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嫁人不要嫁李白」?

為什麼「嫁人不要嫁李白」?

(插畫作者:趙蘊玉)

像白哥這樣又多情又浪漫的男人,他要是放起電來,妹紙們估計是沒有抵抗力的。

1

武器一:衣著。殺傷指數:★★

俗話說:佛靠金裝,人靠衣裝。像李白這樣超級自戀的人對穿衣還是很講究的!

他不追求品牌,也不追求款式,他追求的是顏色和質地。李白最喜歡的顏色是紫色,喜歡純棉麻的質地或者是皮草。

李白不止一次在他的詩歌里提到他穿紫衣,比如有一次他在金陵(今南京)的時候曾經拿著自己紫色的裘皮大衣去換酒喝,「解我紫衣裘,且換金陵酒。酒來笑復歌,興酣樂事多。」

李白篤信道教,他有培訓班的畢業證,所以可以穿高功道士所穿的紫色對襟長袍,上面綉著日月星辰、瑞獸寶塔種種圖案,頭戴蓮冠,腳踩雲履,香霧繚繞中,好似神仙一般。

李白被稱為「詩仙」、「謫仙」,除了氣質之外,他的穿著也給他增添了幾分仙氣。

據說他早年在岷山和一個名叫東岩子的隱者學習修道的時候,在山林里養了許多奇珍異鳥。這些鳥兒一聽到他的嘯聲,就條件反射地聚在他的身邊吃食。

結果被樵夫看到李白和道長站在山林里,穿著道袍,舉著手,迎著林子里萬道霞光,手上、身上、胳膊上,到處都是鳥兒,他以為遇到了仙人。結果整個綿州人都在傳這個八卦,說岷山上有兩個活神仙,會馭鳥術。

這可真是:

翩翩美男子,飄然若神仙。群鳥永相隨,清風來作伴。仙風夾道骨,魅力真無邊。

(插畫作者:劉旦宅)

武器二:眼神。殺傷指數:★★★

李白的眼睛很有神,有神到什麼地步呢?

他有個粉絲叫魏萬,曾經跑了三千多里路,就為找到李白。據他的記載是「眸子炯然,哆如餓虎」,眼珠特別亮,而且睜大的時候就像是餓虎的眼睛一樣。

李白還有一個朋友叫崔宗之,他有一首詩里提到李白「雙眸光照人」。

天哪!想像一下當神仙哥哥用他的又大又亮又充滿深情地眼睛注視著你,那豈不是要分分鐘沉醉在這醉死人的溫柔里嗎?

武器三:氣場。殺傷指數:★★★★

李白是個氣場超強的男人,你可千萬不要當著他的面恭維他是大唐第一詩人,他是要和你急眼的。

在李白的心目里,他首先是一個為國分憂的政客,然後是一個仗劍走天涯的劍客,寫詩?那是業餘愛好,寫著玩玩而已。

李白腰上佩帶著一把祖傳的寶劍,他自己曾在《結客少年場行》中寫道:「少年學劍術,凌轢(lì)白猿公。珠袍曳錦帶,匕首插吳鴻。由來萬夫勇,挾此英雄風。」

李白行俠仗義、劍術超群,再強大的女人,內心都是有著被保護的願望的。李白朗目如星、腰佩寶劍的颯爽英姿,符合了每一個女孩子內心的英雄情結。

如果,如果有像李白這樣溫柔多情又行俠仗義的英雄在身邊陪伴,有誰,可以抗拒這樣的誘惑?

武器四:才華。殺傷指數:★★★★★

也許,以上的這些還僅僅是李白的外在,那麼,當你手捧這個多情男子寫的愛情詩篇,總有那麼一句話,會戳中你內心深處的柔軟,讓你為他的才華怦然心動。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長干行》里這樣的兩小無猜是我們見到的最純真的愛情。

「綠水凈素月,月明白鷺飛。郎聽采菱女,一道夜歌歸。「《秋浦歌之十三》里這對青年男女的歌聲傳情,會讓你的思緒和那采菱女的歌聲一起紛飛。

「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早知相思苦,不如不相識,《秋風詞》句句戳人心哪!

「美人卷珠簾,深坐蹙蛾眉。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如此單相思的《怨情》,白哥,你都能體會的如此細膩嗎?

