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陳傳席:看他的畫,一個多月過去了,竟不能動筆寫一個字

陳傳席:看他的畫,一個多月過去了,竟不能動筆寫一個字

看他的畫,一天兩天,久久不能釋手;再觀他的書法,一周兩周,感嘆不能已;再讀他的詩,一個月內,己不知肉味,感動的幾至落淚。從拿到他的書畫集開始,我就準備當晚寫一篇評論,結果,一個多月過去了,竟不能動筆寫一個字。——陳傳席

陶博吾(1900年--1996年),原名陶文,字博吾,別署白湖散人,江西省九江市彭澤縣人。著名畫家、書法家。早年求學於上海昌明藝專,得黃賓虹指授,後歸隱鄉里,以布衣終其一生,生前不大為人所知,聲名不出鄉里。可謂「百年孤獨」!

文/陳傳席

「評現代名家與大家」,我已寫了幾十人,從1996年連載至今,但我寫任何一人都沒有寫陶博吾那樣心情沉重。

數年前,我把陶博吾定位「在野派四大家」之一,其實我那時只看到他幾幅作品照片,已令我吃驚。在此之前,我連陶博吾的名字都完全不知。誰知山東書畫集楊林竟因我這一評價,歷盡辛苦,尋找陶博吾書畫詩作品,與王兆榮先生共同編輯出版了《陶博吾書畫集》巨冊出版。

我翻閱這本書畫集,看他的畫,一天兩天,久久不能釋手;再觀他的書法,一周兩周,感嘆不能已;再讀他的詩,一個月內,己不知肉味,感動的幾至落淚。從拿到他的書畫集開始,我就準備當晚寫一篇評論,結果,一個多月過去了,竟不能動筆寫一個字。

他的自書《自輓聯》

其一:

智既不能,愚亦弗及,

碌碌庸庸,天地蒼茫何處去。

生無可樂,死又奚悲,

悠悠忽忽,漂流魂魄斷歸來。

其二:

嘗遍苦辣酸甜,

幾番東撲西顛,濁骨敢追超脫者。

歷盡風霜雨雪,

縱使千磨萬折,黃泉不做可憐魂。

當代能寫出這種境界和格調的文字者,我沒見過第二人。尤其是「生無可樂,死又奚悲」句,引起我無限悲傷,我也曾困苦潦倒,前程渺茫,生而無味,於是想到死。還有他的「天地蒼茫何處去」、「東撲西顛」、「千磨萬折」;皆道我欲道而未能道者。當代國內外名人千千萬,我一個都不願見,惟未能一見陶博吾,深為遺憾。

現實中的陶博吾,也許和平常人或俗人無疑,他也不能不奔波於世俗之中。所謂「東撲西顛」,他也吃飯穿衣,也論長論短,也許也賣字賣畫,但正如他自書對聯云:「筆端具有英豪氣,眼底曾無世俗情」。人的心不俗,人即不俗,他骨子裡具有脫俗的情懷、偉大的人格、崇高的品質。

古人常以「弦外之音」、「味外之味」來比喻藝術作品之妙。其實,蘇東坡說的:「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論詩必此詩,定非知詩人。」也是這個意思,詩忌直說,畫忌無韻。

吳昌碩說:「苦鐵畫氣不畫形。」畢加索說過:「我畫的是貓的微笑,但我沒有畫貓。」此外,馬蒂斯說:「只有當他忘掉一些他所見過的玫瑰,他才能創造出自己的玫瑰。」我想這「自己的玫瑰」,也應該是吳昌碩的「氣」、畢加索的「貓的微笑」之類。

陶博吾的畫有沉重感,應該和他的心境有關,他的一生心境都很沉重。陶博吾的忘年交王兆榮對此十分了解,據其所寫的《百年孤獨——陶博吾和他的詩與畫》中記載,20年代陶博吾二十多歲,一位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家閨秀張肖梅仰慕他的才華,鍾情於他,但這位千金小姐擺脫不了封建禮教的枷鎖,無法追求到新的滿意的生活,在她任小學校長時,為陶博吾殉情而死。

從20世紀20年代直至世紀末,陶博吾走遍了廬山腳下的星子縣,決心找到她的墳塋,要為她寫墓碑,要為她痛苦,要與她合葬。這事在他胸中縈繞一生,難道不使他一生沉重?

