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津雲調查」「行走」的雲岡石窟

「津雲調查」「行走」的雲岡石窟

日前,世界首例使用3D列印技術實現的大體量文物複製工程、雲岡石窟第18窟在北京列印成功。雲岡石窟研究院院長張焯對於此次「列印」出來的雲岡石窟第18 窟大佛的高度逼真複製感到震撼,並誇讚複製後的大佛唯美、氣勢磅礴。3D列印技術,將給世人呈現一個怎樣的雲岡石窟,這其中又有哪些奧秘?

3D列印 「以假亂真」

當雲岡石窟的大佛被揭開的那一刻,觀眾對於這件複製品最為直觀的印象:震撼、逼真、精準。

「津雲調查」「行走」的雲岡石窟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列印出來的大佛

是的,這件複製品嚴格按照石窟內的原貌複製,一邊是高達10餘米的主佛阿彌陀佛造像與觀世音、大勢至菩薩組成的「西方三聖」;一邊是斑駁、風化的砂岩牆壁;而中間是兩根立柱,上面洞龕內還有一尊尊小型佛造像。對於觀眾而言,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張 焯告訴津雲記者,雲岡石窟的3D列印,需要進行7道以上的工序。「這樣的複製技術,要採用三維激光掃描技術與多圖像三維重建相結合的工作方法。而後引入國 內自主研發的高精度3D印表機,通過計算機三維激光掃描技術結合3D列印鑄模技術,複製文物本體的所有細節,達到文物材質以及色彩紋理上的高精度還原。」 張焯表示,為了確保與文物本體的質感一致,還要使用機械拼裝、泡沫填充、拼縫處理、噴砂上色等工藝,最終才能形成原尺寸、高保真的石窟複製品。

「津雲調查」「行走」的雲岡石窟

3d列印前的掃描

「津雲調查」「行走」的雲岡石窟

建模

「津雲調查」「行走」的雲岡石窟

列印

簡言之,就是要先對洞窟進行數據採集,從不同位置、不同角度進行激光三維掃描,然後針對這些照片成立三維資料庫,輸出一個準確的模型,最後通過3D列印設備列印出來。

打 印完成後,還有最重要的工作,那就是還原洞窟和大佛造像的真實感。張焯介紹,雲岡石窟距今有著1500多年的歷史,想要將那種滄桑感以及砂岩被風化的顆粒 感、斑駁感準確地體現出來,不是件容易事。「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對複製品進行砂岩塗色,這是一種特製的塗料。項目經過3個多月的數據採集、3個多月的 數據處理後,20餘台大型3D印表機耗時一年列印出800餘塊模塊,又用3個多月時間現場拼裝上色,最終完成了第18窟一比一高精度模塊化複製。」張焯 說,最終呈現出的效果很好,即使觀眾近距離欣賞複製品,也很分辨真偽。

與高校合作實現願望

數字中心副主任何勇表示,在3D列印技術剛出現不久,雲岡研究院就在思索3D列印在文物複製方面的應用。

複製雲岡石窟是一項極富挑戰的工程,為此,雲岡石窟研究院組建了包括建築歷史、建築藝術、測繪、材料、結構、現代製造、監測監控等多學科交叉的協同創新團隊,對雲岡石窟內的文物實施1:1高精度模塊化複製。

「津雲調查」「行走」的雲岡石窟

「津雲調查」「行走」的雲岡石窟

雲岡石窟

「津雲調查」「行走」的雲岡石窟

石窟大佛

「津雲調查」「行走」的雲岡石窟

「津雲調查」「行走」的雲岡石窟

「津雲調查」「行走」的雲岡石窟

石窟雕像

「雲岡石窟佛像的特點之一就是有很強的空間深度感,這也意味著掃描和測繪的難度更高。」何勇告訴津雲記者,雲岡石高浮雕洞窟,尤其是特殊區域,比如佛像的耳朵,立體感特彆強,對掃描的要求也更高……因此擺在他眼前的是一系列難題:從哪兒入手、技術環節是什麼樣、怎麼突破?數字化中心的人才不少,可這項課題,大伙兒都是第一次接觸。

一 次偶然的機會,張焯在會議上遇到了一位浙江大學的教授,這也讓張焯看到了讓石窟走出去的希望。「當時我們交流石窟複製方面的問題,沒想到教授給出了3D打 印的思路,並說這是可以實現的。」張焯回憶道,本來以為只能進行縮小列印,但隨後雲岡石窟研究院和高校開始合作,隨著合作的加深,也讓張焯看到了石窟整體 列印的希望。

「津雲調查」「行走」的雲岡石窟

來學習的大學生

這些年,雲岡石窟研究院和武漢大學、北京建築大學、浙江大學等高校相繼有了合作,在高校專家的參與下,數字中心的工作人員很快理清了思路,並最終將想法變成了現實。

讓石窟「走出」雲岡

為了讓石窟更好的走出去,雲岡石窟的複製,創新性地使用了「積木式」的新技術和製作方法,目前複製成功的前殿重量不到5噸,而同等體積下,原本石窟本身的自重達幾百噸。從幾百噸到不到5噸,這樣的差距令人對讚嘆不已。

在 18窟展出的同時,雲岡石窟的第12窟也在列印。更令人吃驚的是,已經列印並成功組裝的第12窟前殿,由48塊兩米見方的「積木塊」組成;連同後室整體打 印完成後,也只有85個「積木塊」,而且列印誤差控制在了兩毫米以內。目前列印好的前殿,5輛標準集裝箱車就可裝下,說走就走,一周即可組裝完成布展。

張 焯對記者談起他的願景,「在國內三大石窟中,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相比,雲岡石窟是惟一的全皇家石窟,是一座令全世界驚嘆的北魏皇家藝術宮殿。但 是,全國十幾億人,能有機會親臨雲岡觀摩石窟藝術的遊客畢竟是少數。多年來,雲岡人一直有個夙願,把雲岡文化『搬』出去,讓更多的人看到雲岡,欣賞到雲 岡,領略到石窟的風采,從而讀懂雲岡,讀懂山西。」

張焯透露,在3D列印複製過程中,有很多關鍵技術取得了突破,目前已有十餘項技術正在申報專利。

對石窟成功複製後的下一步,張焯有著更全面的考慮:讓文物活起來,讓雲岡石窟走出去,最重要的是體現在行動上,一刻也不能耽誤。「我們將挑選雲岡其他代表性文物,和複製出來的石窟組合成一個精彩的展覽進行巡展,讓雲岡文化走出山西,走向世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