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看完BBC《美容的真相》,心疼這些年花在臉上的冤枉錢

看完BBC《美容的真相》,心疼這些年花在臉上的冤枉錢

大家好,我是輕讀大表哥。

北京的冬天非常乾燥,我,一個從前連洗面奶都懶得用的糙漢子,最近也被老婆督促敷面膜了。

起初我是拒絕的,抗爭失敗後,我羞恥地發現自己也愛上了那一刻的清爽······

看完BBC《美容的真相》,心疼這些年花在臉上的冤枉錢

對很多女性及其家屬來說,臉是一個花錢的無底洞。

中國化妝品零售額逐年上漲。2018年全國化妝品零售額預計達到3737億元,比2017年多出近200個億。

有人計算,一個女人一輩子花在臉上的錢,夠買一套房了。

看完BBC《美容的真相》,心疼這些年花在臉上的冤枉錢

可那些貴得要死的化妝品,真的都有用嗎?

看完BBC《美容的真相》,心疼這些年花在臉上的冤枉錢

周末,我,一個直男,獨自看了一部BBC紀錄片《美容的真相》,才知道大多數人對美容護膚的認知是錯的,花的都是冤枉錢。

看完這篇文章記得轉發給你的閨蜜或者老婆(女友)。需要說明的是,本文不含任何品牌廣告。

看完BBC《美容的真相》,心疼這些年花在臉上的冤枉錢

關於保濕

有四分之三的女性和半數的男性都會使用保濕面霜,認為面霜可以保持肌膚水潤和年輕態。

《美容的真相》中,25位志願者對三款價位不同但均銷量很高的面霜進行測試,品牌分別按價位屬於低檔、中檔、高檔三類(為避免廣告嫌疑,我在文字中就不點品牌的名了)。

看完BBC《美容的真相》,心疼這些年花在臉上的冤枉錢

研究者將志願者分為A、B、C三組,把三款產品裝進同樣包裝的瓶子中分給三組測試者。

實驗持續三周,每位測試者每天使用兩次,只塗一邊臉,另一邊什麼都不用,三周後將實驗前後的膚質數據進行對比。

三周後,實驗結果讓測試者們非常意外,只有兩種產品能讓肌膚含水量增加,分別是低價的和中等價位的。最貴的一款,補水效果最差。

看完BBC《美容的真相》,心疼這些年花在臉上的冤枉錢

效果好的兩種產品,是因為產品成分含有大量的保濕劑,保濕劑這種化學製劑可以為肌膚鎖水。

在這些保濕劑中,最常見的是甘油,成分表中位置排得越靠前,說明這種成分的含量越多。

看完BBC《美容的真相》,心疼這些年花在臉上的冤枉錢

常用保濕劑除了價格低廉效果佳的甘油,還有三甘醇、丙二醇、山梨醇、膠尿素等。

那長期使用保濕霜,是否能使皮膚抵禦乾燥、保持水潤?

答案是,並不能。

測試者連續塗抹面霜三周後,肌膚的健康程度、臉色、膚質等完全沒有變化。那些可觀的補水效果,都是暫時的。

真相一:長期用保濕霜基本是做無用功。保濕霜也不是越貴越好,要看甘油含量,在成分表中排名越靠前說明含量越大。

看完BBC《美容的真相》,心疼這些年花在臉上的冤枉錢

關於祛皺

女人照鏡子最怕看到什麼?

當然是,皺紋。

通常我們認為,隨著年齡增大,臉上的皺紋會越來越明顯,像60多歲的趙雅芝這種「凍齡女神」讓人羞煞。

看完BBC《美容的真相》,心疼這些年花在臉上的冤枉錢

可《美容的真相》告訴你,皺紋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太陽光的照射。

太陽光的紫外線分為短波紫外線(UVB)和長波紫外線(UVA)。

短波紫外線會導致晒傷,長波紫外線可以穿透玻璃,是導致皮膚老化的主要原因。

看完BBC《美容的真相》,心疼這些年花在臉上的冤枉錢

測試者吉爾,開了很多年長途汽車。通過儀器,皮膚科醫生克里斯發現吉爾的皺紋主要集中在眼部,且右臉的魚尾紋更多,範圍更大。

看完BBC《美容的真相》,心疼這些年花在臉上的冤枉錢

雖然在室內,但吉爾的右臉比左臉更容易被太陽曬到,受到長波紫外線的攻擊。

看完BBC《美容的真相》,心疼這些年花在臉上的冤枉錢

為什麼陽光照射會引起皺紋?

