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九層煉心詳解,古傳道家西派最完整的修鍊功法!

九層煉心詳解,古傳道家西派最完整的修鍊功法!

第一層

現象:初坐時,體氣未純,心思意念馳散,多妄想,多游思。古人謂:「妄想生於有欲,游思起於散漫。」

因為吾人打坐之際,非不欲摒除塵倩俗念,但因安想方除,游忍忽起,沒有止時。

功法:今將心思意念作用,止於臍堂之後,命門之前(古人指腎左右為命門),其中稍下,有個虛無窟子——古稱「下丹田」、「玉爐」等名稱。將心止於是處而行內視之法。

心照其中,與氣相守,古稱:維繫乎「規矩」之間,來往於「方圓」之內。息息歸「根」,合自然之造化,巍巍不動,立潔靜之「玄機」。

證證:從此一線「心光」(心思意念之集結效果》,與一縷「真氣」(任氣體能之集結結果)相接,渾渾灝灝,安安閑閑。

功火綱日:古稱此為「煉心養氣」之初功也。

評議:本法特點,不必等待「活子時」方可行動。平時 「活子時」皆隱而不顯,何時不可靜修?先當采白己「六根門頭」之大葯(生命能),與采「天地真陽之氣」(宇宙能),盡量收斂,使「二氣」交結,此「築基」之始基也。未煉時,」心」與「氣」是二,煉了為一。實際功法,宜更向下。男子守睾丸(陰蹻),女子守卵巢(陰蹻),以求復起生機(編者按:亦可守會陰)。

第二層

銜接情形:前此一線"心光」與一縷「真氣」相接,若能直造「杏冥」,自當透出「玄竅」。奈何「定心」不固,每為「識神」所遷,」心」與「氣」離,仍不能見「本來面目」——生命本體。

功法:「心」——意念知覺等作用,「息」——呼吸,相依之時,即把知覺——」心」泯去——於是「歸神從息」。

注意:前節功夫,「心」攀緣於「丹田」。

本節功夫,「心」先系緣於「息」。

此時,將「心」泯去。」心」如復起,當「泯心從息。」

功法標準:「心」在「氣」中,而不知「氣」包「心」, 亦不曉「二氣」之氤氤氳氳,打成一片。

功夫綱目:此古稱「煉心合氣」之法。

評議:此為「完全集中」狀態,古人稱「定境」,非另有功夫。本節以「二氣」交結為重,「心」無旁緣,非以 「心齋坐忘」為極。故功夫中有「活氣象」非「死氣象」, 此中育「生機」而滅「死機」。

第三層

銜接情況:前此」心」與「氣」氤氤氳氳,打成一片。

重陰——「元氣」之下,一陽——「元精」(有時為性慾興奮現象,不可固執)來複,是名「天地之心」,即是 「玄關一竅」——生機現象。

注意:此刻「精氣神」,都在「先天」,鴻潦初判(言三者混一),便可當下「採取運行」。

故若「心」動「氣」馳,「精」散,還落在「後天」, 遂分為「精」、「氣」、「神」三物矣!

功法:「玄關」初現之時(生機初動之際),即刻「踏」住「火雲」——暖流,走到「尾間」,堅其」心」,柔其 「息」,敲鐵鼓(喻強毅精神),而過「三關」(尾閻、夾脊、玉枕),休息於「崑崙」——泥丸(即頂門)焉!

功火綱目:古稱此為:「煉心近氣」之功也,實為「煉心運氣」之實事也。

分辨:前節所謂「心息相依」,實則「從息不從心」。本節「舍息」而「從氣」。「氣」為有形有象之暖流狀態之體能活動,或神經反射,使之運動。本節運動,為循「督脈」而行,復起上行,與「還精補腦」法同。唯不待「活子時」。但有「人工,活子」,生機時有。如此行動,可稱活潑。

第四層

街接悄況:前此「踏火雲」——從「氣」,「過三關」, 心」與「氣」相隨,固已入於「泥丸」矣,然在「泥丸宮」——腦腔內,或有「識神」―意念作用行動,則氣」寒」而」凝」(此實為古人遣詞之訛,實為「渙」而"散", 希注意!)必不能化為「真水」,灑灌「三宮」——重樓、絳宮州(在兩乳頭之間內一寸三分處)、黃庭(在下丹田之上)——下入丹田。

功法:在「崑崙」頂上,「息心主靜」,「與氣交融」, 「氣」乃化為美液,從上齶落下,捲舌承露,吞而送之, 「注心」即運「真意」於「絳宮」,「注心」於「黃庭」, 「注心」於「元海」 ——丹田。一路響聲,直送到底,又待「玄關」之現焉(注意:可行不必待):

功夫綱目:古人稱此「煉心得氣」之功也。

注釋:學者問:如何化「氣」為「水」?