戀人間的分離亦被你描繪的肝腸寸斷:「雙燕復雙燕,雙飛令人羨。玉樓珠閣不獨棲,金窗繡戶常相見。」這樣的勞燕分飛,恐怕也只有元好問的「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可以和你相媲美了吧?

就連那楊貴妃,也會為他的文字而傾倒: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

娘娘啊,您長得真是漂亮!雲彩做您的五彩霞衣,牡丹是您嬌美的容顏。您不是人間的佳麗,您是天上的仙女下凡啊!您的舞姿連嫦娥仙子都要嫉妒,真是蓋了帽了!

集三千寵愛於一身的貴妃自然是美艷不可方物、俏麗驚人,然而什麼樣的語言會有白哥的這首《清平調》這樣打動人心呢?

哦,李白,你這要命的才華!

那麼,豪放飄逸的李白,會經歷怎樣的愛情生活呢?

2

時光追溯到公元727年,那時李白「仗劍去國、辭親遠遊」已有兩年,他在金陵散盡千金,之後來到了風景優美的安陸(今湖北安陸)。

在這裡,李白邂逅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也是最動人的一段愛情。

這天,李白信步來到白兆山,山上的白兆寺更是在幽深的岩壑之上,周圍綠樹掩映、甘泉流長,好一個世外桃源。

正在李白流連忘返之際,只見寺廟前停下來一頂轎子,從轎子里走下來一個裊裊婷婷的女子。

接下來的橋段不說大家也能猜出來,某個富家小姐在此燒香,被白哥看上了,然後白哥跟蹤她回家,找人提親,然後他們結婚了,從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不過還要補充幾點:

這個富家小姐不是一般人,而是前朝宰相許圉(yǔ)師的孫女許紫煙。

李白雖然為人很俠氣,雖然他已經27歲了,然而在追求女孩子上還是很羞澀的,畢竟這是人家的初戀嘛!

他找到他的偶像孟浩然給他做媒,還不好意思說,只是用手指著自己寫的《望廬山瀑布》中的「日照香爐生紫煙」中的「紫煙」二字,急地說不出話來。

孟浩然哈哈大笑,出門給李白提親去了。很快,好消息傳來,許家同意李白的求婚,只是要做上門女婿。

相門之女許紫煙才貌出眾、性格柔順,她和李白的結合簡直是天作之合。

洞房花燭夜,許紫煙羞澀地問李白:「你為什麼要娶我?」

李白用他深情地如潭水一般清澈的眼睛望著她的新娘:

「因為我對你一見鍾情!」

新娘子捂著嘴羞澀地笑了:「你可真是性情中人!」

真性情的李白,酒穩安陸、蹉跎十年。這十年是他生命中最幸福的十年,他的妻子為他生下了一子一女,子曰伯禽,女曰平陽。

嬌妻的溫柔繾綣、兒女的弄飴繞膝也許可以把一般男子留在家中,但是李白畢竟不是一般的男子。

他自由的就像是一陣清風,天馬行空。家庭的溫暖沒有留住李白漂泊的腳步,他經常仗劍遊俠、尋師訪友、干謁權貴、登高飲酒,一走就是幾個月甚至幾年。

不知當許紫煙和丈夫十年聚聚散散的緣分走到頭的時候,她是否後悔嫁給了這樣一個大唐才子。

也許,《久別離》中的這句「別來幾春未還家,玉窗五見櫻桃花」會告訴我們答案吧。

李白的真性情,帶給她短暫的愉悅和無盡的思念。

十年後,許氏病逝。

李白,為她留下了一首《贈內》詩來表達內心無盡的內疚和愧意:

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

雖為李白婦,何異太常妻。

3

接下來李白經歷的兩段婚姻,不知是否關乎愛情。

也許是兩個孩子急需有人帶,也許是「真性情」的李白又一次對美麗的女子一見鍾情,他於妻子去世後的第二年離開安陸,前往江南。後來東遊剡(shàn)越,在當地與一劉姓女子再度完婚,舉家遷安徽南陵定居。

這一年,李白39歲。

這位女子不像他的髮妻那樣溫柔賢惠,李白認為她是典型的「寧可坐在寶馬里哭,也不坐在自行車上笑」的人,不過李白給她的待遇,估計是坐著自行車也笑不出來吧?

