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袁崇煥該被殺嗎?

袁崇煥該被殺嗎?

崇禎皇帝像

袁崇煥是明朝人,被崇禎皇帝所殺,後來崇禎皇帝在李自成和清軍的進攻下上吊自殺。

回顧之前,1628年7月袁崇煥回答崇禎皇帝說五年復遼(「方略已具疏中。臣受陛下特眷,願假以便宜,計五年,全遼可復。」[1]),1629年12月袁崇煥被逮捕,也就是一年半不到沒復遼,能因此怪袁崇煥嗎?不能。

袁崇煥當時也多次要求崇禎不要多疑他,崇禎皇帝也沒做到。[2]

「丁卯之役」也並非毛文龍的勝利。[3]

天啟四年至七年中,毛文龍與清軍的多次交戰都遭失敗[4]。工科給事中潘士聞、尚寶卿董茂忠上書彈劾請撤毛文龍。兵部商議時,袁崇煥提議派遣官員至皮島管理兵餉核查銀錢帳用,遭到毛文龍抵制。

袁崇煥與毛文龍在皮島會見商議軍事。經過連續三日的談判,毛文龍始終不接受袁崇煥主張的「皮島設文官監軍;糧餉由寧遠轉發;改編部隊」等建議,談判失敗。之後袁崇煥勸其歸鄉,而毛文龍則稱自己了解遼東局勢,並能解決滿洲、順勢攻佔朝鮮(但之前三年他是戰敗的),之後袁崇煥提出幾件事來責問毛文龍,毛文龍抗辯然後袁崇煥殺了毛文龍。

皇太極繞開袁崇煥的防區從薊遼總理劉策所轄突破,進攻北京,繞開的防區不屬於袁崇煥所管轄,而且袁崇煥不只一次上書皇帝說了提防繞開的問題[5][6][7][8],還未接到命令就主動提前千里營救,所以他不但無過而且有功[9],沒阻擋住是防區領導人跟崇禎自己的鍋。袁崇煥被殺的罪名之一是通敵,如果他通敵還會提早支會皇帝對方可能會繞嗎?

說殺了毛文龍,皇太極沒了牽制進攻北京,袁崇煥殺的是毛文龍一個人,不是滅了皮島軍隊,袁崇煥的主力部隊和皮島的部隊也在皇太極「後方」,怎麼沒有牽制?而且毛文龍死前三年的襲擊資料上說都是失敗的,真的能牽制皇太極不進攻北京?

袁崇煥、祖大壽領關寧兵護駕,與後金軍在北京廣渠門大戰,後金軍被擊退[10]。

崇禎皇帝臨時制罪袁崇煥,其重要理由是袁崇煥之前殺了毛文龍所以後金軍攻到北京[11][12]。這個屬於把北京的損失簡單的歸罪甩鍋邏輯。

後金軍得知袁崇煥下獄被捕返回再攻,崇禎皇帝逼迫滿桂不防守應戰,滿桂及孫祖壽戰死,黑雲龍、麻登雲被擒,申甫軍也被殲滅,此時距離袁崇煥下獄是半個月[13][14]。按同等的責任關係,崇禎皇帝該給自己定什麼罪呢?

縱觀崇禎皇帝在位十七年,換了五十個大學士、十一個刑部尚書和十四個兵部尚書,殺總督七人,殺巡撫十一人、逼死一人。[15]常常出了事就甩鍋給一把手,己巳之變皇太極一時攻至北京,可以推論也是他甩鍋給袁崇煥。德國人有種文化是常常不換人[16],包括在足球隊的教練,德國落後了成績差嗎?

所以袁崇煥不該被殺,更加不該被處於凌遲這種極刑,如果有錯就能被殺被凌遲,那崇禎皇帝犯了更多的錯,他該對自己判什麼刑呢?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人死不能復生,崇禎殺了袁崇煥,確定的同等能打的誰PK掉了皇太極了呢?

袁崇煥死時兄弟和妻子被判連坐流徒三千里,被抄家時發現家無餘貨。[17]證明其廉潔。

一生事業總成空,半世功名在夢中。

死後不愁無將勇,忠魂依舊守遼東。

——袁崇煥絕命詩[18]

袁崇煥像

來源及釋義:

《明史·袁崇煥傳》:

七月,崇煥入都,先奏陳兵事,帝召見平台,慰勞甚至,咨以方略。對曰:「方略已具疏中。臣受陛下特眷,願假以便宜,計五年,全遼可復。」「東事本不易竣。陛下既委臣,臣安敢辭難。但五年內,戶部轉軍餉,工部給器械,吏部用人,兵部調兵選將,須中外事事相應,方克有濟。

《明史·袁崇煥傳》:

