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月虧近一億,瑞幸死磕星巴克,你pick哪一個?

月虧近一億,瑞幸死磕星巴克,你pick哪一個?

2018年的咖啡市場,怎麼會沒有瑞幸的姓名?

這個如今已經瘋狂擴張到2000家門店的咖啡新秀瑞幸,銷售杯量達到了8500萬,付費用戶超過1200萬。

飛速的增量與可喜的成績背後,有一個數字也是驚人的。早前瑞幸咖啡B輪融資商業計劃書顯示,瑞幸咖啡前9個月累計銷售收入 3.75 億元,毛利潤-4.33億元(毛利率為-115.5%),凈虧損8.57億元。

成立一年多,瑞幸融資三次,今年7月的A輪估值10億美元,12月的B輪估值22億美元。融資速度之快基本「無人」能及。外界普遍認為,從開店擴張,到人力投入、用戶補貼等等,瑞幸十分燒錢,也十分缺錢。即使有創始人那句「我們準備攜10億進場,並且做好長期虧損的準備」做鋪墊,瑞幸如此燒錢的速度仍令人為其捏了一把汗。

瑞幸就是沖著星巴克去的,這也是互聯網線上與傳統線下的又一次對壘。那麼這位「對手」2019年還能穩當咖啡界一哥嗎?

用戶粘性靠燒錢?

瑞幸的故事,是一個典型的資本的催熟遊戲。

通過一系列高補貼的拉新與折扣,瑞幸的火爆用一個詞就可以總結:便宜。

若以品質就想和星巴克較量,瑞幸無疑是自尋死路。畢竟在中國市場,「什麼才叫好咖啡」,基本都是星巴克教育起來的。至於瑞幸的「大師代言」和「咖啡品質」,星巴克和其他相對高端的咖啡品牌分分鐘就能如法炮製,這不是一個非常有效的壁壘。

於是,更便宜、更便利的消費場景成了瑞幸想要彎道超車的最主要策略,其實7-11、全家以及麥當勞都想通過此法擴展市場,不過市場給的反饋平平,瑞幸為何又能憑此成功殺出重圍呢?

瑞幸不愧為本土品牌,它聰明之處在於瑞幸給了消費者一個性價比更高的「裝逼」場景,27元的原價不至於讓逼格下降太多,給了消費者充分心理滿足的同時,卡包里的1.8折券、3.8折券以及5折券又不會讓消費者囊中羞澀,手機點單的方式又掩護了用券可能帶來的難為情,逼格有了,錢省了,兩全其美的同時,咖啡味道也不差。

畢竟,在中國,追求咖啡品質的人還只在少數,喝星巴克的和喝瑞幸的人可能都是同一批人,「免費策略」和「裂變機制」都做得很好,但這更多只能起到「拉新」的作用,至於所謂的「消費者忠誠度」,目前並沒有看到有效的解決方案。

用戶粘性,一旦脫離燒錢補貼,還能剩餘多少,瑞幸可能比誰都清楚。

受影響?星巴克開始送外賣

就算許多人不看好瑞幸幹得過星巴克,星巴克改革的速度也的確加快了。

其中,開啟線下外賣通道被視為受瑞幸「威脅」而走出的最大一步。2018年8月,星巴克和阿里巴巴在上海宣布達成全面戰略合作,宣布從9月中旬開始,星巴克會依託於餓了么的配送體系,在北京和上海的300家門店試點外送服務,隨後逐步延伸至全國。同時,與盒馬門店共同建設「外送星廚」。

之後不久,星巴克在官方App上線了獨立外賣通道,但之前科技君就說了,國人消費星巴克,更多消費的是一個環境,星巴克外賣上線後水花不大,反響較為一般。想想也很好理解,只是叫外賣,均價40元的星巴克與15元的瑞幸,後者的優勢恐怕更大。

但作為上市公司,星巴克的主要任務還是「利潤」,在價格戰方面,不敢過於放肆。降價對於星巴克來說,還是一件遙遠的事,這給了瑞幸長足的信心。

以後,很有可能會出現的場景大概是,用戶更偏愛去星巴克實體店裡喝咖啡,但又更愛叫瑞幸的外賣,當然,此前提是瑞幸願意一直拿折扣券提供給消費者。

這也是瑞幸的「陰謀」:雖然盈利還「沒有時間表」,但瑞幸手上充足的現金,已經可以為公司樹起一個不低的門檻,做好應對競對發起價格戰、補貼戰的準備。

星巴克與瑞幸之間的大戲在2019年肯定會更加精彩,我們拭目以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微分享 的精彩文章:

鎚子法人變更,手機全缺貨,羅永浩微博「斷更」,網友:還嘴硬?
D&G這次到底損失了多少錢?短短五天,半年銷售額「作」沒了

TAG:科技微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