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代那麼多畫家喜歡畫鹿?古代名家畫筆下的鹿
鹿,屬哺乳類、偶蹄目,
在古代被視為神物,
認為鹿能給人們帶來吉祥幸福和長壽。
中國古代傳說的壽星(南極仙翁)
就是騎著梅花鹿,
作為女性長壽寓意的麻姑娘娘,
也常有鹿為伴。
在商代鹿骨已用作占卜,
殷虛還發現鹿角刻辭。
東周時期,
楚墓中流行使用本雕鎮墓鳥獸神怪,
它們的頭上都安裝真實的鹿角,
形成楚文化的特點。
作為美的象徵,
鹿與藝術有著不解之緣,
歷代壁畫、繪畫、雕塑中都有鹿。
如漢代的騎士射鹿圖,
佛座上的卧鹿浮雕。
內蒙古白岔河發現商代岩畫,
其中以鹿最多,千姿百態。
▲ 明 八大山人
古人對鹿的解釋是:
「鹿,善聚善散,皆體健壯,
但性膽尤怯,飲水見影則奔。」
可見古人對鹿的關注和觀察
是非常仔細的。
這是鹿文化產生、發展的基礎。
美麗的麗繁體寫作麗,
而麗字從鹿,
說明從古至今人們認為鹿是美麗的。
無論是那獨特的角,
還是油光水滑的花紋斑點皮毛,
以及修長健壯的四肢,
尤其是鹿天性中的
善良、柔美、內斂的氣質,
更是值得人們的讚美。
中國古代畫過鹿的畫家很多,
從傳世作品的數量看,
有代表性的畫家是清代的
八大山人和沈銓。
▲ 清 沈銓
八大寫意,晚年好作松鹿,
估計是因賣畫的緣故,
取長壽多祿之意,
所畫鹿大多造型、構圖近似,
大概是畫得多了,
常用陳稿之故,
但畫人好壞並不在構圖是否重複,
而在於筆墨之遒練耐讀。
從鹿題材的畫中可以看到
八大遺世獨立的另一面,
在倔強孤傲之外面對自然萬物時
表現出的和藹與柔軟。
沈銓擅工筆,筆法清俊涓秀,
工翎毛走獸,尤擅鹿,
毛茸細膩,神態活潑,栩栩如生,
有深厚的寫生功力。
▲ 清 郞世寧
雍正年間,
沈銓被日本國王所賞識
而受邀前往日本傳授繪畫達三年之久,
對日本繪畫產生了
極為重要深遠的影響,
日本學他的人較多,
其中以圓山應舉最為著名。
直到今天,我們還可以
在日本尋覓到沈銓畫風的遺蹤。
收錄了歷代畫家鹿畫作品,
各自精彩不同,
點擊可以看大圖細節。
分享給喜歡中國傳統文化的朋友。
▲ 唐 佚名
▲ 五代 李替華
▲ 五代 李替華
▲ 宋 劉松年
▲ 宋 易元吉
▲ 宋 易元吉
▲ 宋 趙伯駒 《百鹿圖》
▲ 明 汪肇
▲ 明 戴進
▲ 明 張路
▲ 明 八大山人
▲ 明 八大山人
▲ 明 八大山人
▲ 明 八大山人
▲ 明 八大山人
▲ 明 八大山人
▲ 明 八大山人
▲ 明 八大山人
▲ 明 八大山人
▲ 明 八大山人
▲ 八大山人 《群鹿圖》
▲明 宮廷畫家(傳) 《百祿圖》 台北故宮博物館藏
▲ 清 沈銓
▲ 沈銓 《百鹿圖》 1750年作
▲ 清 沈銓
▲清 艾啟蒙 《百鹿圖》 台北故宮博物館藏
▲ 清 佚名(舊傳丁雲鵬)《百鹿圖卷》
▲ 清 沈銓
▲ 清 沈銓
▲ 清 郞世寧
▲ 清 郞世寧
▲ 清 高其佩
▲ 清 賀泰清
▲ 清 華嵒
▲ 清 華嵒
▲ 清 余省
▲ 清 曹均
▲ 清 黃慎
▲ 清 熊秉貞
▲ 清 吳琦
▲ 清 張迺耆
▲ 清 張迺耆
▲ 清 金農
▲ 清 任伯年
▲ 清 佚名


※這麼多的牡丹畫法,不可能學不好!
※他畫筆下的女人,身姿婀娜多姿,香艷極致誘惑
TAG:名藝觀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