答:用一「凝」字,「凝」於頂,作「面對神明,恭敬屏息狀」,頻頻下咽,自然化「氣」為「水」。

注意:「河車」運轉,前後弦有別。後弦上行時」氣」 運行。前弦下行時「水」運行。吞津時,如有一路響聲,此仍是「氣化下降」。現代人謂:瓦斯現象。此為修氣循環變化之一環也。

第五層

目標:「築基」——前四節功夫之合稱與不斷實行。

銜接情況:前比入「泥丸」而歸「氣穴」,已有「河車」路徑,從此一心做去,日夜不休,「基」或何待百日乎(另有一年之說)!

或有懈心,有衝動,作輟頻頻,丹墓難固。

夫「築基」所以「聚精合神」也,功夫不勤,體氣不能歸一,仍散亂易病多病,何以延年?

功法:行憑子午——按時行功,逐日抽添——逐日用功

取「坎」填「離」——以體壯神,移精實腹——以體壯體。

功夫綱目:古人稱此「煉心累(積)氣」之功也。

評議:古人文字遊戲,取「九層」暗喻「九天」,本層無功夫,實綜合前四節而言。前四節可以分別用功,亦可一起川功。先前分別用功,功夫純熱後,再行一起用功。再功日久,分別與一起,交互錯用,功夫精進,體氣旺盛,補氣充足,此是「築基」正義。

《呂祖百字碑》中功夫主眼在首句:「養氣忘言守」, 著重「守」字。句句相承,功夫銜接,一氣勿輟。

其中「宗祖"、"誰"、「真常」、「性」、「氣」、「丹」,是一物,勿作二物看,在功法中乃有實「守」事物。

「坎」、「離」、「陰」、「陽」,是二象,喻運用。

「白雲朝頂七」是第三層「煉心運氣」功夫。

「甘露灑須彌」是第四層「煉心得氣」功夫。

「普化一聲雷」是第四層功夫徵象。

「自飲長生灑」等一聯,是頌第四層,或作頌全部功夫看。

「坐聽無弦曲,明通造化機」仍與首句「守氣——聽息」相應。

第六層

銜按情況:前此「河車」轉動,「聚精合神」,則「靈根」充實矣!從此「心(化液)氣」下降,"腎(精化)氣」上升,是為「坎離交」。

「杳冥」中有信,浩浩如潮,一半水氣,"濛濛如霧,一半雲氣,是名「金水」初動,方修「玉液還丹」。

倘用心不專,則盡性之事難了。盡性所以立命,此命非凡俗之命,為長生之命也。

功法:「金水」初生之日,由「丹田」分下「湧泉」(在兩足心),霎時回到「尾聞」,調停「真息」,鼓之舞之,乃能滔滔逆上至於「天谷」(即泥丸),涓涓咽下,落於「黃庭」。

驗證:如此朝朝灌溉,心地清涼,血化為膏(喻遲緩新陳代謝活動,即遲緩老化);意凝為「土」(喻心意常在定中)。土中生汞(真性或真靈),汞性圓明,遇物不遷,靈劍在手。

旁證:盂子所謂:「盡其心者,知其性也」。

功夫綱目:仙家名為「陰丹」,「內丹」。

古人又稱此為「煉心明性」之功,但亦有肉體效果。

評議:本法乃上古「工液鍊形法」,經系統化後,投於此處,但仍可獨立修為。

此處較前「築基」之法較擴大活動。「築基」法「真意」循行區,即體氣活動區域,理想上僅限於前後身軀之中央線。本法則及於四肢,所謂「無遠勿屆」也。

修本法,坐相宜相應變更,以平常端坐即可,不宜盤坐。或用立式練之,更為相宜。

詳細功法:先行氣,照在「玄膺」(在舌下)一竅,《黃庭經》所謂:「玄膺氣管受精符」,少頃津滿口,如泉水然,微嗽數遍,徐徐以意引下「重樓」、「劍尾」、「中脘」、「氣闕」,至「氣海」而止(皆在前身任脈線上)。再從「氣海」(在臍下四橫指,亦稱「丹田」)分開兩路,至左右大腿,從膝至「足三里」(犢鼻下四橫指)下腳背,及大足指,又轉「湧泉」(前足心)。再由腳踵,膝彎,循大腿而上,至「尾閭」合在一處。

再過「腎堂」、「夾脊」,分送兩肩兩膀兩臂至手背,由中指轉手掌,一齊旋迴,過手腕,山胸膀歷腮,從後腦灌頂,復下「明堂」上齶,以舌迎之至「玄膺」而止,此為一轉。畢,稍停,又照前行功。

效果:雍滯之處,漸次疏通,不惟貫穿諸經,亦能通達諸竅,《心印經》謂:「七竅相通,竅竅光明」,亦可借喻於此。

蓋吾人靈明一竅(精神本體),六合而內,六合而外,本無不同,本無不照,其不能然者,為「形」所礙耳,直要煉到形神俱妙,方才與道合道。

功法背景:古說一。木法實在「行氣」,行氣之受益,施肩吾謂:「氣是添年葯,心為使氣神,若能神氣住,便是得仙人。」

古說二。行氣宜用眼,古人謂:「目之所至,心亦在稱,心之所至,氣亦至焉!"

