嫉妒我們自帶眼妝?

又是食用又是入葯,人類是不是嫉妒我們自帶眼妝?

蛇蛇蛇恐的小夥伴慎入……

在人類用鋼筋水泥建造的城市森林中,蛇類已然成為稀客,它們或隱匿於城中公園,或徘徊於城市邊緣,設法避免與人類正面接觸。但在歷史上,蛇類曾是人類生活區周邊最常見的動物之一,縱觀世界各地文明發展史,總能找到它們留下的蛛絲馬跡。

早在公元前1600多年的殷商時期,我國古代先輩就已在甲骨上刻繪下指代「蛇」的單字,成書於戰漢時期的《爾雅》首次對蛇的種類予以文字記述。不過,除了老百姓口口相傳的俗名外,在古書中擁有姓名的種類卻寥寥無幾。

最右為甲骨文中的「蛇」字。圖片:查字網

但有一種名為「黃頷蛇」的無毒蛇卻屢次出現在各個時期的典籍之中,而這黃頷蛇即是我們今天的主角——黑眉錦蛇(Elaphe taeniura)。

「自帶眼妝」的大家族

1861年,美國古生物學家愛德華·科普(Edward Cope)根據采自中國浙江省寧波地區的標本描述了黑眉錦蛇。其分布範圍東起日本琉球群島,西至印度東部,北連我國東北華北交界,南抵印尼蘇門答臘島,幾乎涵蓋東亞、東南亞的大部及部分南亞地區。如此大的地理跨度,不同地區的個體在分子遺傳和表觀遺傳上均已出現分化,目前學界已承認多達9個亞種,不同亞種在體型、頭體色斑、舌顏色等都有顯著差異。

洞穴亞種(左)、印尼亞種(右上)和台灣亞種(右下)。圖片:Phil Chapman / Minden Pictures ;Allen Blake Sheldon / Animals Animals ;Rod Williams / naturepl.com

越南亞種E. t. callicyanous(Schulz, 2010)

台灣亞種E. t. friesi(Werner, 1927)

印尼亞種E. t. grabowskyi(Fischer, 1885)

泰北亞種E. t. helfenbergeri(Schulz, 2010)

越北亞種E. t. mocquardi(Schulz, 1996)

洞穴亞種E. t. ridleyi(Butler, 1899)

先島亞種E. t. schmackeri(Boettger, 1895)

指名亞種E. t. taeniura(Cope, 1861)

雲南亞種E. t. yunnanensis(Anderson 1879)

滑動查看黑眉錦蛇的九個亞種。

通常,黑眉錦蛇全長可達2米以上,屬游蛇科中體型較大的種類;體色大多以黃色或黃綠色為主,體前段背面具若干「工」字形深色斑,體後端兩側呈黑褐色帶紋延伸至尾末,其種本名taeniura即為「有條紋的」之意,因其眼後有一道標誌性的眉紋而得名。但是,「黑眉」卻不是黑眉錦蛇的獨有特徵。

蛇類中擁有類似貫眼紋的種類不在少數,而且所在的類群的系統關係親疏遠近各不同。另外,許多哺乳動物在眼周也有類似的深色斑塊,例如我們非常熟悉的大熊貓。關於貫眼紋的作用也存在諸多假說,例如隱藏目光、增強個體識別、吸收紫外線保護眼睛等等。

但是,蛇類並不依靠視覺進行信息交流,所以上述假說似乎並不適用,僅有學者提出可能與模糊頭部輪廓有關,具體作用還有待進一步探究。

蛇類通過分岔的舌頭捕捉外界的信號分子,用來感知周邊環境。圖片:BBC Motion Gallery / Getty Images

農家樂里的「保家仙兒」

從分布範圍上看,黑眉錦蛇差不多算得上是中國分布最廣的蛇類。在我國34個省級行政區內,除黑龍江、吉林、山東、甘肅、寧夏、青海、新疆這7個省區未見報道外,其餘省區均有分布,稱得上是「國產無毒蛇」的代表物種。

在北方,很多老百姓視蛇為「保家仙兒」,尤其對黑眉錦蛇這樣的大型蛇類更是敬畏有加,不敢傷害。蛇也不懼怕人類,經常造訪村舍,磚土結構的圍牆是蛇類曬太陽的絕佳場所,人類的生活垃圾引來老鼠,也為蛇類提供了充足的食物來源

「我就是保家仙本仙~」 圖片:H. Krisp / wikimedia

我第一次在野外偶遇黑眉錦蛇是在河北與北京交界的野三坡景區。當時,一條接近兩米的黑眉錦蛇正伸直了身子想要爬上窗檯,引得一眾遊客尖叫起來。農家樂老闆比我先一步出手,一把將蛇頭按住,隨後將蛇在手腕盤起,在遊客的鏡頭前擺起pose。

我當時心裡惴惴不安,好怕他一扭身進廚房給晚餐加菜,便上前詢問要將這條蛇如何處理。老闆說,這「大長蟲」在他家附近待了三年多了,除了偷吃過他家小雞崽子外也沒幹過啥過分的事情,家人也就見怪不怪了。但自打幹起農家樂,生怕這夥計嚇到遊客影響生意,只好將其「請」到離家稍遠的河邊,可沒成想這次又回來了。