將近不惑之年的李白,功不成名不就,讓一個妙齡女子做後媽,他仍舊日日醉如泥。

甚至在他四十二歲這一年奉詔入京的時候,他還寫下了很狂傲的一首詩《南陵別兒童入京》,大家很熟悉的是那一句: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得意的李白,為了他來到長安的夢想,忽略了如花嬌妻眼中的哀怨,忽略了牽衣稚子的不舍離情。

然而這首詩前面還有一句「會稽愚婦輕買臣,余亦辭家西入秦」,寫詩罵媳婦兒是「會稽愚婦」,李白你也真是太辜負你身上背的那把劍了。

結局可想而知,她毫不留戀地離開了李白。

曾經她認為她找到了她想要的愛情,當李白衣袂飄飄向她走來,用火一樣的熱情將她的少女心點燃的時候,她為他怦然心動、徹夜難眠。

然而當青春所有的荷爾蒙都已過期,她剩下來的只有後悔和埋怨。

她走的時候哭紅了眼睛說:「去你的真性情的崇高和愉悅!我只要一個可以依靠的肩膀而已,我的要求很過分嗎?」

自古文人多風流,李白也不例外。

這一年他在游魯時與當地的一女子結婚,並生下了一個兒子頗黎,此女四年後生病去世,關於她,李白沒有留下隻言片語。

然而白哥在長安並不順利,他的個性,怎麼適合在朝中為官呢?

當他在朝中受權貴排擠,懷著抑鬱不平之氣離開長安,開始歷時十一年的漫遊時,他想到了他留在山東的孩子們,49歲那年,他寫下了感人的《寄東魯二稚子》。

其中有這樣幾句,讀起來令人忍不住潸然淚下:

嬌女字平陽,折花倚桃邊。

折花不見我,淚下如流泉。

小兒名伯禽,與姊亦齊肩。

雙行桃樹下,撫背復誰憐?

念此失次第,肝腸日憂煎。

李白老了,儘管他的心一直年輕,然而他不能無視鏡中的白髮。

他想到了他那從小就愛在坐在他的腿上給他撒嬌的女兒平陽,此刻應該手裡折了一枝她最愛的桃花依靠在桃樹邊吧?

可是她小的時候,桃花都是父親幫她摘的啊!

那個小小的人兒,為了得到一枝桃花給了他多少親吻?而現在,她手拿桃花卻看不到那個溺愛她毫無原則的父親,眼淚一定要「嘩嘩」地流下來吧?

而那個咿呀學語的兒子伯禽,現在也該長的和姐姐一樣高了吧?他們就這樣站在桃樹下,可是誰來撫摸著他們的背疼愛他們呢?

這是李白第一次為了家庭而流淚,好像把肝腸都放在油鍋里煎一樣。

也許,只有在骨肉親情面前,李白的「真性情」才會是崇高的吧?

李白這樣的人,不適合婚姻。他太狂傲不羈,他太放縱自己的真性情,除非有一個女人,和他有著同樣的性情,陪他瘋、陪他玩,不介意他飲酒,不介意他「攜妓東土山」,不要求他有任何回報,欣賞他一切的一切。

這樣的人,會有嗎?

4

能hold住李白的女人,終於出現了。

就在李白「賜金放還」,和杜甫、高適游梁宋的時候,發生了一件事情。

這是關於李白的一個很浪漫的愛情故事。

這一日,三人來到梁園(今開封)的古吹台遊覽,忽聽得有悠揚的琴聲傳來,激發了這三個詩人蓬勃的創作熱情,他們當時就拿來筆墨,在新刷的牆壁上塗鴉起來。

三人寫畢扔掉筆哈哈大笑而去,可把這裡的和尚氣壞了,心想這三個人真沒素質!他拿起抹布就要擦,忽然身邊傳來一聲嬌喝:「住手!這面牆不要動,一千兩銀子,我買下了!」

原來這就是那個撫琴的姑娘,她聽見這裡有人在說說笑笑,似乎是在比賽作詩,就走過來看。結果,看到了李白的《梁園吟》。

全詩借詠梁園古迹,追懷歷史,抒發詩人的豪情壯志。這些詩句氣勢磅礴,令人嘆為觀止,她頓生仰慕之心。

李白,這要命的才華!

在他四十四歲時,遇到了這樣一個奇女子宗氏。宗氏是已故宰相宗楚客的孫女,知音律、善操琴,是梁園有名的才女。她父母允許她自己擇婿,當時有多少英俊公子上門求親,都被婉言謝絕。

當時開封有句民謠:今人難娶宗室女,除非神仙下凡來!

