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小區遛娃禮儀規範出爐!看看你做到了幾條?
有過帶娃經驗的人,對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應該是有深刻體會的:
自己的娃,事事都渣;別人的娃吃喝拉撒全場制霸。
自己的娃,坑爹坑媽;別人的娃彷彿一夜就順利長大。
以及,在家帶娃度秒如年,出門遛娃進度條一拉就到了飯點。
鑒於買賣和交換幼兒暫時還不合法,別人家的天使寶寶,也不可能送到我家,所以自己親生的渣娃,含著眼淚也要把他養大。
圖片來源:網路
那麼,對我們帶娃老母親來說,要想活得輕鬆一些,最方便的好像也只有「多帶出去遛」這一個辦法。
畢竟跟「在家帶娃」這種自毀模式比起來,出門遛娃還算輕鬆:
放孩子出門,社區里跑步、跳躍、挖沙子、撿樹葉、滑滑梯、交朋友等放電活動應有盡有。
大人只需要跟在後面,不費腦子輕輕鬆鬆,簡直是萬千老母親的同一個夢。
不過既然是出門,跟人打交道就必不可少,尤其是在自家小區,每天碰到的同行都是穩定的那麼幾個。
為了在小區內部共同營造一個和諧友好的遛娃環境,基本的社交禮儀還是要有的。
我們這就來逐(瞎)條(扯)放(一)送(通)。
重視搭配,注意儀錶
讓小孩能夠體體面面地出門,基本上已經成為了新一代父母的一種共識。
為此,你不僅需要把自己修鍊成為嬰幼兒服飾搭配專家,還需要在急著出門的那一刻,拿出大學畢業論文答辯時和導師辯論的口才,去說服娃放棄在零度的冬天穿上他熒光黃的褲衩。
然後好不容易,終於搞定了全套裝備以後,面對一個熱衷於在出門時拉屎屙尿濕褲子的小朋友,老母親還要努力提醒自己:
我,不,生,氣
圖片來源:網路
搞定小孩以後,很多人都會最後花上兩三分鐘,來收拾自己。
這兩三分鐘格外重要。
在小區內部遛娃,完全可以參照當初見家長的著裝標準來。
要整齊漂亮,要得體而不誇張,另外最好還要留心檢查一下:
頭髮里有被娃貼的小貼紙嗎?
臉上有不小心濺到的彩色顏料嗎?
領口有小孩上次吐過的奶嗎?
袖口處蹭著中午的南瓜泥嗎?
總之呢,不要讓自己的外表,暴露出娃的興趣愛好以及輔食食譜,我們也要爭取做一個體體面面的中年老母。
就算家裡混亂一如颶風過境,走下樓去也不能輕易認輸。
主動寒暄,以示禮貌
圖片來源:網路
正常情況下,成年人與成年人打開場面主要是這樣兩句話:
「飯吃了嗎?」以及,「今天天氣好像還不錯呀。」
而在我們遛娃圈,搭話也是有標準答案的:
你家娃多大了啊?
小名叫什麼呀?
你也是自己帶的嗎?
這三個方面除了能夠快速判斷敵友身份,甚至還有可能建立一份帶娃路上的革命友誼。
連這樣簡單的話都說不出口那怎麼辦?不要著急,不要害怕。
小區遛娃群是一個充滿了社會主義溫暖的地方,有熱情的阿姨還有大方的媽媽。
你只需要沉默微笑頭一點,乖乖當個傻白甜,寒暄問題十有八九也能夠被動解決。
自報家門,成就友誼
圖片來源:網路
成年人都知道,迅速記住對方的名字非常非常重要。在小區遛娃圈這種人員基本穩定的圈子內部更是如此。
能在第一次會面之後主動喊出對方的名字,會讓對方感覺良好,這屬於拉進彼此心理距離的一個實用技巧。
然而這個技巧對於孕傻群體來講,確實是難度有些偏高。
妞妞、牛牛、豆花、豆包已經有些傻傻分不清楚了,再來一個宇軒、一個宇涵、一個梓萱、一個子萱,大概會讓人忍不住當場暈倒在地。
圖片來源:網路
所以很多時候,當你看到其他老母親一臉懵逼的同時還努力維持著笑意,同時肢體動作中還藏有一絲絲客氣,不用懷疑,她的內心十有八九是在想:
隔壁樓這家小孩叫什麼來著?我怎麼又忘了?
