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佛說的真心,到底存不存在?

佛說的真心,到底存不存在?

宏海法師·講述

- 心不是虛無縹緲的 -

阿難白佛言:世尊,我佛寵弟,心愛佛故,令我出家。我心何獨供養如來,乃至遍歷恆沙國土,承事諸佛,及善知識,發大勇猛,行諸一切難行法事,皆用此心?縱令謗法,永退善根,亦因此心。若此發明不是心者,我乃無心同諸土木,離此覺知,更無所有,云何如來說此非心?我實驚怖,兼此大眾,無不疑惑,惟垂大悲,開示未悟。

爾時世尊,開示阿難,及諸大眾,欲令心入無生法忍,於獅子座,摩阿難頂,而告之言:如來常說諸法所生,唯心所現。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阿難,若諸世界,一切所有,其中乃至草葉縷結,詰其根元,咸有體性,縱令虛空,亦有名貌,何況清凈妙凈明心,性一切心,而自無體?若汝執吝,分別覺觀,所了知性,必為心者。

此心即應離諸一切色香味觸諸塵事業,別有全性,如汝今者承聽我法,此則因聲而有分別,縱滅一切見聞覺知,內守幽閑,猶為法塵分別影事。我非敕汝,執為非心,但汝於心,微細揣摩。若離前塵有分別性,即真汝心;若分別性,離塵無體,斯則前塵分別影事,塵非常住。若變滅時,此心則同龜毛兔角。則汝法身同於斷滅,其誰修證,無生法忍?即時阿難,與諸大眾,默然自失。佛告阿難:世間一切諸修學人,現前雖成九次第定,不得漏盡成阿羅漢,皆由執此生死妄想誤為真實。是故汝今雖得多聞,不成聖果。

佛已經把阿難的毛病指出來了,說你呢,就是因為你把前塵妄想認做真心了,反而把你的真性給迷惑住了,顯現不出來。在這種情況下,阿難就白佛言了,遭到佛說此非汝心的以後呢?一呵,咄,一呵以後就生了驚怖心了。就失去了平常他所依的執著心了。在這種情況下,必然要求佛開示,而且前提條件還說了好多理由,這段理由特別有意思。

阿難白佛言:世尊,我是您的寵弟,由於心愛佛才出家的,不但我出家,這是阿難開始敘他的心從善之路,其一個,我是佛弟,當時愛佛故令我出家,用的是這個心。出家以後侍奉諸佛,不但單單供養您釋迦牟尼,回小向大以後,遍盡恆沙國土供養一切諸佛,也是用的這個心。發勇猛心親近善知識,具了正知見,與一切的同行善知識們,共修難行之法事,也是用的這個心,我處處都是用的這個心,那麼這只是從善的一面而言。

縱令謗法開始,就是敘述的是從惡之心,縱令是什麼意思?就是必然不會有的事,但是如果是這樣的話,所以我們常說縱令,縱令就是我肯定不會去做一闡提謗大乘法,可是縱然我去退了善根,謗大乘法,做一闡提,還是同樣用的這個心,你看我為善為惡,都是用的這個心。

說這個心是虛妄的,那麼我就要求佛開示,不是我的心了,我就成了無心之人了,那我跟這些土塑的、木雕的像有什麼區別呢?離開這個覺知之心外更沒有什麼是我的所有,為何如來說我的這個心是非心呢?

阿難錯用這個心,你看他還在這兒信誓旦旦的在這兒敘述,他忘了一個,阿難說的是我不但行善行惡都是用的這個能知能覺之心,現在你說這個心沒有,我就沒個著落了,你說這個心是分別妄想的話,那麼我就不見有一個確定的心在哪裡?

可是他不知道,反言之,我們換一個角度來講,既然你為善為惡都用的是這個心,說明不論為善為惡都在幻象虛妄之心上,恰恰體現的就是現前一念能為善為惡,遍法界,可以十法界。

為善就上升,為惡就輪迴、墮三途。這所有的這些幻象,當下體現的就是一念真心之體,阿難在一條一條的用著這個真心敘述這個事兒,可是他認作的還是妄想。

他說我為善的時候怎麼樣,為惡的時候怎麼怎麼樣,我的分別心就在,你怎麼能說沒有呢?可是,他忘了說反過來,打開心門看,不論善和惡,皆不離此現前一念法界之真心。為善為惡皆在妙明真心之內所顯的妙用。

我們也有常識,心心心難可尋,寬時遍法界,窄時不容針,一根針都容不下。阿難這裡就在找這個針這麼大的一個心,所以他就容不下個針。佛怎麼說他都覺得不對,自己有理。可是如果就這個心體他把它打開,一轉身的話,恰恰他講的所有過程,當下佛都是給他講的這個性,明心見性之性。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他就又開始說,云何如來說此非心?我實驚怖,就是在座的大眾也升起了疑惑,希望如來惟垂大悲,開示未悟,又請佛說法。佛再再給他說法,他還是不悟,又請了。

