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古玉學步(154):孤芳自賞皆「高古」 館藏一現立兩判

古玉學步(154):孤芳自賞皆「高古」 館藏一現立兩判

古玉真仿辨,開門真百中難遇一二,一眼仿九成皆是,餘一成辨真識仿,那是屬於真品特徵不明顯、或者仿品仿到高處迷惑性大的一部分,需要細緻辨認方能識得。

一眼仿為何卻對面相見部相識?皆由於長期徜徉在仿古堆中不能自拔,導致與真古「絕緣」,而鍾愛於已經到手的藏品孤芳自賞,越看越像、越看越對,最終愛不釋手認真無疑。

真正高古玉不需要專門家掌眼、不需要反覆仔細辨鑒,因為既然真高古至少2000年的滄桑沉積,這種古味幾乎誰見誰識;如果反覆辨識也難知古今真仿,定然與古無緣,最多是個高仿不會是個高古啦。

遍地都是高古玉,任意一取都是「商代」之「寶」(圖1):

古玉學步(154):孤芳自賞皆「高古」 館藏一現立兩判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圖1-1

古玉學步(154):孤芳自賞皆「高古」 館藏一現立兩判

圖1-2

古玉學步(154):孤芳自賞皆「高古」 館藏一現立兩判

圖1-3

真古到代啊?假古新仿啦?沒有那麼糾結,看看館藏就知道答案了。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商晚期龍冠鳳紋玉飾(公元前1600-1046年),長11.35公分,寬5公分,厚0.3公分(圖2):

古玉學步(154):孤芳自賞皆「高古」 館藏一現立兩判

圖2

滿滿的都是商代高古的特徵,學習的標本。

上圖1就是「一眼仿九成皆是」所謂;而圖2則是「開門真百中難遇一二」之類了。或者說,館藏品誰又不知道是「開門真」呢!此說是也不是。玩玉確實不少,但真正賞玉還委實不多。都想曾經擁有,沒心細緻賞玩,所以對面相見不相識,識不得真也就辨不得仿了。

古玉學步(154):孤芳自賞皆「高古」 館藏一現立兩判

圖2-1

古玉學步(154):孤芳自賞皆「高古」 館藏一現立兩判

圖2-2

古玉學步(154):孤芳自賞皆「高古」 館藏一現立兩判

圖2-3

古玉學步(154):孤芳自賞皆「高古」 館藏一現立兩判

圖2-4

古玉學步(154):孤芳自賞皆「高古」 館藏一現立兩判

圖2-5

何以見得「一眼仿」與「開門真」,到處都是可比的特徵——

(1)商代制玉特點工藝——出脊(圖3):

古玉學步(154):孤芳自賞皆「高古」 館藏一現立兩判

圖3

商玉出脊用金屬三角棱條裝工具從外沿向內切割,所以形成商代玉器出脊特有的外擴內收的齒脊;如果做成像動物脊椎那樣的「出脊」估計就是現代豬肉吃多了的技師仿的了。

(2)商代制玉特點工藝——鏤空(圖4):

古玉學步(154):孤芳自賞皆「高古」 館藏一現立兩判

圖4

鑽個圓孔再拉個小尾巴稱為「豆點鏤空」,是西周玉器鏤雕的主要工藝特徵之一,但在商代晚期已經開始使用這種工藝:先用管具打孔定位,然後再用金屬三角棱條裝工具鋸切,形成鏤空末端呈三角形的收尖之形狀;如果無管鑽定位和金屬三角棱條裝工具鋸切,直接用切料工具「一氣呵成」了,那古工匠人是絕對要喊冤「那臣妾真的做不到哇」。

(3)商代制玉特點工藝——壓地出陽(圖5):

古玉學步(154):孤芳自賞皆「高古」 館藏一現立兩判

圖5

壓地出陽紋是商代紋飾特徵之一,這種工藝主要先以細砣雕琢平行的雙陰線,再用平砣將雙陰線外側的器面琢低,使雙陰線之間形成凸起的陽紋,叫做真陽紋;平砣壓磨得地子經過打磨後,只能約略看出淺淺的琢磨凹痕。如果甩起大刀直接深刻陰線,然後三下五除二地再直接連續切去陰線旁邊的地子,形是有了,感覺卻突兀了,沒見古工的細緻啦。

(4)商代制玉特點工藝——解玉砂打磨(圖6):

古玉學步(154):孤芳自賞皆「高古」 館藏一現立兩判

圖6

肉眼能夠觀察的打磨痕,遠離紋飾線等雕琢元素的部位打磨得比較光滑到位,而臨近紋飾線的部位打磨解玉砂痕就比較明顯、比較多一些,這是商周古工打磨的特徵;如果打磨光滑細溜一致,可能就是高速度拋光的結果啦,這樣的拋光比古人做的精緻但是卻失去了古樸的味道。

其餘還能列出很多特徵啦,在此不再一一贅述了。

博物館是最好的老師啦、館藏古玉就是頂級專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