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我會變成機器人嗎?——一款可篡改人類大腦的晶元即將問世

我會變成機器人嗎?——一款可篡改人類大腦的晶元即將問世

時間:1月13日(周日)14:00-16:30

地點:中國科技館一層報告廳

題目:《我會變成機器人嗎?——一款可篡改人類大腦的晶元即將問世》

嘉賓:莫大偉(密歇根大學博士,北京大學燕京學堂副院長)

方在慶(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葉 盛(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科學松鼠會成員)

陳楸帆(科幻作家、編劇、譯者)

嘉賓簡

莫大偉(DavidMoser)《哥德爾、埃舍爾、巴赫:集異璧之大成》的譯者之一。密歇根大學博士,北京大學燕京學堂副院長,北京外國語大學客座教授,曾任教於首都師範大學。1997年,痴迷於相聲的他拜著名相聲演員丁廣泉為師。莫大偉多年來活躍在電視熒屏上,先後主持《希望英語》《隨大偉逛北京》等欄目,並經常演出小品、相聲等。

方在慶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科學史、科學哲學和科學社會學。長期從事愛因斯坦、德國的科學與文化研究,曾主持翻譯過《愛因斯坦全集》第九卷和第十三卷。曾先後任教於浙江大學、清華大學,擔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傑出訪問學者」,德國慕尼黑大學埃里克?弗格林教席以及德國比勒菲爾德大學客座教授等。

葉盛結構生物學家,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中國生物物理學會科普工作委員會秘書長,科學松鼠會成員。科普譯者,譯著《大滅絕時代》獲得國家圖書館「文津獎」;科幻文學作家,科幻小說《畫骨》獲得中國科幻最高獎「銀河獎」。《人民日報》「科技大觀」專欄撰稿人。

陳楸帆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及藝術系,科幻作家、編劇、譯者。世界科幻作家協會成員,世界華人科幻作家協會會長。曾多次獲得星雲獎、銀河獎、世界奇幻科幻翻譯獎等國內外獎項,作品被譯為多國語言,在許多歐美科幻雜誌均為首位發表作品的中國作家,代表作《荒潮》《未來病史》等。現為傳茂文化創始人,聚焦泛科幻領域的IP開發、科幻科普傳播,以及科技與文化藝術產業的跨界合作。

內容提

演講主題1:把「我」變成機器人理論上真的是可行的嗎?

這不是一個嚴肅的科技問題,而是一個有趣的認知科學問題。要想弄清楚這些問題我們就必須了解到意識在人腦中究竟是怎麼工作的。活動將邀請歷時10年才最終成功翻譯成中文的人工智慧奇書《哥德爾、埃舍爾、巴赫:集異璧之大成》的譯者、堪稱最了解原著作者侯世達思想的莫大偉先生從認知科學層面來解答智能的產生之謎。

演講主題2:那我們再造出一個機器人愛因斯坦,還能同樣那麼偉大嗎?

美國認知科學家查爾默斯曾經做過一個名叫「兩個愛因斯坦」的殭屍實驗,指出即使人工智慧完全成功,我們能夠再造一個愛因斯坦,新的愛因斯坦也只會像是一個殭屍,不會像我們曾經的那位愛因斯坦具有原創的思想力和偉大人格。那愛因斯坦的原創思想力和人格究竟偉大在哪裡呢?我國著名的愛因斯坦專家方在慶教授將為我們全面、深度解讀公眾不曾真正了解的愛因斯坦。

演講主題3:從人到機器人,我們究竟應該怎麼從技術上實現?

從DNA、蛋白質的微觀層面看,組成人類生命的基礎就是一段段的代碼,從這個層面上來看,會不會人類本身就是一種由編碼組成的有機體機器人呢?我們通過在人腦中嵌入一段程序或者晶元,把人類「升級」成不朽的機器人在生物學層面上應該怎麼做?有科學家做過這樣的假設沒有?結構生物學家葉盛博士將為我們打開這扇技術暢想之門。

演講主題4:人類真的會被AI取代嗎?

未來AI的發展對於人類而言究竟意味著什麼?人類一旦創造出一種能夠自我思考的機器大腦之後,會被它們逆向取代?我們的記憶可以上傳複製到其他的身體上,進而實現永生嗎?科幻作家陳楸帆將與我們一起擦亮想像未來的水晶球,為我們展現未來人工智慧的諸多可能。相信在中國,沒有人在這方面開的腦洞比科幻作家陳楸帆更大、更專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數字科技館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越撓越癢?
好消息,中科館大型科普劇 《皮皮的火星夢》小演員招募啦!

TAG:中國數字科技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