克里斯的同事瑞秋·沃森教授給出了解釋:皮膚中的真皮組織為皮膚提供了強度和彈性,表皮與真皮間有一種原纖維蛋白,它們起到了一種像帳篷樁一樣的作用,能夠支撐起表皮並且使其保持伸展。

看完BBC《美容的真相》,心疼這些年花在臉上的冤枉錢

克里斯教授說,大概有四分之三的皺紋都是陽光造成的,抽煙、污染等外部因素在肌膚老化中只佔很小的一部分。

如果一個人從來沒有接觸過陽光,那可能要到八十歲才看得出肌膚老化。

所以抗衰老,一年四季都要防晒,SPF30+以上,防UVA四星以上是基本。

看完BBC《美容的真相》,心疼這些年花在臉上的冤枉錢

但對於已經產生的皺紋色斑,單純靠保濕的護膚手段肯定沒用。

眾所周知,注射肉毒桿菌確實可以撫平細紋,但要祛皺不一定要用這麼極端的方法。

有個方法是使用處方類產品,如維生素A酸,由於效力較強,前幾次使用可能會引起泛紅和刺激,還可能導致刺痛和灼熱感。

看完BBC《美容的真相》,心疼這些年花在臉上的冤枉錢

由於比較強烈的副作用,維生素A酸作為一種處方葯,只能從正規的皮膚診所開出。

當然也有替代品——維生素A,效果雖然比維生素A酸弱一點,但是更安全,長期堅持使用還是會有成效。

看完BBC《美容的真相》,心疼這些年花在臉上的冤枉錢

真相二:預防及解決肌膚衰老問題,重點就是:防晒霜+維生素A。

看完BBC《美容的真相》,心疼這些年花在臉上的冤枉錢

關於彩妝

說完了護膚,再說說美容。

很多女生花了不少銀子在口紅粉底眼影上,大表哥就給老婆送過不少口紅眼影各種瓶瓶罐罐,價格不菲,卻是直男絕對不會選錯的禮物。

看完BBC《美容的真相》,心疼這些年花在臉上的冤枉錢

但這些彩妝真的值那麼多錢嗎?

節目組找來著名美妝專家,一起給志願者做了幾組彩妝實驗,從粉底-眼影-唇彩-睫毛膏,依次根據使用體驗感進行盲測。

結果表明,所有志願者,不約而同得都選擇了便宜的粉底、唇彩,和貴的眼影、睫毛膏。

看完BBC《美容的真相》,心疼這些年花在臉上的冤枉錢

連彩妝專家也很難分得出唇彩有什麼大的區別。

看完BBC《美容的真相》,心疼這些年花在臉上的冤枉錢

看完BBC《美容的真相》,心疼這些年花在臉上的冤枉錢

所以,眼影、口紅之類的強視覺效果產品可以買貴的,效果會更好。如果不是追求有衝擊力的視覺效果,那麼像唇彩、修容之類的產品,便宜也有好用的。

真相三:買便宜的粉底和口紅,省下的錢用來買貴的眼影和睫毛膏。

看完BBC《美容的真相》,心疼這些年花在臉上的冤枉錢

關於化妝品廣告詞

「含有活性成分」

「經臨床試驗證明可以除皺」

「它會讓你的肌膚亮如新生」

·······

很多化妝品廣告上對其功效的描述,讓人聽得雲里霧裡。片子里,美容化學專家就指出,商家是不允許虛假廣告宣傳的,但如果沒有人投訴,權威機構也不會嚴苛要求產品宣傳與實際效果一字不差。