陶博吾少時聰明過人,六歲入私塾,十歲通音律,十四歲與家鄉彭澤縣六位老先生組建的「六雅堂」詩社唱和,即以詩名聞與鄉里。1925年陶博吾二十五歲,考入南京美專,後因戰事緊張,中途輟學。

1929年他又考入上海昌明藝專(吳昌碩創辦),因才華出眾,同學中另一位才貌雙全的千金小姐曹文傑愛上他,並以身相許。陶博吾若娶這位千金小姐,便可留在上海這個大都市。如此他的生活會很幸福,他的前程會十分遠大。但他在家鄉已經娶了一位夫人(而且是第二位夫人),他只好忍情離開上海,回到家鄉彭澤縣築「吾園書屋」,欲終老於斯。

他寫了一副對聯:

借書畫以消遣浮生,

敢說是前無古人,

後無來者;

更何須再尋勝跡,

最難得山居彭澤,園對匡廬。

而立之年,有這樣的心情,可見其沉重程度。

日寇打到他的家鄉,他只好攜老母、妻兒逃亡,他在逃亡途中寫的《棄兒行》詩在《民國日報》上發表,全國各大報紙均轉載,也因他的心情沉重才能寫出這種沉重的詩篇。解放後,他高興很短時間,便遭到批判,被開除公職,戴上四類分子帽子,去派出所學習,接著又遭到抄家,多年收藏的心愛書籍、畫冊、碑帖全部被銷毀,然後被強迫遷到鄉下去勞動改造,直到八十一歲,才摘掉地主分子的帽子。

他一生心情能不沉重?所以他說:「生無可樂,死又奚悲。」他自己說自己是個「超脫者」,其實他並沒有完全超脫,他還念念不忘地要在書畫方面做出成就。

1984年8月,他撰寫《我的學書過程和體會》時還說:「很多人在改造中完成許多著作,而我卻表現得這樣消極,回想至此,悔恨如何!今者重整舊業,本想對祖國這一門特有藝術,做點繼承工作,怎奈眼盲體衰,墨枯筆禿,落山的太陽,又能發出多少光亮呢?如果我的壽命能夠延長數年,而眼睛又有好轉,使我能繼續追隨諸君子共同研究,共同進步,庶幾可以得到一點成就吧。」

當然,他不徹底超脫是對的,人應該積極進取,偶爾「超脫」,放鬆一下,也是必要的。徹底「超脫」,無所事事。浪費一生,豈不空虛無聊,甚至會無事生非,實際上也是一種俗。

陶博吾題畫詩也可順手拈來,但也能引人深思,如《荷塘清趣》:

雙鴨嬉遊碧水中,

相依相愛樂融融。

飢來覓得蝦魚飽,

哪識人間有富窮。

畫梅,順手題上:

古梅一株傍石栽,

昨宵又向東風開。

和靖已去浩然死,

無復詩人載酒來。

紀念八大山人,他的詩:

痛苦非時笑亦非,

為僧為道兩徘徊。

任他墨點千行淚,

難洗家亡國破悲。

《書憤》詩云:

往昔年年求速死,

而今日日望長生。

擦亮兩眼橫高閣,

看盡暴殘惡毒人。

《題沙灘魚笛圖》詩云:

南人逐鹿夢痕滅,

北虜橫行跡又殘。

羨煞先生無牽掛,

一竿漁笛老沙灘。

《書懷》詩二首云:

雕蟲莫笑是小技,

書畫猶能養性靈。

試看洛陽道上客,

幾人顏色有真形。

小民食粥官食肉,

我住茅屋君高樓。

怨苦深時何處訴,

蕭蕭風雨一天秋。

老朋友退休,無事可做,他送上一副對聯:

多栽翠竹搖清影,

獨上高樓看遠天。

黃秋園畫展,他送上一副對聯:

人品高於千竿竹,

畫法常為百代宗。

或含有深邃的哲理;或道出普遍的社會現象,但深沉;或文詞優美流利,比興貼切,專門的詩家亦鮮有能過。20世紀文人畫家中陶博吾詩文堪稱一流。

溫馨提示:內容如有侵權請您告知,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撤銷;

其他平台轉載請註明:(來源:中國書法家論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家論壇 的精彩文章:

中國76位書畫名家佳作品鑒
清四家,他的書法最耐玩味!

TAG:書法家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