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老子,為人處世,最要緊是懂得分寸!

老子,為人處世,最要緊是懂得分寸!

《道德經》雖只有五千言,卻蘊含著豐富的哲理,啟發為人處世之道。全文貫穿著辯證的智慧,禍福相依、長短相形,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的,需能屈能伸、張弛有度。為人處世最要緊的就是要懂分寸,有進有退。

一、懂分寸,要藏露得宜

《道德經》第九章說: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執持盈滿,不如適可而止;鋒芒畢露,難以長久保持尖銳。滿堂的金玉,難以守住;如果因為富貴而驕橫,那是為自己種禍根。一件事情大功告成,就要藏拙收斂,這是符合自然規律的道理。

「身退」並不是遠離世間,獨自隱居。而是懂得收斂,不顯露出來,有功勞而不總是把功勞掛在嘴邊。

有危難時,該出手時就出手,要能乘勢而上,發揮自己的才能,建功立業。功成之後,該淡泊時須淡泊,懂得激流勇退,不吃功勞簿的老本,保持謙遜低調。

隨著後天的學習,人的才能、本領日漸增長,總會自覺或不自覺地顯露出來,向世人展示自己的出眾之才。因為發揮才能而立了功,總忍不住向別人誇耀幾句。

然而,正如老子所說:「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真正成熟、有智慧的人總是保持沉默。因為他們能看淡這些身外的名利,也懂得藏與露的分寸,不需要用事事出頭來證明自己,懂得用斂藏、守拙來保護自己。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收斂自己的鋒芒,才可保身長久,得以頤養天年。

二、懂分寸,宜把握好相處的距離

《莊子·山木》中說:「賢者之交誼,平淡如水,不尚虛華。」君子之交淡如水,關係再親近的親人,交情再好的朋友,也不可能完全地親密無間,要給對方留有足夠的空間。

人與人之間有一道無形的線,懂分寸,要明白這根線的存在,盡量做到不越界。

越是關係親密的人,分寸也越難掌握,越容易越俎代庖,觸到他人的底線。

作為父母,在孩子年齡尚小、心智不成熟的時候要有所作為,積極引導孩子向正確的方向發展,幫他塑造人格。當孩子人格完善之後,要懂得適時放手,充分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很多事大可讓他們自己去決定。

作為朋友,要掂量好自己與對方的關係,知道哪些話該說、哪些話可以說、哪些話不能說;有些事可以做,有些事不能做。

幽默的分寸把握不好,就成了低俗趣味;熱情的分寸把握不好,就令他人感到如火灼燒;謙虛的分寸不把握好,就會呈現出虛偽的面貌。

《道德經》第二十章說:「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眾人好像都有過剩的東西,而我好像什麼都不足。在與一些人的相處中,也許「不足」的態度更合適。

生活中,被人稱道為高情商的人,並不一定有多麼出眾的才能,而在於他們在與人相處中能把握好分寸。懂分寸的人,說話、辦事都能讓人感到如浴春風般溫暖舒服。

三、懂分寸,凡事不宜做得太絕

《道德經》第四十五章說:「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

最完滿的東西,好像有殘缺一樣,但它的功用永遠不會衰竭;最充盈的東西,好像是空虛一樣,但它的作用永遠不會窮盡。

人生在世,每天要面對和處理很多事,難免會有失誤。面對他人的過錯,不要逼得太緊,做得太絕,要為他人留有餘地,適當包容他人的過錯。

把事情做絕,確實充分展現了自己的聰明機巧。但會讓人覺得不厚道,不能獲得別人的尊重和敬服,贏得人心。可能會聰明反被聰明誤,陷入孤立無援的窘境。

凡事不做絕,包容他人的過錯,也是為自己留有後路。塵世是一張網,每一根線都牽連著不同的人。這些線,也從來不是單向伸展,每個人都可能掌握主動權。

若把事情做絕,當後來想要挽回時,為時已晚,已無轉圜的餘地。當自己犯錯時,又有多少底氣希求他人的包容?

正如曾國藩所說:「凡事留餘地,雅量能容人」。

《紅樓夢》五十六回中探春、李紈、寶釵協理大觀園,探春心繫家族,展現出改革家的精神與魄力,一心想著儉省。寶釵則更高一層,她深諳人情人心,懂得為下人考慮。雖要儉省,也要有分寸,不能讓儉省成了吝嗇刻薄,也要讓下人多得些好處。

懂分寸,是良好教養的體現;懂分寸,是一個人成熟的重要標誌。分寸,是很微妙的,很難掌控。「治大國若烹小鮮」,與人相處中的分寸感,也像掌握火候一樣,並非易事。分寸感的把握難以言傳,只有在為人處世中慢慢揣摩,在生活中慢慢積澱經驗。

道教ID:daoismcn

福生無量天尊

重酬原創作者,道教媒體平台徵稿啟事,百萬讀者等你來約!

青陽道人

修行交流,請加道長私人微信,長按左側二維碼添加。

文章整理 | 青玄 編輯排版 | 青素

道教是天尊對人間最慈悲的叮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教 的精彩文章:

一曲《高山》,欲將心事付瑤琴!
做有法有道的高功法師,不要貪、不要混、不要搗糨糊!

TAG:道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