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這本被稱為「蜀中風俗三絕雅記」的圖書,主編孟燕講述背後的故事

這本被稱為「蜀中風俗三絕雅記」的圖書,主編孟燕講述背後的故事

《蜀中風俗圖詠》,四川人民出版社

封面新聞記者 施詩晨

任何人拿到《蜀中風俗圖詠》不免都會感嘆它的精緻。在書里,你可以看到眾多名家,歷時數年之功的創造與合作:大家馮驥才擔任總顧問;畫家楊麟翼細緻而生動地繪作了150幅民俗工筆畫;文化學者袁庭棟則精心創作了150篇民俗學文章,解釋梳理了蜀中各風俗的歷史演變和現狀;江功舉先生為每一幅畫作都配用具有巴蜀特色的竹枝詞,再現了四川傳統地域文化的獨特歷史記憶;流沙河先生則是對內容進行一一審校。

聚集到如此多的名家名作顯然不是易事,四川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孟燕也表示,這正是《蜀中風俗圖詠》最大的特點:「好比幾位大廚拿出各自的絕活,共同烹飪了一道精品菜肴。現在是讀圖時代,楊麟翼先生在《蜀中風俗圖詠》中的繪畫,工筆和寫意自如轉換,依據不同的民俗場景,人物的衣著裝扮、表情神態各不相同,盡顯畫家的功力;配上學歷史科班出身的著名巴蜀文化學者袁庭棟先生的解讀,有學術的嚴謹,亦有記憶的補充,尤其用四川方言寫作,讀來亦莊亦諧,別開生面「,

作為該書的主編,孟燕珍視蜀中民俗得到豐富的不一樣的意味表達。

圖說:孟燕與楊麟翼

「現代生活節奏快樣式多,但有的只是過眼雲煙,那些穿越百年乃至千年的民俗能夠留存下來自然有其內在的必然性,畢竟聚群而居的人類需要知道自己從哪裡來、往哪裡去,需要共同認可的文化傳統,民俗其實就是最好的約定俗成」,在孟燕看來,民俗得到更多的表達,才會得到更多的關注,而各界的文化大家關注和重視民俗,也正因為民俗,是讓我們留住或記憶某個時代的極好方式。

事實上,《蜀中風俗圖詠》選擇記錄從清末到民國及近現代時期到的民俗民風,與其說是一種自然而然的選擇,不如說是種規律之選。民俗本身有一個不斷微調去適應新的時代的過程,那些無法改變的民俗會逐漸被淡忘甚至淘汰。而有的還依舊活態存在於身邊,只要順應時代,反而能夠強化世俗生活的神聖性。而近現代這一時期,與現在有距離不太遠,屬於既可回味又不太陌生的「恰到好處」。

另一方面,孟燕認為,幾位先生都歷經了時代和歲月,有不少民俗正是他們曾經經歷的生活,她感嘆這種熟悉感:「比如沙河老師,他看到楊麟翼老師畫的《解匠圖》,便說『對了的,就是這個姿勢,我就當過5年的解木匠』。同時,他見江功舉寫竹枝詞暢快,自己便逐字審讀、修改,後來忍不住也親自操刀寫了好幾首竹枝詞,回味自己記憶中的童年趣事。可惜當時我們選的畫作已定,只能留待後續的作品了。」

竹枝詞,本就是唐代劉禹錫根據古代巴蜀地域的民歌改編成的文人詩體,七言絕句郎朗上口。孟燕介紹,「譚繼和先生就表示過,他本人收集有很多竹枝詞。用竹枝詞的形式配圖,淺顯易懂,加上江功舉先生深厚的古文功底,也是一種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很好的選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封面新聞 的精彩文章:

救助海龜、治理農田「牛皮癬」……590個青年志願服務項目繼續激烈比拼
女童練舞致癱瘓,還有多少危險舞蹈課充斥市場?

TAG:封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