聽罷,我才放下心來,跟老闆講這種蛇並不生活在水邊,更喜歡乾燥的環境,向陽面的山腳下應該是更合適的生境,並一同前往將此蛇放歸野外。

動物園裡藏在岩石後、樹叢里的黑眉錦蛇。圖片:Stickpen / Wikimedia Commons

黑眉錦蛇雖然不常出現於水邊,但棲於其他諸多環境,在高海拔山區、平原、沿海低地甚至溶洞中均有分布。它們於白天活動,攝食範圍十分廣泛,嚙齒類、鳥類、鳥卵、蛙類均在食譜當中,而生活在溶洞的亞種則主要以蝙蝠為食。在發現獵物後,它們首先會將軀體前段彎曲呈「S」形,隨後迅速出擊,用身體將獵物像擰麻花似的緊緊纏起,獵物通常會因纏繞引起的循環衰竭或脊髓損傷而亡。

「抓到了!」 圖片:Phil Chapman / naturepl.com

定名風波

話說,把「黃頷蛇」這一古籍中的名字安在黑眉錦蛇的頭上,可還是經歷過一段波折的。

「黃頷蛇」一名的文字記錄最早可追溯至西晉何曾所著的飲食著作《食疏》。到了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將其記述為:「黃頷,黃黑相間,喉下色黃,大者近丈。皆不甚毒、丐兒多養為戲弄,死即食之。」

清末徐珂的《清稗類鈔·動物類下》對黃頷蛇外形與習性的描述更為詳細,「黃頷蛇,色青綠,長者至六尺余,背有黑線四條。其行遲緩,無毒,常入人家捕鼠食之。」 可見黃頷蛇應是一種下巴呈黃色,體色黃黑相間或呈青綠的大型無毒蛇。

黑眉錦蛇。圖片:Shibai Xiao / NPL / Minden Pictures

到了建國初期,國家支持生物科學發展與知識普及,不少書籍和教學挂圖都將黃頷蛇作為具有代表性的無毒蛇類予以介紹,但依舊沒有統一規範「黃頷蛇」究竟是哪種蛇的俗名。

就這一問題,中外諸多學者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候選選手包括紫灰蛇(Oreocryptophis porphyraceus)、三索頜腔蛇(Coelognathus radiata)、紅紋滯卵蛇(Elaphe rufodorsata)、滑鼠蛇(Ptyas mucosa)以及黑眉錦蛇等。也有學者認為黃頷蛇並非單指某一種蛇,可視為游蛇科蛇類的通用名。時至今日,台灣地區仍將黃頷蛇作為「Colubridae」的標準譯名沿用。

「兄弟,你也想要當黃頷蛇嘛?」 A:三索頜腔蛇; B:紅紋滯卵蛇; C:紫灰蛇; D:滑鼠蛇。 圖片:steve kharmawphlang / Flickr; 文介; Bambusnattern.info; AshLin / Wikimedia Commons

為規範這種一名多指」的亂象,有學者刊文論證黃頷蛇的具體指代對象——黑眉錦蛇的形態特徵、生活習性與古籍所述最為近似,至此有關「黃頷蛇」這一古籍名的指代問題才得以統一。

不傷害,即是保護第一步

但千百年來,凡提及「黃頷」之處,多與葯、食相關,持續多年被捕捉、利用加上棲息地喪,致使黑眉錦蛇野外數量持續下滑。2016年公布的《中國脊椎動物紅色名錄》中,曾是中國最常見蛇類之一的黑眉錦蛇卻被評估為瀕危(EN)等級

把最常見的物種逼到瀕危,是人類令人羞恥的「成就」,我希望讀到這篇文章的各位讀者,無論你是與我一樣的愛蛇之人,又或是恐蛇一族,能做到不傷害,就是向保護邁出的第一步

作者在西藏東南部見到的黑眉錦蛇,拍照後即放生。(請忽略iPad保護套……) 圖片:文介

本文是物種日曆第5年第8篇文章,來自物種日曆作者@文介。

靈魂畫手大賽第十二彈

「一起來畫蛋」

2019第一次靈魂畫手大賽

距離結束僅剩60小時

還沒有交上靈魂魂畫的畫手們

拖延症

趕緊來開腦洞,交上你的大作!

這次的主題是畫蛋~

請盡情發揮想像

畫出你心目中的蛋

蛋的形態不限~

請在1月10日12:00之前

掃下方二維碼上傳你的作品吧

如果擔心畫好蛋之後找不到該二維碼

#畫蛋# 或 #參賽# 參加活動喲

決賽日期定在1月11日零點,屆時日曆娘將會放出TOP10的作品,冠軍作品依然由大家投票決定!歡迎來圍觀!

排名前十的畫手們有機會獲得果殼商店的「十全十美喵紅包」「豬事順利紅包」及新上架的帆布袋喲!

有沒有心動~

快拿起畫筆來玩吧!

什麼?不會畫畫?沒關係!

日曆娘的另一個小活動

正在等你哦~

快來參加吧!日曆娘在這裡等你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物種日曆 的精彩文章:

每一根纖細的雄蕊里,都蘊含著無窮的信息
聖誕樹要用哪種?用錯了聖誕老人可不來哦

TAG:物種日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