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注意!過分的恭維話是不能聽的;責備他人則不宜過分!

注意!過分的恭維話是不能聽的;責備他人則不宜過分!

注意!過分的恭維話是不能聽的;責備他人則不宜過分!

【孟子曰:「有不虞之譽,有求全之毀。」 】

我們讀歷史,不可對古人要求得太過分。當我們想起古人的話時,再一仔細推敲,就發現有許多古人受了冤枉;那些被後世指責為奸的人不一定奸。但他為什麼會弄得如此糟糕,為什麼非要把命賭進去才算忠呢?因為他的處理有錯誤的原故。這要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生經驗的增加,才能把歷史讀通。

所以不必說現代人難做,古今中外一樣都是做人難,既然生而為人,雖難也總歸要做人的。

做人的難處,在於會有「不虞之譽」,想不到和過分的恭維會來。例如,一見面就說「你真了不起」,其實有什麼了不起?說不定真的還起不了。尤其青年朋友們要注意,人一旦有了財富,有了社會地位,一切好聽的話都來了,自己求不到的那些恭維也都來了。千萬不要上自己人格修養的當!如果人家說你是聖人,你就自以為是聖人,那你就墮落了。人家恭維你,你就更應該反省,更要害怕,因為不實際、過分的恭維話是絕對不能聽的。

「有求全之毀」,這句話是真的。社會上的人,在要求別人的時候,或者對某種位置上的人有特別要求的時候,批評的話非常厲害。尤其對一個聖人的要求,更是十全十美的聖人看人,凡聖平等,自己和他人都是平凡人;而社會上的人,對聖人的看法要求則不然。例如釋迦牟尼是聖人,可是社會一般人看他,則不一定以他為聖人。有人會說,既是聖人,又何必出家呢?有人會說,當聖人不出家也可以吧?也有人會說,聖人一定要出家的。總之,你如果有一點點不合他的意,他就要批評,這就叫做「求全之毀」。

恭維你的話,是靠不住的,自己想都沒有想到這麼好,人家的恭維就來了;而詆毀你的話,卻常常是求全之故。

孟子對於人情世故如此通達,他到底是聖人,我們大家為政治、為教育、為人、為己,這個毀譽的道理一定要懂。所以,責備他人,乃至責備古人,不宜過分,不過分就是不求全。

摘錄自《孟子與離婁》

我們發現一個哲學,人做得再好,還是有人罵,而且罵得更難聽。所以世上沒有絕對的是非,沒有絕對的善惡,因此孟子講兩句名言,「有不虞之譽,求全之毀」,就是說有些人特別恭維人,加油加醬地恭維,好啊,好得不得了!實際上沒有那麼好,不虞之譽,想不到的來了。可是批評人家卻很刻薄,求全之毀,所以人生的道理啊就很難講了。......

「矜一時之毀譽」,矜就是滿足、驕傲,也是誇耀的意思。所以他說,人那麼不聰明,非常可憐,為什麼為短時間的毀譽而煩惱呢?一旦被這個騙住,你就不能做事了,你已經把自己套上一個繩子吊起來了。所以毀譽這個東西啊,是最可怕的。孟子也講過「有求全之毀,不虞之譽」,批評別人容易,而且都拿聖賢的標準來批評人家。我的學生中有個人,幾十年沒有批評任何一個人,所以我很佩服這個學生。人是愛批評他人的,這個菩薩好不好?好呀,就是衣服塑得不對,這是「求全之毀」。「不虞之譽」,恭維太過了,有時候恭維人是靠不住的,其實他沒有那麼好,想不到的榮耀都到他身上了。所以人生要看通是很難的。

在佛學裡頭,利衰、毀譽、稱譏、苦樂,這就叫做「八風」,實際上都在毀譽之中。利就是有利於我,衰就是倒霉。毀譽是廣義的,稱譏是狹義,擴大了就是毀譽了。所以你看這四個字,用起來是一個,為什麼分開來四個呢?因為稱譏的範圍小一點,你我之間;毀譽是全面性的,社會之間或者歷史之間。苦樂,不是苦就是樂。這叫八風。有個故事你們研究佛學的都知道,蘇東坡學佛,自己覺得很高明,寫了一首詩,「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給他那個和尚朋友佛印禪師寄去,佛印禪師打開信一看,拿起筆來寫兩個字,「放屁」,就把信送回去。蘇東坡受不了啦,馬上就過長江來看他。佛印說「八風吹不動,一屁打過江」,那個是稱譏。所以人啊都在八風裡頭轉,《列子》這裡也提到這個事,在毀譽里轉。

歡迎訂閱【傳承網】微信號:iccwcn,傳承中華文化,分享南師智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網 的精彩文章:

心為名利,一切趨名利。心為菩提,一切趨菩提
養生文化:冬季易鼻塞,6個妙招可緩解

TAG:傳承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