於是,許多商家開始打擦邊球,包裝上出現了一些看起來很專業,實則具有迷惑性的說辭。

比如「已通過皮膚測試」的宣傳語,其實只要「一個人測試」就可以在包裝上這麼寫。

比如 「經臨床試驗證明可以除皺」,就是經由實驗證明能減少10%的皺紋,但得在放大鏡下才能看到,肉眼可能看不到效果。

有「活性成分」更是迷惑性的說辭:商家只需要通過簡單的「體外測試 」,就可以用這個辭彙。

看完BBC《美容的真相》,心疼這些年花在臉上的冤枉錢

此外,類似 「讓皮膚氣色絕佳,熠熠生輝」的宣傳語更是誇張,也很難經由商家實驗證明。

看完BBC《美容的真相》,心疼這些年花在臉上的冤枉錢

關於消費心理

這部片子還研究了人們的消費心理,以及商家為此制定的銷售套路。

一位心理學博士有做了一個實驗:完全一樣的產品,一開始用了簡易版包裝賣相,導購身穿休閑裝。

看完BBC《美容的真相》,心疼這些年花在臉上的冤枉錢

然後換了高大上的包裝和品名,導購也穿上白大褂,顯得很專業。

看完BBC《美容的真相》,心疼這些年花在臉上的冤枉錢

結果2個小時里,簡易版只有3個人買,新包裝卻有8個人。

實驗還請每位顧客準備了一份調查問卷,看似是徵求針對新產品的意見,實際上是考察顧客的自尊心高低。

結果顯示,自尊心更高的人,購物時會傾向於選擇包裝簡單實用的產品。而自尊心低一些的人,會選擇看起來高檔的產品。

看完BBC《美容的真相》,心疼這些年花在臉上的冤枉錢

心理學博士解釋說,這來自於一個人的「補償心理」:當你看到奢侈品時,你的自尊心會降低,潛意識中需要通過購買該產品來提升自尊心。

另一個理論是「自我差異理論」:每個人都有一個現實自我,一個理想自我。當兩者出現差異時,我們會創造一個理想的東西來減少這種差異,奢侈品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看完BBC《美容的真相》,心疼這些年花在臉上的冤枉錢

商家們正是抓住了消費者的這種心理,運用其自我認知的差異,定位自己的產品和銷售策略。

當然你如果和大表哥一樣,只是想通過買貴的,討老婆歡心,那就另當別論了。

真相四:別相信「一分價錢一分貨」,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看完BBC《美容的真相》,心疼這些年花在臉上的冤枉錢

關於吸引力

看臉的時代,美貌成為競爭力,美顏相機、美妝博主、直播平台的網紅臉、俊朗的小鮮肉,和高顏值有關的一切充斥著我們的生活。

很多女孩子沉迷於修圖軟體,想把自己修得更符合理想的樣子。

《美容的真相》揭露的最後一個真相是,別人看你,可能比你看自己更美。

社會心理學家維倫·斯瓦米請一群互不相識的人來到實驗室。

看完BBC《美容的真相》,心疼這些年花在臉上的冤枉錢

第一步,讓他們面對面聊聊天,加深了解。

科學家則整理出每個人的七張照片,照片中只有一張是原照,其他照片都進行了一定程度的精修,使他們的吸引力有所增減。

看完BBC《美容的真相》,心疼這些年花在臉上的冤枉錢

第二步,讓每個人看自己的七張照片,選出一張原照。

第三步,讓每個人看和你聊天的人的七張照片,選出一張原照。

結果,70%的人在選別人照片時,選了一張比原圖修得更美的照片,而在選自己的照片時,選了一張不如原照好看的照片。

也就是說,我們往往對自己的面貌不自信。可對於陌生人,幽默的談吐、投合的價值觀和溫和體貼的性格,都可能讓我們覺得TA很美。

為什麼這樣?因為我們時時刻刻把注意力集中到了自己的瑕疵上。而對別人,我們不僅會看別人長什麼樣,還會聯想別人是個怎麼樣的人。

看完BBC《美容的真相》,心疼這些年花在臉上的冤枉錢

對顏值,嚴於律己,寬以待人,這就解釋了「情人眼裡出西施」和眼緣的科學性,以及為什麼有的人已經很好看了,還會花錢去做美容。

看完BBC《美容的真相》,心疼這些年花在臉上的冤枉錢

但對美的認知誤區讓我們得不償失,對「美」的定義過於狹隘,彷彿只有錐子臉和大長腿。

《美容的真相》揭示出,你的學識、修養、性格都是「美」的養料,用那句有點俗的話就是: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

美,更多是從接納自己的不完美開始的。剁手買一大堆化妝品前,請先告訴自己,你比你以為的要有魅力。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有趣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書共讀 的精彩文章:

不合群,是對90後最高的讚揚
「這是我第33次想離婚」,扎心短片暴露了生活的真相

TAG:有書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