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共濟會,知識分子團體的組織形式,它的本質特點和知識潮流的力量

共濟會,知識分子團體的組織形式,它的本質特點和知識潮流的力量

百家原創作者:曼麗聊歷史大家知道共濟會嗎?在啟蒙運動時代的社會和知識分子團體中,規模最大並在地理上分布最廣的是被我們通俗地稱作「共濟會」的組織,共濟會也成為歐洲18世紀在超越傳統社會等級和文化差異上走得最遠的組織。

在18世紀末期,關於共濟會的謠言猛增,特別是在法國革命期間和革命剛剛結束之時,反動分子指控共濟會懷有不可告人的陰謀。除了保密性和與生俱來的傳奇性之外,共濟會的歷史意義還源自其若干本質特點:它的理念、結構和成員之間的互動。對共濟會成員檔案的歷史調研顯示,共濟會最重要的理念反映了啟蒙運動的核心價值觀——理性主義、世界主義和包容。在共濟會的文化中,價值超越出身,成為社會和政治等級的基礎。

隨著18世紀的推進,共濟會越來越強調他們對理性、和諧社會、團結友愛和社會進步的承諾。批評家傾向於將這些華麗的措辭解讀為暗示著無神論、神秘主義或激進的社會運動,而實際上,大多數共濟會成員的看法則恰恰相反。他們認為,共濟會證明了紳士具有自我約束力和舉止優雅的特點。「文人」和學術成員的高度參與(某歷史學家推斷,在18世紀,10%的作家是某一共濟會的成員)使得共濟會的各個分會成了啟蒙運動名副其實的策源地。

共濟會的世界主義理念也許能夠解釋它為何在18世紀的歐洲得以快速傳播和發展。共濟會發端於蘇格蘭。當時,石匠手工業者協會逐漸將原先大部分手工業者排除在外,如果不算完全剔除的話,逐漸演變成了紳士協會。這種組織形式傳播到了英國,1717年,在倫敦成立的總部將共濟會的形式完全確定了下來。若干年之後,1723年出版了被稱為《憲法》的組織化章程,為建立共濟會提供了可以依據的文本。

1738年,一本匿名的小冊子重複了這則不準確的聲明,表示共濟會是由奧利弗·克倫威爾在英國內戰時期創立的。儘管這個說法毫無根據,卻強化了共濟會作為政治異見派的形象,使統治者更加擔心共濟會成員發動破壞穩定的運動。共濟會從英國的總部向外擴散,傳播歐洲。從鹿特丹和荷蘭其他城市到巴黎、西班牙和義大利;從中歐的首都柏林、德累斯頓、維也納和布拉格,到北歐;甚至遠達聖彼得堡,都可以看到共濟會的身影。

雖然共濟會成員既包括貴族,又包括紳士,也就是說,既包括貴族,又包括非貴族。但共濟會吸引的人群幾乎全部來自文人和富裕階層,急劇上升的會費使得財產成為入會的必要條件。在普通人群中,只有5%的人能夠支付得起英國共濟會的會費。巴黎共濟會要求會員繳納24里弗的入會費,相當於一名熟練工人一周的工資。除了會費,加入共濟會的其他限制條件還包括性別。1740年之後,女性被正式禁止加入法國共濟會。

共濟會的分會傾向於在構建領導制度時複製社會當中的等級制度在位於各大首都的總部中,全國性領導階層幾乎完全複製了特權秩序。共濟會常被抨擊為神秘主義或異端,其成員會參加特定的儀式,他們認為這種儀式體現了一種公民參與性,這與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者傳承下來的理念相一致。

一些人將這種不透明性解讀成共濟會成員構成政治上異見派運動的證據,這種運動要求參與者絕對投入,並在意識形態上保持純粹。另一些人則將這種不透明性簡單地解讀為迎合潛在成員的舉動,因為這樣更容易使成員感到自己屬於某一特定的社會團體,將自己與鄰居、工友或教堂長凳上的鄰座區分開來。根據警方對巴黎共濟會總部的調查,共濟會成員居住在城市的不同地區,從事著不同的職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桂柔愛體育 的精彩文章:

TAG:桂柔愛體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