宗氏「千金買壁」的故事不脛而走,飛快地傳遍了古城。高適和杜甫高興得手舞足蹈:「李兄是天上謫仙,這良緣應在你的身上了啊!難道你還要歸隱山林嗎?」

此時的李白,不久前喪妻,本無意再娶,然而高適已經興沖沖地到宗家提親去了。

宗小姐當即應允。

李白在新婚之夜望著帶著幾分俠氣的妻子問:「我比你大二十多歲,無權無名,你怎麼肯下嫁給我?」

妻子用她的杏眼看著李白的虎目,笑著說道:「為了真性情的崇高和愉悅,不可以嗎?」

李白怔住了,為了他的真性情,他傷了多少女人的心,為了他的真性情,他到現在還一事無成。可是,真的有人,如此欣賞他的真性情嗎?

她陪他寫詩、遊覽、飲酒,而且她居然也信道教!

對於這個外表洒脫不羈、飛揚跋扈的男人,她了解他內心深處的脆弱和無助。

後來安史之亂爆發,這個永遠長不大的男人一定要應邀去永王李璘的幕府,宗氏雖然明明知道自己的丈夫在政治上根本就不靠譜,但是也沒有過多的規勸。

之後永王被已經稱帝的唐肅宗所殺,白哥被定罪為「從逆」,關進潯陽監獄中。

宗氏萬分焦急,四處奔走,為夫君喊冤。後來雖然救出,但是卻被長期流放到夜郎。

不過當李白走到白帝城的時候,朝廷頒發了特赦令,李白終於重獲自由。

悲喜交加的李白,坐著小舟從長江上游漂流而下,寫下了那首著名的《早發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劫後重逢,夫妻二人抱頭痛哭。

如果是一般人,像這樣歷經磨難、九死一生,此時應該偃旗息鼓、痛定思痛,在接下來的後半生,悠閑地過安寧的生活了吧?

然而李白不是普通人,他是詩仙,註定要與酒為伴,以詩會友;他是一隻停不下腳步的大鵬,註定要一輩子天涯孤旅,四處飛翔。

宗氏沒有反對,她表示理解,決定去廬山修道。

就這樣,李白結束了他十年梁園的生活,再一次拿起他的劍,走上戰場,他要揮劍殺敵,實現他一生報效國家的夢想。

然而六十一歲的李白,在路上一病不起,他掙扎著來到族叔李陽冰家,把平生所做詩文交給他,以便他編輯成冊。然後他提筆寫下了《臨終歌》:

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

餘風激兮萬世,游扶桑兮掛左袂。

世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

5

李白去了,他一直認為自己就是天上的大鵬鳥,他少年時便仗劍游天下,一去不回頭,然而他永遠沒有到達他想要去的地方,終成一生遺憾。

不知他在去世前,有沒有想起過他生命中出現過的那些女子?

也許不會吧,因為他原本不屬於這塵世間的任何一個人。

他從不會秒回任何一個女子對他的思念,他也不會和任何一個人去經營他們的柴米油鹽,他是天上貶在人間的仙人,曠世才華為誰留戀?

他屬於天上的明月,他屬於林間的山風,他屬於海上的扁舟,他屬於大唐盛世華章的每一個字裡行間。

李白就如同一匹野馬,在大唐的遼闊疆域上獨來獨往。紅塵滾滾,汗流浹背,始終沒遇到一條柔軟的鞭子收服他,馴化他。直到他一腳踏空,還是回到天上繼續做他的的文曲星,愛情也落入水裡,濺起輕輕的一個水花,入水無聲。

那些和李白有著情感糾葛的如花女子,哪一個才是他心中的最愛?

也許在李白的心裡,他自己也不知道他最愛的是誰。他只知道,他的夢在大唐,他只知道,他的心,在長安。

長相思

長相思,在長安。

絡緯秋啼金井闌,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帙望月空長嘆。

美人如花隔雲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綠水之波瀾。

天長地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

長相思,摧心肝。

只可惜,這個遠在雲端的「美人」不是任何一個人,而是他心中永遠沒有實現的,那個夢。

作者簡介

· 億課精品課程推薦 ·

國家級精品課程

百家講壇名師主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詩詞世界 的精彩文章:

《道德經》:回歸宇宙人生的大本大源
何處是歸舟,夕陽江上樓

TAG:詩詞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