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崇禎在位17年,勤於政事從不懈怠,為什麼明朝還是亡國了

崇禎在位17年,勤於政事從不懈怠,為什麼明朝還是亡國了

崇禎遺錄》:上雞鳴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勞成疾,宮從無宴樂事。起的比雞早,而且經常晝夜工作,宮裡也沒有娛樂項目,至於有沒有積勞成疾不知道,反正崇禎是非常勤奮的。

但是勤政,並不是當好一個皇帝的充分條件,甚至不是必要條件。做皇帝,並不一定什麼都需要自己做,而是要知道如何指揮別人干。至於明朝為什麼會亡在他手裡,應該就是以下這四點原因:

第一、接手的江山事比較多

他接手的江山已經是內憂外患了,他老哥天啟皇帝基本上都沒有怎麼上朝,而且還有權閹魏忠賢,魏忠賢是天啟培養起來的,目的就是為了平衡朝廷內部的力量,但是他不信任魏忠賢,上來就把他干倒了。至於他勤於政事,那應該是他自己找的,他擔心太監干政,這點無可厚非,但是批閱奏章的活全部都是他自己干,皇帝要批的奏疏太多了,但是他就是這樣,寧願把自己累出毛病,也不願意讓別人插手。

第二、多疑

這也是他最大的一個問題,他似乎天生就不信任別人,他在位十七年換過多少首輔,而且很多有能力的將領都是因為他的多疑猜忌而死,熊延弼、盧象升、孫傳庭、袁崇煥等等。所以他不放心別人做事,很多事都要攬到自己頭上干,就連一些諸如選推知的小事,他也參與主持。「崇禎七年,又考選推官、知縣為編修、檢討,蓋亦創舉,非常制也」

第三、能力不足

作為一個皇帝,最重要的就是能力。但是決定能力的是什麼呢?是胸懷,俗話說宰相肚裡能撐船,更何況是皇帝呢,但是偏偏崇禎是一個心眼極小的人。崇禎的聖旨中經常出現「三尺」這個詞,三尺是形容的天子劍,想殺誰就殺誰。而且皇帝是有這個權利的,伴君如伴虎,哪一個皇帝會經常把殺人放在嘴上,那手下的大臣會怎麼想?容不得別人一絲絲的錯誤,那誰還會死心塌地的跟你干?皇上,您還是自己干吧。

第四、不肯承擔責任。

他算是一個善於納諫的君主了,只要有人給他提意見,他就覺得這個人有能力,就把事交給他干,但是如果最後這個人干砸了,之前他許諾的條件統統不算數,最後定罪的時候,都會給他加上去,他是不會承擔一點責任的。但是給皇帝背一兩次鍋是應該的,但是他把別人治的太慘了,這樣很多人都不敢給他提意見了,不做事就不會做錯,也不會被崇禎責罰。

還有就是崇禎做決策的時候,總是反覆不定。在用人上邊,常常剛開始覺得不錯,然後越用越覺得這個人不對,最後翻臉比翻書還快。在對蒙古的決策中,開始是覺得需要安撫,但是很快就不給人家獎賞了,結果人家調過頭就來打你,最後還帶給。對農民流寇也是如此。最後在後金的問題上,應該是堅決抵抗的,但是他中間卻想著議和,白白浪費了大好時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王趣說史 的精彩文章:

乾隆退位之後,為何不肯放權,其實與嘉慶有莫大關係
朱元璋文化程度不高,他寫的聖旨是什麼樣的,網友:忍不住想笑

TAG:老王趣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