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閻應元是何人?又有怎樣的事迹?

閻應元是何人?又有怎樣的事迹?

季我努學社

整理出版中國近代史料,傳播歷史知識

本文作者為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賀清令

一、閻應元是何許人也?

談起明末抗清英勇就義的名將,我想對明朝歷史稍感興趣的人都能說出幾人來,諸如史可法、李定國等人。但是說起閻應元,我想很多人都鮮有耳聞,可就是這樣一個來自北方的小職員,江陰百姓到現在也未曾忘記,在2005年的時候,江陰百姓專門在文廟舉行祭祀活動來祭奠這為抗清名將,那麼閻應元究竟是誰?又為江陰做了哪些事情呢?

江陰文廟祭祠抗清三公

閻應元 ,字麗亨,直隸人,明朝末年的抗清名將。據史料記載,閻應元身材魁梧高大,赤面紅須,頗有關雲長再世之感。崇禎十四年,朝廷任命他為江陰典史,其實這是一個比較基層的職位,主要掌管緝捕、監獄、治安方面的事務,所以官職並不是很高。

二、高門王謝獻城亟,唯有麗亨抗清人

明朝末年,清軍南下攻城略地,明朝南方省份的城池或開門投降,或象徵性的進行反抗,或棄城而逃,反倒是一些民間自發組織起來的團體,還在與清軍展開殊死搏鬥。1645年,南明政權在清軍的猛烈的攻勢下基本瓦解,與此同時,清朝在全國推行剃髮令,這更是激起了一些漢族人士的強烈不滿,其中江陰縣的百姓舉起反抗的旗幟,六月,將時任縣令殺死,並將守城重任交賦給了當時已經準備前往廣東任職的典史閻應元。

閻應元銅像(中)

殺死縣令公然抗清的消息傳到常州知府後,常州知府派遣三百士兵前往鎮壓叛變。在閻應元的帶領下,竟然將這三百兵丁全部消滅,多鐸得知此事,十分憤怒,便請明朝降將劉良佐前往鎮壓叛變。劉良佐最初採用的是的輪番進攻的戰略,但江陰城守的是固若金湯。劉良佐見強攻不行,便將江陰城團團圍住,試圖斷其糧絕其水,並讓僧侶在城牆外跪泣懇求江陰城內百姓投降。但是閻應元和城中百姓視死如歸,糧食短缺則每日定量發放,暫時緩解了城中的糧食危機。

多鐸見江陰久攻不下,又讓剛剛攻下松江的貝勒博洛率領二十萬士兵前往援助,博洛見勸降不成,決定發起總攻,並下令須三日破城,然城中百姓浴血奮戰,抵擋了清軍一波又一波的進攻。博洛見此狀,深感強攻不行,決定重新勸降,下令城中百姓只要交出閻應元,對於反叛之事可既往不咎,並暫緩剃髮令在江陰的執行,但是城中百姓同仇敵愾,誓死捍衛城池。

閻應元抗清

在軟硬兼施兩月之後,江陰城中傷亡慘重,糧食越來越少,城牆由於缺乏材料難以修補。在此背景下,博洛下令將所有的紅衣大炮裝滿狼煙炮彈,一齊發出,頓時煙霧瀰漫,咫尺莫辨,守城士兵按照常例躲在城牆後面躲避炸彈,而清兵趁機潛入已經破敗的城牆,而江陰城,在閻應元的帶領下堅持了八十多天後,被清軍攻破。

三、何哉節烈奇男子,乃出區區一典史

城破之後,閻應元見清兵無數,悲壯的說道:「為我謝百姓,吾報國事畢矣」。[]拔出短劍刺向胸口,隨後投水,正趕上劉良佐帶兵來擒,將其從水中撈出。當劉良佐將其帶到博洛的縣署處時,見劉良佐掩面而泣,閻應元仰天長嘯,慨然道不過一死而已,後不久死於獄中。

清朝的著名詩人和史學家趙翼曾專門為閻應元作詩一首,評價閻應元是「何哉節烈奇男子,乃出區區一典史」。我想這個評價是十分中肯的,江陰城中六萬義民,在缺糧少箭的情況下,與清軍二十四萬軍隊僵持了八十多天,這本是一場一邊倒的戰爭,可在閻應元的帶領下,竟然堅持了這麼長的時間,贏得了江陰百姓乃至清軍的尊重。乾隆年間,清政府在江陰修祠堂專門祭奠閻應元,這一方面是乾隆為緩解民族矛盾而做出的示好動作,可未嘗又不是對閻應元的一份敬佩之心呢?

參考文獻:

1、李伯欽:《中國通史·冊四》,萬卷出版公司,2009年。

2、趙翼:《題閻典史祠》。

3、李伯欽:《中國通史·冊四》,萬卷出版公司,2009年,第550頁。

華 興 春 秋

小編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施祺 王雪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季我努學社 的精彩文章:

左光斗是如何「一心二用」成為水利專家的?
平定寧王之亂後伍文定為何夠在封賞時論功第一?

TAG:季我努學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