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首不知名的安徽民間小調,竟是最早的大清國歌!

一首不知名的安徽民間小調,竟是最早的大清國歌!

一首不知名的安徽民間小調,竟是最早的大清國歌!

香港回歸交接儀式

1997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在香港回歸交接儀式上,有這樣一個特別的細節:零點以前的五分鐘,樂隊演奏的是《茉莉花》;零點整,威武雄壯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響起。

一首不知名的安徽民間小調,竟是最早的大清國歌!

茉莉花歌舞

《茉莉花》又名《好一朵茉莉花》,是一首江蘇民歌,也是揚州市的市歌,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薦的世界優秀歌曲。莊嚴的交接儀式上,為何要演奏《茉莉花》呢?

一首不知名的安徽民間小調,竟是最早的大清國歌!

英佔香港

英國對香港的殖民統治,是在第一次鴉片戰爭期間。1842年,《南京條約》將香港島割讓給英國; 1860年,《北京條約》再割讓九龍半島;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專條》,以租借方式租了新界99年。

一首不知名的安徽民間小調,竟是最早的大清國歌!

簽訂儀式上的李鴻章

1898年6月9日,李鴻章、許應馬癸與英國公使竇納樂,在北京正式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按照國際慣例,簽訂條約時要演奏兩國國歌,但當時的大清國竟沒有國歌。李鴻章便讓人選了首中國知名的曲子——這就是《茉莉花》。

因此,很多人認為,《茉莉花》是中國最早的《國歌》,至少是最早的「代國歌」。

一首不知名的安徽民間小調,竟是最早的大清國歌!

茉莉花歌舞

其實,這個觀點並不正確。《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是1898年簽訂的。早在1876年9月13日,李鴻章即代表大清國與威妥瑪在煙台簽訂了《中英煙台條約》。簽訂儀式上,中國同樣沒有《國歌》,李鴻章選定的曲子,並不是《茉莉花》,而是《小刀戲》。所以,中國最早的國歌,或者說「代國歌」應該是《小刀戲》。

什麼是《小刀戲》?知道的人就太少了。

一首不知名的安徽民間小調,竟是最早的大清國歌!

廬劇

《小刀戲》,又稱「小倒戲」「倒七戲」,是清末流行於安徽淮河以南、長江以北地區的地方戲,曲調清新樸實,優美動聽,深受群眾喜愛。解放後,該劇更名為「廬劇」。

李鴻章為何最早選中《小刀戲》代國歌呢?其實也很簡單,李鴻章的老家是安徽省廬州府合肥縣東鄉,《小刀戲》是他老家的戲劇,平時李鴻章又喜歡賞戲,情急之下,李鴻章首先想到的就是家鄉戲。

清代的廬州並不出名,合肥更是一個很小的縣城。當時的安徽省會是安慶,但因李鴻章的緣故,全世界都知道了合肥的民間小調。

一首不知名的安徽民間小調,竟是最早的大清國歌!

廬劇

但是,「小刀戲」也好,「小倒戲」也罷,這名字聽起來讓人不太舒服。江蘇與安徽,清初是一個省,都叫江南省,後來才分作兩個省。李鴻章對江蘇民歌也很熟悉,所以《茉莉花》也被李鴻章拿來替代《小刀戲》。在中英《煙台條約》簽訂時用過「小刀戲」後,李鴻章在其後出席的外交場合,《小刀戲》與《茉莉花》都曾作為「代國歌」使用。

光緒二十二年(1896),李鴻章赴西歐和俄羅斯訪問,歡迎儀式上演奏的中國國歌,曲子仍是《小刀戲》,歌詞是改編後的王建七絕詩:「金殿當頭紫閣重,仙人掌上玉芙蓉,太平天子朝天日,五色雲車駕六龍。」

清政府並未正式批准,這就是大清國的國歌,所以它被稱作《李中堂樂》。

一首不知名的安徽民間小調,竟是最早的大清國歌!

廬劇

沒有正式國歌,影響外事活動。其他外交人員,使用的「代國歌」,有時就不是《小刀戲》或《茉莉花》。曾國藩次子曾紀澤,擔任大清駐英大使期間,曾上奏將《普天樂》作為「國歌」,但《普天樂》也未被批准為大清國國歌。

宣統三年八月十三(1911年10月4日),宣統皇帝批諭內閣:「典禮院會奏,遵旨編製國樂專章一折;聲音之道,與政相通,前因國樂未有專章,諭令禮部各衙門妥慎編製。茲據典禮院會同各該衙門將編製專章繕單呈覽,聲詞尚屬壯美,節奏頗為葉和,著即定為國樂,一體遵行。」

一首不知名的安徽民間小調,竟是最早的大清國歌!

鞏金甌

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首法定的國歌,皇室成員傅侗編曲,著名思想家嚴復作詞,歌詞是:「鞏金甌,承天幬,民物欣鳧藻,喜同袍,清時幸遭。真熙皞,帝國蒼穹保,天高高,海滔滔。」

大清國國歌《鞏金甌》,頒布後一周武昌起義爆發,成為最短命的一首國歌。

一首不知名的安徽民間小調,竟是最早的大清國歌!

安徽地方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閑情偶記 的精彩文章:

成年人的文章為什麼寫得不如小孩?
瘋子沒把他打死,醫生卻將他醫死了,明朝這個皇帝為何命苦?

TAG:閑情偶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