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幼小銜接怎樣才算準備好?這位美國教育者36年前提出的理念影響至今

幼小銜接怎樣才算準備好?這位美國教育者36年前提出的理念影響至今

今天文章有錄音哦~

周末抽了一點時間看了羅振宇的「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稿,裡面有一段講到「創新」蠻有意思的:「世界上有一類創新叫往回走。人類很多古老的共識,在不同時代化身為不同的樣子。我們每個人要做的是,不斷回到它,不斷把這個時代最好最新的東西獻給它、強化它」。

這段話讓我深深共鳴,聯想到我們的育兒其實也是一樣的。的確現在有很多「怎麼做」是和以前不同了,但如果我們深入下去就會發現很多核心還是一致的,只不過有時我們容易被更炫的「怎麼做」吸引注意力而忽略了核心。

之所以有這樣的感觸是因為想起了去年11月去參加北美早教年會時,有一場研討會是談論一位影響了美國半個多世紀的教育者Fred Rodger。那天的研討會上分享了他很多當年的教育理念。

雖然距今已經差不多36年了,但現場無一例外的,即使是資深的老師也都頻頻點頭,動筆記錄。當時坐我旁邊的一位老師就和我感嘆,有些東西其實不管多少年都不會變的,因為教育就是關於人,可是我們經常忘記這點。

「幼小銜接」這個概念現在很火(我最近在給小D考察小學,也是很有感觸,回頭會陸續和大家分享的),Fred其實早在1983年就提出了「幼小銜接」這個概念(School readiness),至今仍然被很多美國的兒童教育專家引用。

1、自我價值感(Self Worth)

我習慣於翻譯成「自尊」,我們都希望孩子好,那怎樣的孩子才會好呢?大俗話說,就是對自我有要求的人。這句話翻譯成兒童發展心理學,就是高自尊自信的人格。

一個孩子覺得自己很美好,他從父母口中知道自己很美好,他明白自己值得「美好」的一切,自然他就會對自己形成約束,想要變得更美好。

「自尊」的培養第一步,就是教育孩子的時候留意自己的嘴巴,不要羞辱孩子,對事不對人。這句話很簡單,但是做起來卻很難。

2、信任(Trust)

我習慣於理解為「安全感」,孩子從出生開始就是從和周圍人的互動來了解這個世界,在一個安全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逐漸就會明白,自己的世界是可以預測的,「當我有需求時,父母會來回應我,幫助我」。

因此千萬不要「孩子哭了不抱」,相反第一時間就該回應孩子,但是要記得在孩子情緒平復後和他聊聊剛剛怎麼了,下次可以怎麼做。這才是「鍛煉」。鍛煉不是不管不顧孩子情況一味往外推,真正的「鍛煉」一定是投入地回應孩子的情緒,抽離地教授孩子技能。

3、好奇心(Curiosity)

我有一位非常喜歡的教授,她化學碩士、教育學博士、人類學博士後,還是認證爵士舞老師和調酒師。每次聽她講述自己的經歷,她總是輕描淡寫地說,我其實就是好奇,好奇了自然就想去了解更多。

求知慾是學習能力的基礎,但培養好奇心絕對不是死追猛打地盯著孩子問「為什麼」,通常孩子肯定不會搭理我們,因為他們知道我們只是想考他而已。

就像《大事曉說》節目里,我和六哥對談時,六哥說過的那句話,所謂叫不愛讀書,關鍵既不是書也不是讀也不是愛,主要是那個不字,小孩不是不愛讀書,是向你說不,他在享受那個說不的權利。

激發好奇心關鍵就在於,我們從根本上認識到,我們所做的啟蒙不是去「灌滿空杯子」,而是「照亮聚寶盆」。

4、仔細聽和看的能力(Capacity to look and listen carefully)

這一點其實不難理解,學習離不開」聽和看「的能力的。我曾經寫過《學齡前完成這三件事,遠比認識多少字,會多少算數重要》也提過學習的硬體之一就是「身體準備好了」,其中也是涉及了這個。

如果讀英文原文的話,他提到的是「capacity「,中文我翻譯為」能力「,總感覺差了一點意思。對我而言,這是一個人聽和看的「容積」。

為什麼有的人看了還是沒有」看進去「?為什麼有的人聽到卻記不住?這就是一個人學習能力的差距所在,這就是我理解的「容積」。

5、玩耍的能力(Capacity to play)

學齡前孩子的學習就是玩耍,美國這邊的認知測試大部分也都是利用玩具來看孩子的發展水平的,真正是應了那句「越玩越聰明」。

同樣的他也是用了「capacity「而不是」ability「,對我來說也是有區別的。會不會玩只是「0」和「1」的區別,而玩耍的廣度才是「capacity「,這其實就是玩耍能力的拓展性,可以有不同的玩法,可以加入新的元素、新的場景進行拓展,而這個其實也是我們可以人為「製造一些思考的麻煩 」。

6、自處(Solitude)

這一點被提到是有一點點出乎我意料的,但仔細想想也是在情理之中的。小D的幼兒園園長就說過,「學會和自己相處,了解自己想要什麼,多少成人都做不到,因此我們更需要創造機會,從小培養孩子這個能力,會獨處的人今後的人生一定會更不同」。

學會自處不僅僅是激發內驅力和獨立思考,其實對我來說也是讓孩子更加專註,避免無謂的情緒消耗。想想我們自己多少人,經常為「別人家的XX」而所累,原本應該花時間做自己的事,卻常常因此情緒消極,虛度時間。

非常有意思,因為動筆之前真的沒想過要把這篇文章變成總結文的,但寫的過程中真的不知不覺發現自己之前分享過很多類似的文章,所以也就一併羅列出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J小D 的精彩文章:

產婦生完孩子第二天,一覺醒來發現雙腿不見了,網友:心疼女人
"我們也許可以救命,但你們可以救心"

TAG:大J小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