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怎樣讓孩子敬畏自然尊重生命?遊學讓他們成為仰望星空的一代!

怎樣讓孩子敬畏自然尊重生命?遊學讓他們成為仰望星空的一代!

編者按:愛玩是每個孩子的天性,馬上就又到寒假了,是一天到晚讓自家的孩子做難題,還是讓他們走出課堂,去感受大自然的魅力?選擇權已交到家長你的手上。教育專家普遍認為,大自然是孩子成長最好的催化劑,只有在大自然中,孩子們才能夠真正放鬆下來,他們的五感能夠完全打開,像一塊海綿一樣不停地吸收新鮮的信息,帶著好奇心和探索的慾望去觸摸世界、感知世界、發現世界。

怎樣讓孩子敬畏自然尊重生命?遊學讓他們成為仰望星空的一代!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久居都市的你我,雖然城市的車水馬龍和快節奏的生活極大程度上豐富了我們生活,但,每天生活在充斥著喧囂的鋼筋混凝土森林裡的我們也常常感到疲憊和壓力,孩子本該五光十色的童年也被說教漂白!離開我們居住的城市,那裡的生活,究竟是什麼樣的?清新空氣、旖旎風光、溪流捉小魚、玩泥巴、打地鼠和純真笑容,都是滿滿的鄉趣。走出去才有更大的世界,不觀世界,哪裡來的世界觀。

怎樣讓孩子敬畏自然尊重生命?遊學讓他們成為仰望星空的一代!

所以小編認為,是時候放手讓孩子回歸自然,回歸社團,從自我中心的世界中走出來,去擁抱自然。自然的教育能幫助青少年認識自己,探索知識,發現潛能,建立自信;能夠培養他們的自主性、獨立性、責任感、領導力和社交能力;能夠培養他們的創造性、幸福感,以及處理衝突的能力、批判性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等。

「家長到底希望自己的子女成為什麼樣的人?是考試拿到高分,實際生活中什麼都不會,還是分數還可以,心靈和能力發展好的人?」

今天「耕讀工坊」跟朋友們分享一篇記者朋友的文章,看看她們是怎麼樣讓孩子個性得以張揚,身心更加舒暢,也提高了與人交流的能力的?期待對看文的你有所啟發。

怎樣讓孩子敬畏自然尊重生命?遊學讓他們成為仰望星空的一代!

從雲南回到山東已經快一個月,家住濟南的王女士談起這個寒假裡的西雙版納自然親子之旅,還依舊心潮澎湃。

一場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她和6歲的兒子分別擁有了屬於自己的自然名——「綠豆」和「大雁」。

「收穫特別多」。她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之情,「孩子在神奇之地找魚觀鳥,我也似乎找尋到童年的記憶,能和孩子一起在草坡上翻滾,那感覺太讓人難忘了。」

和王女士一樣,如今越來越多的家長樂於在假期帶孩子出遊,而親近自然的綠色體驗方式,也走進更多人的視野。

怎樣讓孩子敬畏自然尊重生命?遊學讓他們成為仰望星空的一代!

寓學於游,綠色親子之旅受青睞

就在1月底,「綠豆」和「大雁」作為營員,參加了蓋婭自然學校組織的親子自然體驗營,主題是「探秘雨林,走近亞洲象」。

7天的短期旅行卻內容滿滿。12個孩子和家長們一起,走進西雙版納植物園,體驗熱帶自然環境;在探索雨林的過程中,了解生物多樣性,通過團隊合作,培養孩子的自主探索能力。他們還探訪了野象的棲息地,和野象保護專家一起進行野外考察。「綠豆」說,「對於都市人而言,這裡的一切都是新鮮有趣的。」

脫胎於自然之友的蓋婭自然學校,是環保NGO團隊衍生出社會自然教育機構的一個典型案例。僅在剛剛過去的寒假裡,他們在西雙版納就先後有自然體驗師培訓、親子營和青少年科學探索營等4場活動。

怎樣讓孩子敬畏自然尊重生命?遊學讓他們成為仰望星空的一代!

之所以把目光更多地聚焦在親子營上,也是源於蓋婭自然學校的「順勢而為」。在對自然體驗師的培訓中,蓋婭學校就關注到,自然教育是相通的,通過體驗式的環境教育過程,可以重建人與自然的深層聯結,從而促進保護環境的自覺行動,而在這個過程中,家庭無疑是重要的一環。

相比專註於自然教育和自然體驗的蓋婭學校而言,《博物》雜誌從博物旅行開始,推廣動植物保護理念。他們帶領更多的青少年去斯里蘭卡、肯亞看野生動物、去香格里拉找雪蓮花。他們每年都會提前發布全年的博物旅行線路,一路有專業的專家學者隨隊,也備受家長和孩子們的追捧。

自然徒步、野外觀鳥、山間觀星、深潛入海,人們通過豐富多彩的旅行活動融入自然,走上了回歸之路。

怎樣讓孩子敬畏自然尊重生命?遊學讓他們成為仰望星空的一代!

與自然相遇,有哪些收穫?

