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印度科學大會上出現偽科學言論,人們怎麼看待這事?

印度科學大會上出現偽科學言論,人們怎麼看待這事?

印度科學大會上出現偽科學言論,人們怎麼看待這事?

1 月 3 日至 7 日, 第 106 屆印度科學大會在旁遮普省的拉夫里科技大學落下帷幕。今年的會議主題是未來印度——科學與技術(FUTURE INDIA –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會議有 3 位諾貝爾獎得主出席:因發現細胞傳遞物質機制獲得 2013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托馬斯·聚德霍夫、獲得 2004 年諾貝爾化學獎的以色列生物學家阿夫拉姆·赫什科和獲得 2016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鄧肯·霍爾丹。

會議主辦方印度科學大會協會(ISCA)是印度頂尖的科學組織,這個組織成立於 1914 年,每年 1 月的第一周都會舉辦此會。今年以「科學」和「技術」為主題的大會為期 5 天,共有 100 場會議和活動,與會者包括印度、美國、英國、德國等國家的大學知名人士和科學家,高校學生是主要受眾,會議總共參與人數大概有 3 萬人。

大會主要以交流為主,今年的一個重要部分「科學傳播者會議」,旨在傳播科學信息,在民眾中灌輸科學態度。不過,一些與會者的發言恰恰站在會議的反面。

據 BBC 報道,印度南部安得拉大學副校長 G Nageshwar Rao 以一個古老的印度教神話故事作為證據,表示幹細胞研究早在數千年前便已在印度出現。

另一位來自印度南部泰米爾納德邦(Tamil Nadu)某所大學的科學家 KJ Krishnan 博士在大會發表演講時表示,牛頓與愛因斯坦都錯了,引力波應該改名為「納倫德拉·莫迪波」(納倫德拉·莫迪是印度的現任總理)。他稱牛頓沒能「理解引力排斥力」,而愛因斯坦的理論則是「誤導性的」。

據路透社報道,大會上的這些言論引發了印度國內民眾的不滿,一些民眾舉牌抗議,「不要讓印度成為全世界的笑柄」、「印度科學大會是鼓勵還是反對科學進步?」

印度政府的首席科學顧問 K. VijayRaghavan 發文章表達了自己的觀點。科學大會應該為這種荒謬的言論提供平台嗎?

他認為,協會沒有對發言進行篩選,這是對的,政府在這個問題上起不到作用(會議流程由 ISCA 負責),也是對的。科學家們說自己想說的,如果他們的言論很荒謬,那就會感受到外界的壓力。

「很不幸的是,一所名校的副校長、生物學家說出了一些在科學上完全站不住腳的事。在場的觀眾應該有人正式提出抗議,他肯定也會受到一些科學家個人或這是科學機構的批評。」

不過,印度科學大會協會秘書長 Premendu P. Mathur 表示,從明年開始,所有希望參與互動的科學家,哪怕是頂尖科學家都需要提交摘要,發言不能偏離摘要,同時將安排協會成員作為會議主持。

題圖來自 Giphy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Cover:如今」美國夢」與」美國第一」,和它誕生之初有不小差異
寧浩定檔大年初一的《瘋狂的外星人》,發布了新預告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