「崇煥又言:「以臣之力,制全遼有餘,調眾口不足。一出國門,便成萬里,忌能妒功,夫豈無人。即不以權力掣臣肘,亦能以意見亂臣謀。」

「法在漸不在驟,在實不在虛,此臣與諸邊臣所能為。至用人之人,與為人用之人,皆至尊司其鑰。何以任而勿貳,信而勿疑?蓋馭邊臣與廷臣異,軍中可驚可疑者殊多,但當論成敗之大局,不必摘一言一行之微瑕。事任既重,為怨實多,諸有利於封疆者,皆不利於此身者也。況圖敵之急,敵亦從而間之,是以為邊臣甚難。陛下愛臣知臣,臣何必過疑懼,但中有所危,不敢不告。」帝優詔答之」。

百度百科[丁卯之役]。裡面資料很多,待整理。

又有《明史·袁崇煥傳》:

我大清兵將討朝鮮,欲因此阻其兵,得一意南下。七年正月,再遣使答之,遂大興兵渡鴨綠江南討。……會朝鮮及毛文龍同告急,朝命崇煥發兵援,崇煥以水師援文龍,又遣左輔、趙率教、朱梅等九將將精卒九千先後逼三岔河,為牽制之勢。

《明史》卷259:

四年五月,文龍遣將沿鴨綠江越長白山,侵大清國東偏,為守將擊敗,眾盡殲(一敗)。八月,遣兵從義州城西渡江,入島中屯田,大清守將覺,潛師襲擊,斬五百餘級,島中糧悉被焚(二敗)。五年六月,遣兵襲耀州之官屯寨,敗歸(三敗)。六年五月,遣兵襲鞍山驛,喪其卒千餘。越數日又遣兵襲撤爾河,攻城南,為大清守將所卻(四敗)。七年正月,大清兵征朝鮮,並規剿文龍。三月,大清兵克義州,分兵夜搗文龍於鐵山。文龍敗(五敗),遁歸島中。時大清惡文龍躡後,故致討朝鮮,以其助文龍為兵端。

《欽命出鎮行邊督師薊遼等處兵部尚書臣袁崇煥謹題為乞汰冗官以紓國用等事》:

惟薊門陵京肩背,而兵力不加。萬一夷為嚮導,通奴入犯,禍有不可知者。

《崇禎實錄》卷二:

九月己丑,袁崇煥以清兵欲西,先請駐寧遠增戍關門,至是遣參將謝尚政等往備。順天巡撫都御史王元雅曰:此虗警耳。遣其眾歸,師果不出。

《石匱書後集》:

崇煥隨奏:『臣守寧遠,寇被臣創,決不敢侵犯臣界。只有遵化一路守戍單弱,宜於彼處設一團練總兵』。遂以王威為請。兵部以王威新奉部劾,不肯即予,留難移時。

《白冤疏》:

蓋崇煥自任復遼,殫精拮据;甫及期年,錦寧一帶,壁壘改觀。正擬器械馬匹,稍有頭緒,決計渡河,惟慮薊門單弱,請宿重兵。已特疏言之,再疏催之。

《明史》卷259:

時所入隘口乃薊遼總理劉策所轄,而崇煥甫聞變即千里赴救,自謂有功無罪。

《明實錄·崇禎實錄》卷二:

戊申,袁崇煥遣卿導任守忠以五百人,持攻潛攻清兵於南海子。清兵稍退。

《明實錄·崇禎實錄》卷二:

上問以殺毛文龍,今反逗留何也?不能對命,下錦衣獄。

清·談遷《國榷》:

上問以殺毛文龍今逗留何也,並不能對。命下錦衣獄。

《崇禎實錄》:

桂始屯宣武門瓮城內,謂援寡未可戰;中使趣使亟戰,桂不得已,揮涕而出,以五千人同孫祖壽等戰安定門外,俱敗沒,麻登雲、黑雲龍被執。申甫以七千人戰柳林、大井、蘆溝橋,亦敗沒:都人大懼。

《明史》卷259:

崇煥既縛,大壽潰而去。武經略滿桂以趣戰急,與大清兵戰,竟死,去縛崇煥時甫半月。

金庸《袁崇煥評傳》。

《不敵韓國,德國主教練勒夫依然從容,這種教練敢來中國要被噴哭!》照理說事,2018年7月12日,B站。

《明史·袁崇煥傳》:

遂磔崇煥於市,兄弟妻子流三千里,籍其家。崇煥無子,家亦無餘貲。

鄭彥及《存齋詩注·袁督師臨刑口占詩》。

(歡迎您點關注支持我,都是乾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認知聖經 的精彩文章:

TAG:認知聖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