「鮮衣怒馬少年時,且歌且行且從容」。這是一位名為「依米花」的媽媽在蓋婭自然教育的微信公號上寫下的文章題目。

這個寒假裡,她的兒子參加的是一次「麗江山水別樣行」的單飛冬令營活動,所謂單飛,就是沒有家長陪同。與人們印象中的麗江不同,組織者帶領孩子們去看麗江的大山水,一路順水探索古老納西文化的生態智慧。不僅如此,孩子們還跟著芳療師「香蜂草」調製神奇魔幻的香草茶;與蓋婭學校副校長「冬小麥」一起測量水質,了解水的生態作用。

怎樣讓孩子敬畏自然尊重生命?遊學讓他們成為仰望星空的一代!

對於多次參加過自然教育活動的「依米花」而言,她對這些活動設計背後的科學性、人文性和教育性深有體會。「我更關注孩子在自然體驗中自我管理能力和社會性的發展。孩子們會如何相處,如何合作,如何解決衝突,如何調整自己的情緒等,這些更甚過觀景和知識的學習。」

蓋婭自然教育傳遞出的理念是,這不是一場被動的學習,而是主動地探索和責任的擔當。當別人還在旅行中只會「汲取」,年少的孩子已經思考將為自然和環境「留下」什麼。

張赫赫,是一名經驗豐富的環境教育者,同時也是蓋婭自然學校的校長。她告訴記者,作為專業機構,在綠色體驗課程的設計以及專業性上,他們進行了非常多的探索和實踐。如注重過程中的身心感受與體驗,將書本或課堂教育中的學習變成與自然生命面對面的學習,鼓勵學生自主地創造性學習。

怎樣讓孩子敬畏自然尊重生命?遊學讓他們成為仰望星空的一代!

「出行是為了更好地回歸。這種旅行不是去當地消費,而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學習。所謂設計的課程,其實也不是真正的上課,我們要做的是直觀地去感受,去引導孩子們思考——我們和自然究竟是怎樣的一種關係。」張赫赫如是說。

對此,「極致探索」機構的負責人徐炎也有著相似的觀點。身為一名愛探索、愛挑戰的旅行愛好者,他的團隊在設計親子觀星之旅時,把星空探索、荒漠徒步、治沙環保結合在一起。

徐炎指出,最好的教育在路上,在旅行中,除了能與繁星共眠,感受原始沙漠,孩子還與家長一起,親身參與扎設麥草方格防沙固沙,探訪風力發電場感受當地人堅持不懈的治沙精神。這些內容不僅豐富了旅行的目的,也有助於參與者更專註、更深入地了解自然。

怎樣讓孩子敬畏自然尊重生命?遊學讓他們成為仰望星空的一代!

「不需要太多的說教,孩子們就會自然而然地形成自己獨特的『自然觀』,學會與自然和平相處,也是一種成長。」

難怪有人這樣說,在自然教育的過程中,不僅增長了見識,更增強了孩子的生存能力、溝通能力、分析能力、想像力和創造力,以及最重要的——「愛的能力」。

熱市場下的冷思考

與傳統的走馬觀花、拍照留念不同,親近自然、體驗綠色作為一種新興的旅遊形式悄然出現。在博物之旅、科考旅行、自然導賞、自然體驗營等各色名稱之下,是一批有志於治癒現代人「自然缺失症」的志同道合者。

「極致探索」負責人徐炎表示,如今開展類似活動的機構越來越多,參與的人數也不斷增多。以觀星之旅為例,在2015年招募了100人,到了2017年的暑假,參與者達到了1000人。

怎樣讓孩子敬畏自然尊重生命?遊學讓他們成為仰望星空的一代!

「關愛非洲國際義工旅行」組織,原本是為中國青年和學生提供非洲義工旅行和海外實習生機會的機構和公益平台,近年來,他們也將海外義工項目的內容聚焦在綠色環保和野生動物保護方面。在最原始的大自然中找回自己對世界的強烈好奇心,負責人劉良斌在市場的探索中,也把公司從肯亞遷回了國內。

「綠色環保越來越熱,我們也在思考如何把公益與綠色體驗遊學相結合,從而推動青年承擔更多的國際責任,在『一帶一路』的大背景下,促進中非綠色交流與合作。」

市場的火爆也會帶來隱憂。蓋婭自然學校校長張赫赫指出,一些純粹的商業機構看到了綠色商機和豐厚的利益,就盲目入場。那些帶有商業目的的自然體驗旅行,往往存在專業性不強、準備不足等問題。

怎樣讓孩子敬畏自然尊重生命?遊學讓他們成為仰望星空的一代!

張赫赫建議,一些年輕的機構應該慢下來,去學習去思考,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商業利益。

當綠色和遊學結合在一起,就被賦予了更豐富的含義。中國環境報社培訓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這無疑是環境教育的一種有益補充,只有人們更多地走進自然,才能養成熱愛自然的習慣。建議環境保護主題應成為我國中小學開展假期研學旅行教育的重點方向,呼籲相關政府、機構和組織等共同攜手,營造良好的氛圍。下一步,中國環境報也將謀劃成立綠色遊學聯盟,關注行業的健康成長。

與自然為伴,一起出發吧!(文:張黎 編輯:耕讀工坊 僅供網友學習參考)

怎樣讓孩子敬畏自然尊重生命?遊學讓他們成為仰望星空的一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