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高頻地波雷達獲取國家最高技術獎 曾成功探測到隱身空中目標

高頻地波雷達獲取國家最高技術獎 曾成功探測到隱身空中目標

劉永坦院士主持研製的高頻地波雷達,別小看這些電線杆,它們曾經發現過隱身飛機

1月8日中國著名雷達專家、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兩院院士劉永坦獲取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就是國產高頻地波探測雷達,這種雷達據說成功探測到隱身目標,是中國防空又一種反隱身利器。

對於高頻地波雷達許多人可能感覺陌生,所以報道之中有「新體制雷達」之稱,所謂高頻地波雷達,它的雷達電磁波並不在大氣層之中傳遞,而是利用高頻短波與海浪相互作用來探測目標,由於工作頻率低、波長較長,因此探測距離遠,可以達到數百公里,現有隱身目標主要針對微波雷達,對於短波效果較差,因此高頻地波雷達反隱身能力較強,另外電磁波是在海浪上「前進」,因此可以繞過地平線探測水面,具備超視距探測能力,傳統微波雷達視距局限在地平線以內,這樣就限制它的探測能力。

高頻地波雷達原理示意圖,注意它的電磁波是沿海面向前

高頻地波雷達與傳統雷達相比,探測距離遠,覆蓋範圍廣,一部雷達作用範圍相當於數十部傳統體制雷達,尤其它的超視距、反隱身等方面能力是傳統雷達無法比擬的,在現代防禦體系之中價值重大,高頻地波雷達與遙感衛星相比,造價又非常低,信息實時性較好,可以作為遙感衛星補充,正是擁有這樣優點,高頻地波雷達是現代雷達發展一個熱點,當然高頻地波雷達也有自己的缺點,那就是天線陣列龐大,整個雷達系統佔地面積相對也比較大,機動不便,容易被探測和攻擊,不過考慮到優點,這些缺點還是可以接受的。

德國高頻地波雷達

國內相關單位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著手高頻地波雷達研製,包括武漢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等,其中武漢大學的OSMAR系列高頻地波雷達已經進入實用階段,劉永坦院士所在的哈工大也是中國高頻地波雷達研究重鎮,上世紀80年代在英國完成高頻地波雷達信號處理系統研製,回國主持了國內高頻地波雷達研製項目,領導技術團隊在雷達系統、目標探測、抗干擾、雷達天線測試、雷達系統數字化改造等方面進行了長期的工作積累,取得大量經驗和成果,首先完成了國產高頻地波雷達理論研究,攻克了一系列技術難關,然後試製成高頻地波實驗站,成功探測到了超視距海面目標,距離達到數百公里,標誌著中國已經掌握了高頻地波雷達技術,上世紀90年代根據國外隱身飛機發展,劉永坦院士組織技術團隊又成功實現了高頻地波雷達海空功能一體化,探測到了空中目標。成為中國防空、海防體系銳利的鷹眼。

劉院士是中國高頻地波雷達發展先驅(哈工大圖片)

實現對海面目標超視距探測(哈工大圖片)

又成功實現了海空一體化,探測空中目標(哈工大圖片)

目前國產高頻地波雷達還在繼續發展之中,還在研製體積更小、機動性能更好的型號,實現車載或者艦載,拓展雷達探測範圍,同時還在多基地組網、抗干擾等方面進行研究,進一步提高雷達探測能力和覆蓋範圍。

新體制雷達讓中國防空體系更加完善

國產高頻地波雷達裝備部隊之後,有效增強了中國對於領空和領海探測能力,尤其遠距離探測隱身目標、巡航導彈、掠海導彈等能力更加寶貴,將中國防禦體系向前推進了數百公里,增加了防禦縱深,提高了預警時間,同時它也可以用于海洋遙感、自然災害預測等用途,讓海洋活動更加有效率和更加安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飛豬的防務觀察 的精彩文章:

國產雷達數百公里成功探測 F22在我們面前耀武揚威日子結束了
出雲級要改裝輕型航母之後能裝多少架F35B 大約16架左右

TAG:小飛豬的防務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