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條山下國家第二坦克生產基地,蜿蜒130公里,現在衰敗不堪
坐落于山西中條山山區的541工程,是上世紀70年代國家在山西部署的重大兵器製造項目——第二坦克生產基地。541工程工程浩大,計劃建十八個分廠,依次稱為第一分指揮部,第二分指揮部等,建成後的各分指揮部蜿蜒130公里。
1969年中蘇珍寶島戰役爆發後,作為我國第一坦克生產基地包頭617廠和生產坦克發動機的大同616廠直接受到了威脅,國家決定在山西建立第二坦克生產基地,即541工程,後來稱為541總廠。
541工程最後選址在山西中條山山區,總指揮部設在聞喜縣東鎮,解放軍第28軍援建,建立時是直屬當年的解放軍裝甲兵司令部,後歸屬第五機械工業部。
各分指揮部職工主要是全國各大中城市企業支援三線建設的工程技術人員,大中專畢業生,部隊整建制的復轉軍人,留蘇工程技術骨幹,我國第一代坦克技術專家等。
541工程工程初期計劃建有1個坦克總裝廠、1個車體炮塔鑄造廠、3個坦克機械零件加工廠、2個坦克炮廠、3個580馬力坦克發動機廠、3個炮彈廠、3個光學儀錶廠,後補增發電廠、大型職工醫院、鐵路專線運輸指揮部等。
總指揮部和各分指揮部都有自己的工廠代號、建設工地代號和對外廠名,負責坦克總裝的一分指,工廠代號「5409」,對外廠名「國營紅山機械廠」。
根據中央軍委指示,541工程三批建設,用兩年半時間全部建成。
從1970年4月開始到1973年7月,僅用3年時間,完成投資2億多元,貫穿各廠的公路和鐵路專用線也建成通車。
541工程先後經歷了始建、緩建、縮小規模再建等幾個階段,到1988年底,541工程基本建成投產,建成了以車體為主的7個專業廠和6個直屬單位,共有職工18000餘人。
6個直屬單位包括541總廠機關、科研所、總醫院、技工學校、鐵路處、商業公司。
各分指揮部分布在臨汾、運城兩地的絳縣、聞喜、夏縣、翼城境內蜿蜒130公里的地域,541工程與外界交往的唯一進出口主要是侯馬市,主要生產WZ-122型中型坦克,後改為59式改型和84式架橋坦克。
東鎮雖然是一個小鎮,但除541廠總部、541廠總醫院外,還有解放軍總後勤部2395醫院、214地質隊、解放軍3534 、3531軍服廠、2304倉庫等。可其佔地規模比聞喜縣城還大。南同浦鐵路穿鎮而過,有火車站。
進入上世紀八十年代,隨著形勢的發展,541各分指開始實行保軍轉民的戰略性轉移。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541總廠效益開下滑,一些職工下崗。
後來,541總部機關也搬離聞喜縣東鎮了,東鎮那隻剩下破舊的樓房。
(圖自網路,侵刪)


※這三種生肖的人:年輕時吃苦,中年後福氣多多
※秦始皇陵的守墓軍隊,世代護衛皇陵,為何神秘消失了?
TAG:水煮百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