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陶瓷《痕迹鑒定學》之唐 越窯秘色瓷枕微觀痕迹賞析
越窯是中國青瓷最重要的發源地和主產區。東漢年間,這裡從陶器到原始青瓷,後來又完成了從原始青瓷發展到青瓷的歷史過渡,這在世界陶瓷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由於這一帶戰國時屬越國,唐時改為越州,「越窯」因此得名。越窯青瓷經過不斷發展,晚唐、五代時達到鼎盛,衰敗於北宋中期。陸龜蒙所謂的「越窯」則主要是以今天的浙江餘姚上林湖為中心的上虞、寧波等地,此範圍中已發現古窯址近200處,是唐、五代越窯青瓷的中心產區和貢窯所在地。法門寺出土的這批秘色瓷從造型、胎釉特徵和裝坯方法上,都表明應是產於浙江餘姚上林湖一帶的越窯。並且,這一地區也有類似的瓷片出土。這批秘色瓷應是上林湖生產的青瓷精品,當時作為貢瓷呈獻給唐宮廷,再由唐懿宗供奉給「佛骨舍利」,密封於法門寺佛塔地宮。
唐 越窯秘色瓷枕
唐 越窯秘色瓷枕
「奪得千峰翠色來」,生動描繪了越窯秘色瓷的青釉色澤。
詩人所描述的秘色瓷釉色為「千峰翠色」,這種鬱鬱蔥蔥、青瑩滋潤的色澤不同凡俗,渾然天成。越窯秘色瓷的裝燒技術也是十分先進的。法門寺地宮出土的秘色瓷,釉面光滑,釉色純凈,器物底部有糯米狀支燒釘的痕迹,表現出唐代越窯在裝燒工藝方面的革新,即使用了匣缽,實施「單件燒」。秘色瓷打破了窯內明火疊燒的傳統工藝,避免了因瓷器疊燒而出現的釉面煙熏、火刺、落沙、粘釉和內心留有支燒痕等缺陷,有效杜絕了明火疊燒的不足,提高了瓷器的質量,對以後的燒制工藝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唐代越窯青瓷為當時全國青瓷之首,秘色瓷又是其中的上乘之作,所以「秘色瓷」也就成了青瓷中精品的代名詞了。
先來看看本件器物的釉下微觀吧
釉下高清100倍微觀圖:
唐 越窯秘色瓷枕釉下微觀
從現代科學角度解釋,秘色瓷的產生,營造窯爐中的還原氣氛是關鍵。在這種氣氛中,釉料中的氧化鐵被還原,釉色呈現較純凈的青色。反之釉料中鐵元素還是氧化狀態,釉色青中泛黃,就還是普通青瓷。
當然,秘色瓷所用的瓷土也更細膩,釉料經提純也減少了雜質,並通體施釉,裝在特製的匣缽中入爐燒制,這才誕生了青瓷中的極品!
「秘色瓷」是一種古代青瓷,因為特殊的釉料配方,能產生「如冰」、「似玉」的美感。它是中國制瓷技術歷經一千多年的發展達到的第一個高峰。
釉面老化痕迹為大家呈上
折射光釉面高清100倍老化痕迹圖:
釉面老化痕迹圖
陸龜蒙的《秘色越器》詩:
九秋風露越窯開,
奪得千峰翠色來。
好向中宵盛沆瀣,
共嵇中散斗遺杯。
唐詩中的描繪,其實加劇了秘色瓷的神秘…
德視寶攜帶型折射光顯微鏡
我們尊重原創!
德視寶所推送內容若涉及版權問題,
敬請原作者告知,我們會立即處理。
服務與合作
購買古董、參加拍賣、鑒定、廣告合作等服務


TAG:德視寶 |