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西泠秋拍的十件紫砂重器!
在剛剛過去的2018西泠秋拍,紫砂專場上拍151件,成交136件,成交率高達90%,共1900多萬!
而其中前十件紫砂作品,就已高達1300多萬,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下這十件精品紫砂器!
乾隆御題詩虛扁壺
此件為龔心釗舊藏,為清乾隆年間作品,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題「御制」二字,描金描銀紫泥虛扁壺,並配有龔心釗藏盒。盒上題籤:乾隆御制戧金砂壺。懷希。盒內鑒藏印:龔心釗真賞印(鑒藏印)詩文著録:《欽定四庫全書·御制詩三集》卷二十一
曼生壺之紫泥扁合歡
清中期·楊彭年制、陳曼生刻阿曼陀室款紫泥扁合歡壺款識:阿曼陀室(底款);彭年(把款);曼生(刻款)鐫刻:酒以合歡,不如鳳團。曼生作銘。
五彩泥堆繪插屏
此件為乾隆年間作品,在當時堆繪的技法極為流行,楊季元、楊季初等人都是當時的泥繪高手,此外在故宮博物院更是藏有多見紫砂堆泥繪的筆筒,可見珍貴。
聖思款紫砂天雞尊
此件紫砂胎天雞尊,通體以段泥燒制,造型小巧,做工精緻,以紅、金、墨多彩裝飾,寶瓶外壁金漆滿繪祥雲「壽」字。主體為寶瓶,瓶底承天雞,天雞展翅,腹部中空,與寶瓶底部相通,雞首口部設有出氣孔,可用作香器散發香味。雄雞尾羽豐滿,引頸昂首,其冠、眼、喙、爪、羽毛等刻畫極為細膩、流暢,且雞腹底部落有「聖思氏」陽文方章,極為少見。整體造像鮮活靈動,氣宇軒昂,神形兼備,體現出雄奇駿逸,超凡脫俗的氣格,堪稱難得的紫砂藝術神品。故宮博物院藏有一件「宜興窯描金彩繪天雞尊」,形貌相似,可籍此一窺乾隆時期御前清賞之好尚。
玉成窯王東石提梁
此件提梁壺,身筒近似高井欄形,氣度闊達,平蓋配單環鈕,韻味十足。提梁外方內圓,製作渾厚,流嘴造型與提梁異曲同工,生動而流暢。壺身的線面過渡,轉角、蓋鈕、流嘴、提梁均大氣簡約,視覺立體感強。壺身一面光素,一面刻繪幽蘭,姿態優雅。清新馥郁,並配以詩文雅句,鐫刻極為瀟洒。
鳴遠款朱泥六方壺
此壺體砂質溫潤,色呈朱紅。壺身略扁,鈕、蓋、口、身以至圈足皆貫以六棱,呈六方形。蓋頂稜線與壺身貫通連接,線條明晰工整,轉摺合度,塊面飽滿圓潤,如動似止。蓋面上置一六方形鈕,與壺身呼應。壺底鐫楷書「鳴遠」二字款。此壺雖光素無飾卻憑藉其剛毅、飽滿的線條和特殊的砂料質感,展現出了紫砂器物不可名狀的素雅、寧靜之美。
黃玉麟制仿古壺
此仿古壺精鍊紫泥而制,壺體碩圓飽滿,鼓腹寬肩,造型古樸端莊,主以靜氣。彎流圈把皆舒展,口蓋留唇邊,上下密合,鈕作扁珠,似如壺腹,全器比例協調,宛若一氣呵成。壺面銘刻為吳昌碩刀筆,書畫切壺切茗,字為「誦秋水篇,試中泠泉,青山白雲吾周旋,庚子秋仲」,畫為松下高士圖。
清早期 朱泥圓壺
此器泥料細膩,窯火得宜,胎肉緊緻,紅潤可人。壺形近似半月狀,重心下移,雙線壓蓋,修整精細,線條流暢。流挺而上揚,勁挺不凡,圈把緊結,底部平整略內凹,鈐印「荊溪周發祥制」,作者乃乾隆時期制壺名家,制壺技藝純熟。整器精工,秀骨雅健,線條流暢,頗有禪意,實為清早期朱泥之妙品。
四方墨彩花盆
此花盆以細膩紫泥製作而成,質感強烈,全手工鑲接成器,造型獨特。盆壁厚實,形制挺括不失柔美,器身面與面交接處作抽角設計,筋紋處理細緻,極具變化和美感。花盆短邊繪山水遠景,長邊繪花蝶圖,植株婀娜豐美,花間蟲趣,春意盎然;另一面繪行舟圖,墨彩濃淡有致,工法細膩流暢,畫片唯美優雅,意境深邃幽遠。盆底開雙圓孔,下置四抽角足,與盆體一脈而下,協調呼應。此花盆規整大氣,做工精良,墨彩工筆極具文人氣息,雅緻怡人,為盆栽愛好者所重。
楊彭年制紫泥秦權
壺以上等精鍊紫泥為胎,作秦權式,穩重沉著,半圓形截蓋,蓋與壺身渾成一體,蓋鈕順著鐘形蓋面弧度拱起作橋形,流向上微屈,力感十足,環耳形把手,略呈大橢圓形,壺底內凹。壺身一面刻蘭草、枯枝若干,題「廉普監造」款;另一面刻詩句並作銘。
天下壺友
ID:xiaomatanzisha
天下壺友交流群
好看你就點點我


※白茶是什麼?一句話講明白
※浙江長興、安徽的紫砂泥料,與宜興本地的怎麼區分?
TAG:天下壺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