眼前的娃到底是涵涵還是憨憨,喊錯了這可怎麼辦?
她記得我家小孩的名字我卻不記得她家的,她會怎麼想我?
所以朋友們,為了降低遛娃圈的自殘率,請大家主動一點,多多自報家門,多多相互提點。
孩子犯熊,及時轉移
自己的娃當眾耍渾又犯熊的時候,如何維持住一個成年人基本的體面,大概是每個老母親的必修課程。
圖片來源:丁香媽媽
課程包含兩個部分。
一個是心法:
平常做好心理建設,極為重要。
要認識到所謂的熊孩子並非某個特定群體,而是人類幼崽共有的一種特質。
這種特質何時顯現,純屬上帝他老人家在擲骰子,並不能說明你的養育就真的出了什麼問題。
在小區混久了你就會知道,誰家的娃都有機會當眾發飆。
另外一個是實際操作:
及時找回主場位置,不讓熊娃佔上風。
同時,要主動向周邊老母親傳遞「我自己真的搞得定不用別人瞎操心」。
要點就一個,在自己氣到發狂之前儘快轉移。
可以先回家裡,可以先撤退到遠離別人的視線和觸角的地區,這樣才能卸下圍觀群眾帶來的壓力,好讓自己集中精神,保持冷靜,在熊孩子給的日常考驗中發揮出自己「溫柔而堅定」正常教育水平。
尊重差異,共同發展
圖片來源:網路
遛娃圈混久了你就會知道,所謂的三觀在育兒觀面前統統都不值一提。
你排除萬難也要堅持母乳餵養,人家輕輕鬆鬆就轉而投向了奶粉的懷抱。
你要接受自然節奏要靜待花開,人家邊等花開邊澆水施肥一刻也不停歇。
你認為做了母親就要奉獻自己,人家還是把自我發展和享受作為生活核心。
有哪一條路是絕對正確的嗎?很難說的。
對別人的問題夸夸其談很容易,但真正去理解對方的處境,真正去尊重彼此的相異,更珍稀。
遇到杠精,及時跑路
不過有些運氣不好的時候,你不去惹別人,別人也會主動找上你。
我們遛娃圈裡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杠精,他們對其他人的育兒方式異常關心,對自己的育兒理念又異常的充滿信心,所以他們總會告訴你:
你家娃都八個月了還沒長牙那肯定是缺鈣吧?!
天氣這麼熱怎麼還給綁著尿不濕呢?!
一歲半了還不斷奶這成何體統?!
小娃娃的牙有什麼好刷的等換牙就好了呀?!
……
圖片來源:網路
遇到這樣的杠精,請保持微笑,同時在心裡真誠的對她說:
「我美我沉默,你丑讓你說。」
實在聽不下去了怎麼辦?
直接掀桌當然也是一種選擇,不過畢竟是在同一個小區,今天過完了明天還是要碰面,我們不妨可以更加優雅一點。
按照實際情況,可以靈活選擇 ——
屎遁
飯遁
奶遁
睏覺遁
以及家裡還有事遁
等多種方式,有序撤離現場。
能做到上述六點,不敢說就能讓你在遛娃群體中鶴立雞群,但在小區圈子闖出自己的一片天,發展幾個統一戰線的媽媽,指日可待~
本文作者 | 懶媽
隨手轉發朋友圈
炫耀下你做到了幾條


※紅棗、阿膠不補血!補血食物排行榜,確定不來看看?
※早教這樣「聽」,寶寶喜歡,媽媽省力
TAG:丁香媽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