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唐詩閑讀:「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唐詩閑讀:「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今天接著讀杜甫的詩。

我們知道,讀杜甫的詩跟讀李白的詩不一樣:讀李白的詩,拿起一首來,不用了解背景知識,不須知道詩歌緣起,劈空而讀,就大致能讀出來詩中滋味,覺得好,因為李白是天才,他的詩也多是浪漫主義的作品,基本不需要現實做依託,他的詩和人一樣,是飛揚的;讀杜甫的詩呢,卻必須了解這首詩大致寫於何時,因為什麼事情的發生,需要了解詳細的背景知識,才大致可以讀出詩中的味道來,品出它的好,杜甫當然也是天才,他的天才來自他的博大、正常、健全、深厚。他的詩寫的都是現實中的真切存在的事情他的詩和人一樣,是沉著的。葉嘉瑩先生曾經這樣比喻兩個人:「李白是飛上去的天上的一朵雲;杜甫是穩穩噹噹站在地面上的一座山。」太恰當了。

(杜甫像)

我們讀了這麼多杜甫的詩,我們約略已經知道杜甫的不容易,他十年困守長安,各種受罪,最終只謀得了一個倉庫管理員的職位;他做了皇帝的親隨左拾遺一年光景,卻最終落了個辭官漂泊的結果,在外漂泊衣食無著的四年時光之後,他才暫得在成都草堂獲得了安穩的生活。我們已經總結過了,加上他在成都嚴武幕中的一段仕途經歷,杜甫一生從政不過只有不到兩年半的時光,但就是這樣一個當官時間非常短的人,他終其一生都在關懷自己的祖國,心裡總是裝著家國天下。他時時刻刻沒有忘記要給國家出點力,為人民謀點福祉。

(杜甫茅廬故居)

杜甫窮到極致,在同谷的時候差點餓死,就算在成都安家草堂之後,他的大部分生活資料依然來源於朋友們的接濟,這是多麼的無奈啊。但無奈歸無奈,他對於暫時的安定生活依然表達出了他無盡的熱愛。之前說過,杜甫的偉大在於:他認識到了生活的艱難與時代的苦難,卻仍然能夠保持對生活的熱愛。這才有了前面《江村》一詩里的「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為釣鉤」的天倫之樂及安靜恬然之趣。對於杜甫來說,他苦難灰暗的苦難生命,在成都草堂獲得了暫時少有的明亮色彩。年過半百的杜甫在這裡獲得了一閃而過的歡樂時光,記載這樣生活的詩較著名的還有《客至》一首,今天我們就來讀這首詩,全詩如下:

(詩意圖)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

村甫在這首詩的詩題之下標了「喜崔明府相過」。明府,是唐人對縣令的稱呼。相過,即探望、相訪。杜甫母家姓崔,因此,這裡的崔縣令很有可能是他的親戚,至少是他心底里願意接受接濟的一位友人,因此,他才會說「喜」,對於那些杜甫不得不陪上笑臉以接受接濟的官員和貴人,杜甫是「喜」不起來的,在那些人面前,他滿懷屈辱卻不得不彎了脊樑。

(舍南舍北皆春水)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這是草堂的地理自然環境,草堂的南北都是春水,只見群鷗日日飛去歸來。春水當然不僅指春天的時令,還指綠意盎然,春水這樣簡單的字眼,就把春意滿滿的草堂環境表現的十分秀麗可愛,而群鷗也不是偶然飛來,而是「日日來」,為什麼每天都來呢,因為這裡環境幽靜清雅,詩人也不去驅趕打擾它們,所以它們才能也才敢每天都來。杜甫的草堂生活環境如此,他像隱士一樣,清溪為鄰,群鷗相伴。

(詩意圖)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草堂門前的路上鋪滿了落花(杜甫建設草堂時,多方求援,獲得了各種果樹,春日春花盛開,當然落花滿地),長滿花草的庭院小路從來沒有因為迎客而打掃(足見來訪者少),只是為了你的到來,我家破舊的草門才首次打開。崔縣令顯然是提前通知過杜甫,所以路提前掃過了,這也從另外的角度說明兩人的關係,比如高適、嚴武這樣的密友關係,來之前不必通知,徑直來就是了,崔縣令跟杜甫的關係顯然並不親近;但杜甫又是樂意他來的,是歡喜的,所以,他掃了花徑,打開柴扉,等待客人的到來,他把崔縣令當客人,這是一種不遠不近的關係。

(花徑)

「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集市太遠,盤中的飯菜實在簡單;家境貧寒,只有陳年濁酒招待。無兼味,沒有兩種以上的味道,顯然,這是謙言菜少,也從側面說明杜甫是真窮。酒樽里的酒也只是隔年的家釀,沒有新酒,原因是買不起酒。這兩句是客氣話,我們知道,在高適、嚴武那裡,杜甫向來是張嘴直接要東西的,你來吧,來的時候帶著酒菜,我這裡沒吃沒喝,但崔縣令來了,他還客氣一下,菜少啊,酒薄啊,別怪啊,我太窮了。

(詩意圖)

「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肯,是能否允許的意思,這裡是向客人徵詢。如果你願意跟鄰家的老翁相對飲酒,就隔著籬笆把他喊過來,把剩下的酒全部喝完,顯然,詩人越喝酒意越濃,越喝興緻越高,把鄰家老翁也喊了過來,大家一起喝了起來,氣縫顯然是歡快、興奮、熱烈的。縣令與農夫對飲,中間又有杜甫這樣的詩人,三人不同的身分背景,所以杜甫要徵求縣令的同意,鄰家老翁一來,三人對飲,菲菜幾碟,舊酒一樽,相對無他事,只說飲酒,這場景多麼歡樂啊!

(詩意圖)

在杜甫這裡,詩歌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詩歌,朋友來訪,灑無好酒,菜無好菜,但喝到高興時,把鄰居也喊過來一起熱鬧,這種快樂是任何富貴的生活都換不來的,他把自己的生活點滴全部寫進詩里,他把他點滴的生活快樂,他把他沉重的生活災難寫進詩里,他把他對家對國對人民的深深擔憂寫進詩里。在杜甫的詩里,他的感情從來是真實的,切膚的,這也正是杜甫詩感人至深,廣為傳誦的原因。但這首詩里的「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兩句卻在互聯網上被網友們徹底污化了,把敞開柴扉,掃凈花徑的待客之道聯想成男女之間的床第之歡,實在是讓人無語嘆息!

(詩意圖)

《唐七律雋》里評價這首詩是「只家常話耳。不見深艱作意之語,而有天然真致。與《賓至》詩同一格,而《賓至》猶有作意語;雖開元、白一派,而元、白一生,何曾得此妙境!」不是嗎,這首詩里,我們見不到艱深的字眼,幾乎每一句都是拉家常的話,要不就說杜甫是集大成呢,寫這首詩的時間點,王維在同年去世,白居易還遠沒有出生,通俗淺易的詩風,元稹、白居易所倡導的新樂府詩風,杜甫早就爛熟於筆端了。

(【唐詩閑讀】之143,圖片源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個小布丁 的精彩文章:

唐詩閑讀:「男兒生不成名身已老,三年飢走荒山道」
《說文解字》第70課:藕是荷花的根嗎?

TAG:三個小布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