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群臣給趙匡胤上尊號,趙匡胤看到其中兩個字,駁回了請求:我不配

群臣給趙匡胤上尊號,趙匡胤看到其中兩個字,駁回了請求:我不配

本文由【見微知著說歷史】獨家發佈於企鵝號,擅自轉載必究!歡迎轉發分享~

唐和宋之間有一個亂世——五代十國。期間殺伐、吞併不斷,背叛和篡權也不斷,形形色色的帝王和政權像走馬燈一樣出現在歷史的舞台上,但是又轉瞬即逝,時間都不太長久,直到一個人的出現——趙匡胤。

講道理,趙匡胤也是背叛者和篡權者之一。他原先是後周的將領,後周世宗柴榮對他很是信任。結果柴榮死後才半年,他就從後周恭帝柴宗訓手裡奪走後周,開創了北宋。這是趙匡胤的污點,無法洗白,也沒有必要洗白。因為趙匡胤不僅是後周的終結者,同時也是五代十國的終結者。僅憑此一點,他就算得上一個偉大的君主。

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趙匡胤雖然得到了後周的基業,也成為了皇帝。但是這個皇帝太「小家子氣」,因為天下還沒有得到統一,還有各種勢力、各種帝王在這張大床上和趙匡胤一起酣眠。趙匡胤採取趙普的戰略,先留下北漢作為對遼國的屏障,向南方先後消滅其他的國家,基本上快完成國家統一。

在司馬光所撰的《涑水記聞》中記載這麼一件事。在開寶九年,也就是趙匡胤快要暴斃的這一年,北宋群臣給趙匡胤擬定一個尊號,叫「應天廣運一統太平聖文神武明道至德仁孝皇帝」,結果趙匡胤不同意。在《宋史》中記載,晉王趙光義,也就是趙匡胤的弟弟、日後的宋太宗,率領文武百官請上尊號,三次上表都被趙匡胤拒絕,說的應該就是這件事了。

《涑水記聞》中記載,趙匡胤之所以拒絕這個尊號,問題就出現在其中的兩個字「一統」上面。趙匡胤對群臣說:「幽燕地區還沒有取回來,什麼叫『一統』?」其實當時北漢還沒有被消滅掉,但是在趙匡胤的眼中可能不值一提,真正的大敵是遼國。北宋當初留下北漢,也是擔心消滅北漢後與遼國正面對抗。

幽燕地區被石敬瑭割讓給遼國,這件事成為趙匡胤的一個心病。趙匡胤有一筆錢,叫做封樁庫,裡面有其他政權的財富,還有每年北宋國家收入的剩餘。趙匡胤打算用這筆錢把幽燕買回來,買不回來就散錢財、合兵卒去打。趙匡胤沒有完成目標就暴死,趙光義打過遼國可是慘敗,幽燕就一直沒能收回來。

參考文獻:《宋史》、《涑水記聞》、《宋朝事實類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見微知著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乾隆對一人說:避暑山莊真涼快啊!此人說一句民謠,乾隆勃然大怒
清朝最衰的三位皇子,本可以輕鬆繼承皇位,最後卻都抱憾而終

TAG:見微知著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