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在清朝末年當一名新軍士兵是什麼體驗?

在清朝末年當一名新軍士兵是什麼體驗?

★注意:本文第一人稱視角

一九〇九年,辛亥革命前的兩年,這時的清朝已經風雨飄搖,你來到雲南昆明,成為了雲南新軍的一員。

為啥當兵?能吃飽飯,有衣服穿,每月還有兩塊銀圓的津貼。兩塊錢,用不完吶。

剛到部隊,啥新軍舊軍你傻傻分不清。後來聽老兵告訴你才弄明白。

這一年,經過七年編練的雲南新軍正式編入全國陸軍序列,番號為陸軍十九鎮。

清朝的新軍編練一九〇三年開始。幹嘛要練新軍?打不贏唄。

一八九四年,甲午戰爭,跟小日本打,輸掉了整個北洋艦隊。一九〇〇年,跟八國聯軍打,連京城都丟了。

於是乎,清朝成立了練兵處,袁世凱具體負責,普練新軍。老佛爺想著還是挺美的,以為換上洋槍洋炮就可以打贏洋人了。

計劃全國編練新軍三十六鎮,總兵力四十五萬人。可是到辛亥革命前,只完成了不到一半。

你參軍的雲南,兩個鎮的編製,剛練成一個,另一個鎮兩年後才練成。這個時候有點亂。除了新軍之外,舊式的八旗兵、綠營兵、巡防營仍然存在。八旗子弟只拿錢不幹活,吃喝嫖賭抽五毒俱全。綠營兵和巡防營跟著學,軍紀渙散,甚至兵匪一家。新軍完全照搬德國軍制。除了辮子外,新軍都是一色的外國裝備,請的外國教官。

穿上筆挺的新式軍裝,手持嶄新的步槍,兜里還有兩塊大洋,瞧你嘚瑟的。

瞧瞧綠營和巡防營那些兵,餉銀不是打白條就是被長官貪了,出來簡直就是叫花子。

編製裝備

你所在的十九鎮,下轄三十七、三十八兩協。

鎮,民國成立後改稱師。每鎮12500人。協就是旅。每協兩標,標就是團。

標的番號為步兵七十三標到七十六標一共四個標,另有炮兵一標,騎兵一標,工程兵一營,輜重兵一營,重機槍一營,憲兵一隊,軍樂一部。

十九鎮全鎮官兵19097人,足足有清政府規定編製的1.5倍,兵力火力都超出袁世凱領導的北洋新軍。跟北洋新軍比較是因為幾年後你們要交手。

圖:1916年,軍閥割據的大致情況,其中桂系、滇系是西南系的主要勢力

當時新軍武器以德國造為主,也有一部分金陵兵工廠和漢陽兵工廠的仿製品。步槍為五響帶刀頭毛瑟快步槍,子彈為包鎳鋼無煙槍子彈。每協配炮隊一標,每標三營,裝備克虜伯7.5 厘米和5.7厘米過山快炮60尊。每鎮有炮120尊。即使按照完全相同的配置,你們十九鎮也要多出北洋新軍一個重機槍營,一個輜重兵營。重機槍營不少於二十四挺重機槍。

這樣的火力配置,放到三十年後的抗日戰爭中,國軍主力部隊都要羨慕得眼睛發綠。在當時,你們怕誰?這樣,從兵員數量、武器裝備、運動能力等硬實力上,你們十九鎮幾乎可以以一擋二,如果算上單兵素質、指揮藝術、後勤保障、兵民關係,你們戰鬥力要比北洋新軍強出太多。至於舊軍隊和其他雜牌兵、匪,你們都懶得正眼瞧他們。就這麼拽!

當時各省新軍,跟你們同樣拽的還有湖北的陸軍第八鎮和第十一鎮(不滿員,總兵力和你們一個鎮差不多)。所以,你們兩支新軍都鬧出了大動靜,都名垂青史。

新軍訓練

新軍的訓練非常嚴格,日常訓練內容分為軍事和政治兩部分。是的,清朝軍隊也很講政治。

軍事訓練主要訓練士兵的軍事素質,朝廷練兵處頒發了《打靶章程》、《操典》、《賽槍暫行章程》、《步兵暫行操法》等等,雲南省也制定了十九鎮的教育計劃。

具體內容從電視劇上都看的到,就是列隊呀、射擊呀、格鬥呀、急行軍呀、戰鬥隊形呀、偵察呀、修築陣地呀好多好多,都挺累的。比如修築掩體,就是挖坑呀,要在一個小時以內挖出一個深於三尺的坑,作戰時能隱蔽好自己。這個要求是外國教官留下來的。說實話,你們身體素質普遍不行,能完成的沒幾個人。

據說有個士兵累不過還開了小差,臨走撂下一句話:「天天挖坑,天天挖坑。要挖坑我回家去挖,還能收糧食。」

政治訓練主要訓練軍紀。袁世凱為新軍寫了《勸兵歌》:「一要用心學操練,二要打仗真奮勇,三要好心待百姓,四莫姦淫人婦女,五莫見財生歹念,六要敬重朝廷官,七戒賭博吃大煙。如果全然不經意,輕打重殺不容情。」