古說三。行氣用液為何?謂:液中有氣,氣中有液,液氣相生,日充月盛,為金液之基,作潤身之寶,況能穿透關節,無處不到。

古說四。古歌云:「華池神水瀕吞咽,紫府元君直上奔,常使氣通關節透,自然精神滿谷存。」

古說五。夫玄膺一竅,乃是津液之海,生死之源,灌溉一身,皆本於此。有謂:「舌上玄膺生死岸,子若遇之升天漢。」

古說六。此一宗法門,徹首徹尾,易行有效。心身交結,既可卻病延年,又可超凡入聖。

第七層

銜接意旨:前此金水河車,仙家名為「內煉」,到此還有「外煉」功夫。以「外」合「內」,「真性」乃聚而不散。

蓋內休雖明,好飛者「汞性」,內修雖具,易壞者"陰丹」。設或保養不純,則心性復滅矣。

功法:甲,先行觀念。功夫分「主」「賓」,行功分 「彼」「我」。以「性」為「主體」,以「命」為客體。 「性」為「先天」,「命」為「後天」。

乙,功法喻言。以虛明之"心」,妙有之理,「和砂拌土」,「種在彼家」。彼家虛而由我實之,彼家無而由我有之。

以「有」投「無」,以「實」入「虛」。那邊吐出一弦「真氣」,共喻為「虎」,向「水」中生,這邊落下一點「玄光」,其喻為「龍」,從「火」里出,兩隻「龍」 「虎」,會合「性」、「情」,「交感」一場大戰,名為 「天地晦冥」,「身心兩忘」矣。

功法要妙:以先天制後天,性命合而為一。

術語又叫做:以「鉛」制「汞」,其心常明。

驗證:俄而三陽發動,其象為「乾」,如潮如火,如霧如煙,如雲如霜,如雪如花,透「三關」 ,而上「泥丸」 ,一身毛竅皆開。

功夫綱目:古稱此為「煉心成神」之功也。

又稱:「大還丹」。

又以性屬火,其數七,命屬金,其數九,返本還原,故名「七返九還金液大丹」。

評議:木法為「金丹」正法,已捨去身心淺象,專就身心已受訓練之表現,互為統合之作用。

第八層

目標:出神。

銜接意旨:前此「七返九還」、「以鉛制汞」,已獲更高精神能力,但還要「溫」之「養」之,要使身中之生命潛力,化為能收能放之「神」。

功法:行「溫養」功夫。以「無為」為功夫,以「放鬆」為原則,似仍須坐修「杳冥」。

參考:古說,「服」1年12月「氣」,除卯酉(農曆2 月、10月)2月為「沐浴」,餘10月為進退,故名「10月溫養」

注意:如不行溫養之功,則潛力雖聚而不靈,故放鬆功夫,使其屈後求伸,乃能靈則動,動則變,變則化,於是「出神」,出神有象,幸勿為物情所迷。

夫綱目:此「煉心成神」之功也。

評議:煉了「築基」,築基有成,接煉「玉液鍊形」, 煉了「玉液」,接煉「金丹」,爾後煉「出神」,下接「還虛歸真」,這是制式步聚,理想秩序。

若求「終南捷徑」、「築基」、「玉液」、「金丹」三種功夫,修成一種,皆可得「出神」及「歸真」之效。

溫養期中,精神福度,伸張很大,須自重前程。

上代原則,到最後一著,重做最初一著,使修鍊與一生相終始.在有主宰中順從自然,「種其正因,得其正果為則」,不稍狂暴將事。

第九層

目標:煉神還歸太虛,太虛又稱太極,萬有之源也.天地之主宰,真陽之實境也。

銜接意旨:前此溫養神胎出而不惑,隨心所欲,無往不宜。但靈心不虛,不能包含萬有,此所以有煉虛一著也。

功法:煉虛者,心胸浩蕩,萬有皆化,晴空一體。到此,天地是我非我,是空不空,世界有壞,源頭不壞,乾坤有爵,直性無礙。所以充滿太虛,周行不滯,生生不息,此所以為世界,此所以為我也。

功夫綱目:此「煉神還虛」,「與道合真」之功也,為修鍊之終始。

評議:功夫走到前節,肉體的路便算走完。精神是能力表現一面,更可上越。故千修萬煉,如為保持一個「人格化」的我,猶為此所滯,則不能永生永有。一旦化除此限,則得與道合真。自身是宇宙,宇宙是自身,毫無間隔,作主天地,得真長生。

道教ID:daoismcn

福生無量天尊

重酬原創作者,道教媒體平台徵稿啟事,百萬讀者等你來約!

青陽道人

修行交流,請加道長私人微信,長按左側二維碼添加。

文章整理 | 青玄 編輯排版 | 青素

道教是天尊對人間最慈悲的叮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教 的精彩文章:

尋找靈魂的久遠記憶,是地球上每個靈魂未來的使命!
老中醫自曝養腎方法,不花錢不吃藥!

TAG:道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