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追劇《知否》別光顧著劇情,宋代的體育運動你知否?

追劇《知否》別光顧著劇情,宋代的體育運動你知否?

近期熱播的女性勵志古裝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齊衡因為許久不見盛明蘭,心中頗為想念,於是特意慫恿吳大娘子辦游會,其目的就是為了再一次見到明蘭。

兩人見面後不僅有一句沒一句地聊著,齊小公爺更是表明了心跡;因為明蘭想幫好友余嫣然贏回生母遺物簪子,便上場打馬球,因三哥的退出,齊衡上陣幫明蘭,兩人合作贏了比賽。

劇情顯示,無論是大家閨秀還是王公貴族,在閑暇之餘似乎都很喜歡到馬球場上跑馬打馬球。而劇中也有五姑娘盛如蘭挑選開春時要穿著的衣裳時,心中想著的也是開春後要穿著新衣到馬球場去打馬球,足見當時眾人對打馬球這項運動的憧憬與喜愛。

那麼打馬球是一項怎樣的運功,宋代的馬球運動如何呢?女子能否打馬球?


說起宋朝的體育賽事,不得不提馬球運動與蹴鞠運動了。

關於蹴鞠,在《水滸傳》中就有描寫,書中寫到的的高俅,他本來是一個地痞無賴,就因為球技高超,得皇帝宋徽宗的賞識,結果被提拔成朝中要員。

關於蹴鞠,類似於今天的足球,最早有文字記載是在2300年前的戰國時期。這項運動發展到到宋代時已是全民踢球,從皇帝高官到貧民百姓無不以踢球為樂,此項運動風靡全國。

宋朝的蹴鞠運動之盛,在文人的詩文中可窺一斑:司馬光的「東城絲網蹴紅毬,北里瓊樓唱石州」,描寫的是城裡人踢足球;陸遊的「鄉村年少那知此,處處喧呼蹴鞠場」,說的是鄉村人踢足球;梅堯臣的「蹴鞠漸知寒食近,鞦韆將立小鬟雙」,描繪的是踢球已成為寒食節的約定民俗。

宋朝蹴鞠的盛行,和皇帝本身熱愛這項運動有關,如小說《水滸傳》中有一段文字描寫宋徽宗踢足球的情景:「見端王頭戴軟紗唐巾,身穿紫綉龍袍,腰系文武雙穗絛。把綉龍袍前襟拽紮起,揣在絛兒邊。足穿一雙嵌金線飛鳳靴,三五個小黃門相伴著蹴氣毬。」

不僅如此,關於蹴鞠,在宋朝還有專門的組織,相當於今天的足球協會。《水滸傳》第二回寫道,端王邀請高俅下場踢球,高俅不敢,端王說道:「這是『齊雲社』,名為『天下圓』,但踢何傷?」書中提到的「齊雲社」就是當時的蹴鞠組織。


而《知否》中講到的打馬球,就是另一項體育運動了。馬球的打法是在馬上用球杖將一個拳頭大小的球擊進球門,雙方隊員在場上激烈爭奪,球場外樹起24面紅旗,進一球稱得一籌,得一籌者得一面紅旗。比賽結束後,雙方以得旗多少定勝負。

馬球在宋代又稱為「打毬」或「擊鞠」、「擊丸」。宋代的馬球運動在中國歷史上是最頂盛時期,遠超唐朝。馬球運動在宋代不僅只是專屬於帝王將相的貴族運動,更是軍營將校的軍訓活動,甚至發展成為民間小民的娛樂項目。 

馬球這項運動之所以讓無數人為之著迷,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自宋太祖開始,歷代帝王都對這項運動很重視和喜歡。 

而女子馬球運動則要追溯到宋徽宗,他曾組建出一支球技高超的宮廷女子馬球隊,每到佳節時期,宋徽宗都組織女子馬球比賽給百姓們觀賞,而這支隊伍甚至能讓戍守的衛士面有愧色,主要是當時女子的馬球技術確實高超。

宋代許多詩人都寫過關於馬球比賽的詩,如愛國詩人陸遊的《冬夜聞雁有感》寫道的:「軍中罷戰壯士閑,細草平郊姿馳逐。洮州駿馬金絡頭,梁州球場日打球。」這幾句就寫了軍中打馬球的情景。


《知否》劇中盛家五小姐盛如蘭還提到「捶丸」運動。捶丸,即是我國古代以球杖擊球入穴的一種運動項目,據說類似於現在的高爾夫球。

捶丸是中國古代一項開展較為廣泛的運動項目,其前身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的「步打球」,在古代中國的上層社會中非常風行,很快也在民間迅速傳播。到了宋朝,步打球由原來的同場對抗性競賽逐漸演變為依次擊球的非對抗性比賽,球門改為球穴,名稱也隨之改稱「捶丸」。

捶丸在宋代尤其盛行,上至皇帝、大臣,下到貧苦百姓,很多人都喜歡玩捶丸。先是宋太宗在位期間,每年三月都要親自主持儀式,組織朝廷和藝人們參加步打遊戲,是為宋代皇帝親自參與捶丸活動之始。

到了宋徽宗更是一個捶丸運動的「發燒友」,在位期間經常和很多大臣、官員等人在宮中玩捶丸,他勤於學習打球技巧,因而球技非常了得。

宋代民間對於捶丸的熱愛更是非常廣泛,連婦女、兒童都非常喜歡它。


馬球與蹴鞠、捶丸同稱為中國古代三大球。這三種運動在宋朝達到了鼎盛時期。

綜上所述,這三項運動在宋朝能發展得如比迅猛,成為全民喜好的運動,是和宋代皇帝喜歡有很大的關係。上有所好,下必效之,是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篇美文 的精彩文章:

《無名之輩》:用力活下去
老布希葬禮上,一隻狗狗感動了無數人!

TAG:美篇美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