在這種情況下,佛就開始示真心有體。他要給阿難講這個真心之體,既然你說真心之處都是虛妄的,那麼虛妄之妄上真心之體,他要給阿難開示。所以在這一段開始,就等於從前面的經文換了一個角度,一個分水嶺,前面總是在破,這裡開始顯。

爾時世尊開示阿難及諸大眾,欲令心入無生法忍,於獅子座,摩阿難頂而告之言。為了開示這裡有一個目標,什麼叫做無生法忍?你聽到忍的時候你認為是一個什麼狀態呢?忍是一個什麼感覺?就是憋屈嗎?就是氣憤的忿忿不平,然後心裡一團怒火強按著在那兒,等著說君子報仇十年不晚,是這樣的嗎?這叫忍嗎?說我忍得過一時。為什麼在佛門裡在修行上要講知次位,能安忍,這個忍嚴格地講就是忍可、認知、決定相信的意思。其實換一個角度講就是我們,在這裡應該理解為深刻透徹地認識到,這就叫做忍。

我們常說忍,不是讓你憋屈著,把身憋壞了,把心性都憋壞了,忍就是讓你看破。當然這個基本上都在吹牛,我也在吹牛,看不破的,天天一塊兒打交道就知道幾斤幾兩,但是能夠放下幾分就算看破幾分,能放一點是一點。哪怕這次還看不破,正在發生的過程中,我心裡知道我沒看破是不對的,那也算功夫,所以這就叫做忍可。

在我們修行的次第中有三種忍。第一個叫做生忍,就是一切的順逆境界,別人毀犯你、謾罵你、誹謗你、冤枉你、誣陷你等等惱害的境界,你能夠忍得住。還有別人讚歎你、拍拍你,你也不上當,在別人面前稱讚你,稱揚歌頌你等等這些你也能忍得住,都能夠安心忍耐,而沒有傲滿之心,這就叫做生忍。這是我們一個修行功德、殊勝功德。

再一個殊勝功德叫做法忍,所謂法忍,是因為我們有生老病死,一切的疾病也罷,水、火、寒、熱、刀杖等等眾苦所逼迫的時候,我們還能夠安心不動。

特別是末法時期的學佛人,障礙多,業障多。我們現在飲苦食毒,導致我們在修行的過程中,特別是這個病苦,臨往生的時候,病苦來了,怎麼辦?你一定要能安忍得住。哪怕說大小便失禁,這個坐著輪椅,癱瘓了,一定要安忍得住。這個我們提前常要做這樣的預想。因為每個人都會老,誰也不知道哪一刻突然間怎麼辦呢?這就叫做法忍。

有好多時候,當我們要往生超凡入聖的時候,你無始以來的業力,冤親債主哪有那麼容易讓你走的?那就在臨死的時候,頓見分曉,看誰厲害,狹路相逢。你忍得過去就勇者勝,要忍,一定要忍,給自己打氣,同修。

在臨終的時候這種開示、助念等等,常要發願。也成就別人,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時候。別人到這個情境的時候,你要去成就、去發心,不要一退六二五,見了說他快死了,我嚇死了,我離的遠遠的,一定要去發心。這個真正發心最重要了,要知道,你發心的時候,將來回過來就是感的你的果報,成就別人,成就自己。所以對於這種苦迫,苦逼,我們就要能夠忍得住,這叫生忍和法忍。

無生法忍,是非常高的境界了。無生是什麼意思?不見一法有起伏。你一旦有起伏,《心經》裡面,有生就有滅,有垢凈,有增減等等,都是因為有生,包括滅也是因為有生。所以這裡的無生法忍,就是證入實相,證入到畢竟心性空性的時候,於三界內外,十法界中,都不見有一點點法能夠有少法生有少法滅,不見一個生滅之法。

這種超情離見,這種境界,只有修行者深入到不生不滅的道理的時候,而且不要忘了,安忍於此境界而不動。不起有見,不起空見,就用如如智對如如理,相扣得緊緊的不動。

現在有時候,不是沒有一點點感覺。我們在琢磨法義的時候,還會有點感覺,或者突然間悟到一個,猛地一個,不由自主的一個境界的時候,都會有這種靈感。可是我們,住不到裡面。

包括我們的出離心,每天功課的相續性,每天的精進度,老想懈怠,這就是沒有安忍,住不進去。特別是在無生法,一切境界,每天都纏繞著你,折磨你的時候,你能夠不動嗎?不動就是無生。

如如不動,不見一法生一法滅的時候,在講首楞嚴的時候叫做一切事究竟堅固。說明不見一法生一法滅,究竟堅固。所以說這裡的無生忍,就等於首楞嚴大定。也就是我們說的如來密因,妙真明心,這裡就叫做無生法忍。

這裡為什麼說欲令心入無生法忍呢?這裡講到的入,是就著修證而言,因為我們從沒有入,進到入,這是由從修、從證而言的。無生法的境界,是從理上而言的,它就是這麼個道理,無生法有這麼一個真理。忍是從你證的果位、地位上而言的,入無生法。

佛在這裡為了讓阿難及在場大眾,入首楞嚴大定,無生法忍這個境界,所以於獅子座,摩阿難頂,先安慰一下阿難說,你別再在那兒,再自己以為說,沒有心,找不著了。我現在告你什麼?諸法所生,唯心所現,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首先講到說,怎麼會沒有一個心呢?

