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每日一穴】外陵穴: 和胃化濕, 理氣止痛,調血理氣

【每日一穴】外陵穴: 和胃化濕, 理氣止痛,調血理氣


上期穴位是外陵穴

都有誰答對了呢


外陵

為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屬足陽明胃經。外與里相對,陵即山陵,穴位局部隆起,對腹內說如同在外之山陵,故名外陵。

【腧穴釋義】


外,指本穴氣血作用的部位在經脈之外。陵,陵墓也、土丘也。該穴名意指胃經的脾土微粒輸送胃經之外。本穴物質為胃經上部太乙穴、滑肉門穴、天樞穴諸穴,胃經下部氣沖穴等穴傳來的天部風氣及風氣中夾帶的脾土塵埃,上下風氣交會後在本穴形成了一個風氣場的駐點,隨風氣揚散的脾土微粒則隨著在本穴的風停氣止由天部沉降於地,在穴周外部形成了脾土堆積的土丘,故本穴名為外丘穴。

【取穴位置】


該穴位於人體的下腹部,當臍中下1寸,距前正中線2寸。

【穴位解剖】


當腹直肌及其鞘處;布有第十肋間動、靜脈分支及腹壁下動、靜脈分支;布有第十肋間神經分支(內部為小腸)。

【功能主治】


功能

:外陵穴有和胃化濕, 理氣止痛,調血理氣的作用。

主治

:外陵穴主治腹痛,疝氣,痛經,泄瀉,痢疾,腹脹,腸鳴,闌尾炎,輸尿管結石,胃炎,腸炎,腸痙攣等。

【穴位配伍】


外陵穴配子宮穴、三陰交穴治痛經。

外陵穴配曲池穴、上巨虛穴、闌尾穴,治急性闌尾炎。

外陵穴配太沖穴、三陰交穴,治疝氣。

【刺灸法】




直刺 1~1.5寸。

【臨床運用】


現多用外陵以治療闌尾炎、輸尿管結石等。






每日一猜:

在下腹部,當臍中下2寸,距前正中線2寸

」猜一穴位。

請在留言處寫下您的答案~


每日早上十點左右在留言處


或看第二天的每日一穴文章中

為您揭秘~



歡迎大家在留言處留下評論,一起討論~


推薦閱讀


1.感冒了,捏捏這個部位,大多一次可愈!


2.膽經一通,萬病無蹤,一套真人膽經操,5分鐘學會,早練早受益


3.所謂的「失眠」,就是「陽不入陰」(好文)

4.上班沒時間鍛煉? 3 個動作預防腰痛、背痛、肩膀痛



版權聲明:

文章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責編



投稿信箱:tg@weizy.cn(歡迎您原創投稿)

責任編輯:

忍冬(微信號:w13714009507)





顳頜

部關節疼痛,

針刺手三里穴


針灸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薦語:

針灸,一種中國特有的治療疾病的手段,是祖國醫學遺產的一部分,也是我國特有的一種民族醫療方法。在這裡,我們只為學習,只為傳承!



如何養生?請

點擊

閱讀原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經絡穴點陣圖解 的精彩文章:

年度最佳醫療短片:總有人偷偷愛過你

TAG:經絡穴點陣圖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