袁世凱制定的《簡明軍律》規定:凡不候號令、臨陣退縮、臨陣詐病、臨陣怠慢、臨陣失火、詐功冒賞、結盟立會、姦淫婦女、泄露密令、遺失軍械、驚呼亂伍、持械鬥毆、守卡不嚴、吸食洋煙者一律問斬。

咋樣?跌眼鏡吧?沒想到袁大頭治軍還這麼嚴。別人是不是都做到了不敢說,反正你們部隊是做到了。——因為,蔡鍔來了。一九一一年七月,雲貴總督李經羲奏請清廷任命蔡鍔為第19鎮37協協統(旅長)。

蔡鍔是日本士官學校第三期畢業生,在日本留學時和蔣百里、張孝准力壓日本學生,被稱之為「中國三傑」。回國後蔡鍔一直致力於新軍訓練,也是李經羲在廣西任職時的老部下。蔡鍔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位奇人,文武全才,平時沉默寡言,言行深思熟慮,跟他二十九歲的年齡很不相稱。了解了他的過去後,你才知道:一個沉默的青年心裡有多苦。

他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看到了太多國家民族的苦難,把救國救民的擔子自覺扛了起來。

圖:蔡鍔

蔡鍔到來後,十九鎮統制(師長)鍾麟同委託他為將士寫一份「精神講話」。蔡鍔很快發了一本新教材讓你們學習,這就是他親自編纂的《曾胡治兵語錄》。這本書後來被蔣介石作為黃埔軍校教材。你後來想蔡鍔的時候,總是哭著說,要不是蔡鍔走的早,中國歷史上有蔣介石什麼事啊?你文化水平不高,當時看這本書還挺煩的,心裡老嘀咕:當兵就當兵,看哪門子書,想看書不如去學堂。

瞧你們這兵當的,挖坑比農民苦;讀書比學生苦。

但是蔡鍔毫不動搖,既狠抓軍事訓練,也狠抓政治學習。你終生不忘蔡鍔的教導主要有三點:

其一,愛民。蔡鍔反覆跟你們上課,說「愛民為治兵第一要義」,參軍之前都是民,吃穿都是百姓供,我們每到一地,給養、力夫、探子、帶路等等,哪一樣都要依靠老百姓。當兵的怎麼忍心去危害老百姓?

其二,救國。當兵不是為了混口飯吃,列強環伺、國家危難,我們作為軍人,必須以救國為目的,以死於報國為歸宿。

其三,強軍。戰爭不是兒戲,或者冰天雪地、或者酷暑難耐,或者雨雪露營,或者日夜行軍。打起仗來,沒吃沒喝,血肉橫飛,這些苦、這些慘,平時不訓練有素,怎麼打得贏?

蔡鍔每天像個婆婆,見面就嘮叨,見面就嘮叨,說的你們都背下來了。當時不覺得,後來所有認識你的人都說你變了,你看得遠了,有抱負,有情懷,討人喜歡。蔡鍔最大的功績是給這支軍隊注入了靈魂。

一支有靈魂的軍隊就會思考、會選擇。

一九〇〇年以後,清政府就開始派出大量留學生留學西洋東洋,本意是培養新一代「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朝廷奴才,也就是忠於滿清朝廷的思想和西方實用的本領,哪知道留學生有了對比才知道滿清有多可惡。

這批留學生,後來大多數都成為了滿清的掘墓人。在當時,他們在國外成立學生組織,出版愛國雜誌《雲南》,揭露朝廷黑暗。省內又有《雲南日報》、《星期報》、《雲南公報》遙相呼應,就連茶樓都有戲子唱哭訴民生艱難的戲。

這樣的社會氛圍下,新軍士兵漸漸傾向進步。新軍變成了一支充滿朝氣的軍隊,躁動的情緒瀰漫軍營。

參考書目:

《蔡鍔自述》深圳報業集團出版社 2011年

沈雲龍主編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七十三輯》《蔣百里先生傳》陶菊隱 文海出版社;

《曾胡治兵語錄》時代傳媒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

《嚴復戒鴉片:嘴上說不要,身體卻很誠實嘛》,《淘歷史》微信公眾號2018年9月10

《清末新軍變異之成因探析》仲華《南京社會科學》1994 年第 10 期

《清末新軍的編練與教育》吳達德《四川師範大學學報:社科版》2008 年第 2 期

《德國與晚清軍事現代化》王建華《江海學刊》2004 年第 05 期

《德國克虜伯與晚清軍事的近代化》喬偉《南開學報:哲社版》1999 年第 03 期

《試論袁世凱在清末軍制改革中的作用》徐林祥《安徽史學》1994 年第 04 期

END

本賬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賬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拾史事 的精彩文章:

何為真何為假,為您揭秘街頭路邊的各種騙局……
自古未聞糞有稅,而今只有屁無捐

TAG:時拾史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