這裡講唯心所現的時候,在佛門裡面,整個一代教法的總綱宗旨,萬法唯心,萬法唯識,三界唯心,都是說的這個。讀《地藏經》覺林菩薩那個,開始覺林菩薩偈中說一切唯心造,人人都皆知,萬法唯心。既然是這樣的話,如來肯定常說,所以這裡說,如來常說,諸法所生,唯心所現,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

這裡的一切因果,其實就是講到我們的相續色身的輪迴,也就是我們的正報,就是我們的身體,生生世世,依這個神識,種現相生,輪迴因果,這是叫做一切因果,因為我們的因果就在正報上體現。我們的遭遇就是我們的因果,欲知前因,就看我們這輩子的遭遇。欲知將來的果,就看我們這輩子的這個身體的發心,心促使我們的開言吐語,所有的業力,那麼一切因果就是依著我們的正報色身而言。

世界微塵恰恰指的就是我們的什麼?所依的山河大地的依報,乃至凡聖染凈一切世間出世間之法,都是唯有一心而起的。我不知道你們讀過有一個論典叫《大乘起信論》,裡面叫做一心生二門,生心真如門,心生滅門。染凈都是唯有一心而現的,皆是由此本心而有他的體性,所以說因心成體。

所以阿難你不要急,一切世界所有的東西都因心成體,怎麼會找不到他的心呢?所以你看下面,又進一步指示到說阿難,若諸世界一切所有,其中乃至草葉縷結,詰其根元,咸有體性,縱令虛空,亦有名貌,何況清凈妙凈明心,性一切心,而自無體呢?這就是給阿難說,說你不要怕,所有的這些世界之大類,世界的大有多大?避大而舉小,大的我們就不說了,小到說一棵草,一個用這個縷線打成的結,這就是都有體性。

為什麼這裡把這個微細處的東西舉出來說,微細的東西都有而言,都有心體,何況粗顯宏大的物體,一定會有體的所以這裡才叫做說乃至草葉縷結。草葉以什麼為體?你們理解什麼叫做體呢?體性,我們常說皆有體性,體性,到底體性是個什麼?什麼叫體?葉子以什麼為體?葉子就以草為體。

這裡講到:如此微細的東西都有體,何況,隱而言之,就是言外之意就是說。何況大的,看得見,摸得著,非常宏大的東西。比如:地球,太陽,月亮。

再進一步而言這是從色法,有礙之色法而言。說看得見的都有體,這是其次。縱然還有看不見的是什麼東西呢?縱令虛空,因為無礙,我們摸不著,揪不出來,沒有一個相狀,就這樣的東西。他也會,其實有狀可名,有相可貌,有相貌有狀態。

虛空以什麼為名貌?虛空以什麼為體?以無礙為體。虛空就是,你來回這麼招手,他都能夠來去自由沒有什麼東西能障礙,闊虛無礙是他的名和相貌。虛就是闊虛,闊然虛空,虛開的東西。無礙是他的相貌,虛空怎麼體現的?就是因為他無有礙。我們說空中飛舞,由於虛空是無礙的,所以柳絮才能空中飛舞,這就是虛空的體性。

當然這些東西都是隨順世間而有的分別名貌,就是名稱和相貌。這樣的東西尚有體性,更何況出世間本有的,清凈的。什麼叫清凈呢?清凈就是無有垢。凈妙的,什麼叫凈妙呢?就是不染著。什麼叫明心呢?就是沒有障礙,顯明的清白的。何況清凈,性凈的明,何況這樣的真心呢?

微細的東西都有體,何況大的東西?再說這個能有障礙的色法都有體,虛空都有體,何況有障礙的色法呢?這一切虛空也罷,微細的宏大的色法也罷,他都是隨順世間的假名而立的,這些都有體,何況本來清凈的清凈妙凈明心沒有體嗎?所以這就告訴阿難,因為阿難著急了。覺得我的心哪兒去了?佛就說是有體。你的真心肯定有體,可是你現在是錯認了妄心。

所以在這裡最後加了一句:性一切心而無自體。說明什麼呢?一切萬法,我們看的見摸不著的這些東西,都是由這個真心中所體現出來的。那麼體現出來的妄相幻相的東西都有體,何況性一切心,就是這個性就跟一個動詞一樣。就是把一切周遍法界的東西,都是以它為心性的。從真心海中所顯現出來的影像,怎麼會沒有體呢?真心海怎麼會沒有體。枝末都有,根本的東西怎麼能沒體呢?這就給阿難說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佛信 的精彩文章:

如何調伏修行中的煩惱?
怎樣念佛是不如法的行為?

TAG:佛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